不管能不能在京城卖起来,先张罗这些事情,总是没有错的。
在等王队长回复电话的时间,林晓晓直接在邮局写了一封信,信里的内容写着这次过来,作坊里的产品,很受京城人的欢迎,她想把东西邮寄过来,试着谈谈合作。
合作之前,想让供销社、百货看货品质量,甚至试卖,她在列举,一个物品寄多少件过来比较合适。
不多时,就等到了王队长的电话。
“叔,闪电在家里还好吗?口粮要是不够吃,我先找您借点儿,回去还您,打电话给你主要是想说一声,京城这边的姑娘同志,也喜欢咱们做的头花。”
\"我想让作坊拿一些过来,看看能不能卖,卖的会不会好。\"
“具体要寄多少样的东西,我已经写信了,到时候您帮着寄出来就成,寄回来的地址都在上边。”
王队长一直在电话那头点头:“哎,好好好,闪电很懂事,没给大家伙添麻烦,收到信的时候,我就给准备,保准不会拖你的后腿。”
“晓晓,你在京城咋样?顺利不?还能不能回家过年了?”
林晓晓:“叔,我这边都顺利,我要在京城过年,闪电和头花那些就麻烦你了。”
“好,咱不说那些客气话,要没事叔就挂电话了。”
话音刚落,王队长就非常利索的挂了电话。
林晓晓听着电话里嘟嘟嘟的声音,默默地笑了。
站在一边的韩秋实,实在是没有想到,林晓晓才回来几天,就察觉到市场反应,行动也是异常的迅速。
韩秋实说了一个疑问:“要是京城销量好的话,你是准备都靠王家村那边提供吗?”
林晓晓摇摇头:“要是京城的需求量大,老是由王家村提供不现实,但在京城弄一个厂子可不容易。”
“先这样供货,等真的供应不过来,那时候再想办法。”
听到林晓晓这么说,韩秋实有心想帮忙,但是办厂子,可不是买东西,现在局势正动荡的时候,韩家做事情也不敢冒进。
两人沉默的走了一段路,看到一路上不少人拎着糖果和菜,他的脑子里突然有一个主意。
要是王家村的东西能在京城、京城周边卖得好,是不是也能搞一个厂子出来?有了厂子,是不是就可以给自家的很多因伤退伍的兄弟谋一份差事?
韩秋实能从林晓晓的话语间听出来,她也想的,但是这年头办个厂子不是容易的事情,更何况还是在京城这样地界。
这事情对别人来说是麻烦事情,但是对韩秋实就一点儿也不是,应该说,对部队丽水不是,要是他能解决退伍兄弟的工作差事,这个事情只要上报,子弟兵的领导就能给他办理好这些事情。
他越想觉得这个事情越可行,便和林晓晓说了这样的想法。
林晓晓一听,思考了一下其中的利弊。
要是退伍军人过来的话,别的不用说,肯定是很有秩序的,厂子肯定也是安全得不行,就算有人要来闹事,也要好好的掂量掂量斤两。
还有一个就是,退伍军人是为国家做过贡献的,不应该是回到乡下背朝黄土面朝天的,他们为了国家,流汗又流血的,得让他们挺直脊梁生存。
但目前有一个问题,她要弄的事都是关于针线活儿的事情,一群大老爷们干别的活儿还可以, 但是让他们拿绣花针,这......
林晓晓有点不敢想象那样的画面。
林晓晓和韩秋实说了一下自己的顾虑,不是她不想提供岗位,是和她的需求对不上啊。
韩秋实闻言也思考了一下,也觉得自己思考有欠缺的地方,便歇了这个心思,只是觉得有一些可惜。
林晓晓觉得韩秋实主意很可行,她并没有把这个想法从脑子里抹掉,而是一直在思考,有什么事情,是适合伤残的退伍兵做的。
做衣服不行,难道就不能做别的?
背靠部队这么大的后台,不用白不用啊!!!
林晓晓在脑子里过滤了好多的项目,始终没有很满意的,反正有的时间,这几天的时间就可以慢慢想。
其实让他们弄做衣服的作坊也不是不行,就是缺缝纫机 ,要是有足够的缝纫机,练一练也就都会了。
缝纫机贵,还难搞,空间里倒是还有两个,那数量也不够。
办完了这件事情,就把招待所里的东西都给拿了出来,途经供销社时,发现这边人满为患,两个人想挤进去要费很大的功夫。
最后还是凭借韩秋实高大的个子、俊逸的脸抢到不少的东西。
韩秋实拿着东西满脸喜意的看着林晓晓,“看到大家为了团圆饭,全心全力的采买东西,就算买的不多,心里也是幸福的,抢东西的时候,我就感觉为了小家这样做,我也会特别的乐意。”
“抢东西,还抢出幸福感来了?”林晓晓笑着说道。
韩秋实看着林晓晓这张姣好的面容,一双眸,沉静透亮,心里就开始忍不住跳动,嗓音不自觉的暗哑了几分:“晓晓,过完年,处理完事情,然后我们结婚,就和我去随军好吗?”
林晓晓闻言看了看韩秋实,发现面前的男人格外的紧张:“可是这样的话,办理厂子的事业不就没人做了?”
见林晓晓不是继续说结婚太早了,韩秋实明白她这是松口了,紧张的情绪瞬间放松了大半,眼里的笑意越来越盛。
“这个问题你可以放心,爸妈还有秋霖都在京城,肯定都能办好,要是他们不方便,我这里还有很多信得过的战友兄弟,一定能把事情办成。”
林晓晓:“所以,这些东西你都想好了?”
“嗯,娶老婆这么重要的事情一定要积极,更何况是你这么好的姑娘,我就更要积极了。”韩秋实说这些话时,脸上慢慢的发热,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