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车回了家。
一夜未眠,直到鹿文初跟我报过平安之后,我才睡下。
等我醒来已经是日落时分。
整座城市被昏黄的阳光分割成上下两部分,我下了楼。
看着远在天边的夕阳,我突然想到519计划里有一条是“看519次日落”。
于是我掏出手机把这一刻记录了下来。
回头我再找个机会做个合集啥的,用于显示进度。
我再一次去了静安路看了看那几个现在已经在我手上的店铺。
转了一圈之后我不禁感叹,要是酒馆的分店还没确定下来就好了,这其中正好就有一个位置很适合开个酒馆。
转了一圈我走到一旁的小店里,打算买包红方印。
掏出手机支付的时候,提示我余额不足。
??
我从口袋里又翻出了一张十元和一张二十的钞票。
“我现金三十,再扫两块行吗?”我问老板。
“可以。”
我拿起桌上的烟,走出了小店。
什么时候我身上连一包烟钱都没有了?
我打开手机银行,看了看,确实是捉襟见肘。
钱是越赚越少了?
其实这几个月,公司的收入不少,按道理来说,分到我手上的钱也不少。
但是赚来的钱都用去发展新项目了……
我这个老板当得也是够失败的,可能还是太心急了。
我回到家,从冰箱里翻出了仅剩的一点食材。
今天的晚饭倒是有着落了,但是这等待资金回笼的这期间怎么办?
难不成我还真的再去找个班上?
又回到原点了?
公司的员工是越来越多,员工的工资支出也是越来越多。
可笑的是,身为最大的老板,现在手头上居然没有零花钱。
主要是现在公司账上也没钱了,不然我高低要提前分红。
我得给自己找点事干。
我一直在调查海陵本地的商业趋势,也一直在学习别人的经营方法。
有没有什么工作能够每天接触到这些呢?
还真有,于是我火速下载了众包App,注册成为了骑手。
我想起闲置很久的电动车。
正好海陵还有很多地方我都不是很熟悉,甚至都没有去过,就当是熟悉地图了。
随便翻出一个头盔戴上,我打算试试水,看看事实是不是我想的那样。
简单地扫脸之后,我接到了单子。
我跟着手机上的路线指引,一直在城中转着。
没进一家店,我都会四处打量。
这家店的风格如何、主要经营什么业务、晚高峰期的客流量如何都在我的考量范围内。
也有那种我接到过很多单子的店,大多是奶茶店。
这样的店我也会重点记在心中。
一直跑了两三个小时,直到车子电量快见底,我才找了一个家附近的单子,顺路回去。
由于不熟悉业务,这么久我的收入也就五十多块。
但是我收集到的信息,远远比这五十块钱来得重要。
我知道了晚高峰的时候,哪些商圈的单子多,哪些商圈无人问津。
海陵城不大,繁华的商圈总共就那么几个,我想分这杯羹很容易。
只要我摸透了这座城市的喜好就行。
而我们的联合会员侧重的是线下消费,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给顾客提供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让他们从家里出来。
要知道现在互联网发展迅速,人的生活越来越方便,这也导致了人越来越懒。
特别是现在还是冬天,为什么要走出温暖舒适的家呢?总得需要一个理由。
我所要打造的,是那种,你虽然可以通过互联网解决问题,但是就是控制不住想来的地方。
我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那些个古镇。
里面的东西其实在外面都可以做到,但是把它们整合到那样的一个意境中,就是吸引人。
但是这个想法很快就被我否决了,静安路商旅文街区那么点地方,根本做不出那种意境。
更何况,人家古镇是有历史文化作为铺垫的。
如果搞这种人造的东西出来的话,倒是有点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了。
弄得不伦不类的。
我的第二个想法就是那种度假小镇。
但还是那个问题,度假小镇一般都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或是靠近景区,或是有温泉作为特色。
况且海陵这个城市的旅游行业本就不景气,不能对外地的游客抱有太多的期待。
一年到头我在海陵看到的旅游大巴就没几辆。
各大景点也从来没有出现过人满为患的场景。
水城慢生活,就得有慢生活的风格。
等等……
水城慢生活,这一直以来都是海陵对外宣传的标语。
在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的我也能切身体会到这一点。
那如果以“慢生活”为主题打造这个商旅文街区呢?
这种带着强烈地方颜色的模式,我相信很少有人做过。
在这里很容易做出差异性。
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加剧,像海陵这种节奏慢,适合放松养老的城市,老年人口基数是很大的。
而那些无压力的老头老太可有钱了……
静安路附近本就宜居,绿植茂密,临水,空气清新得不像话。
我都想住在里面。
如果我能把整个商旅文街区拿下,我有信心能够把它打造成一个走在其中,心情都情不自禁会变得舒畅的地方。
这一下主体思路就有了。
我拿出纸笔,把我的想法都写在了纸上。
一个以“慢生活”为主题的水城小镇雏形在我的笔下慢慢地出现。
只不过想要实现我的这些设想,所需要的资金是庞大的。
……………………………………
经过我几天的“摸索”,我已经基本把海陵所有的商圈都摸了个遍。
包括哪个地方哪家店生意最好,哪里虽然线上单子不多,但是线下人多,我都了如指掌。
包括各个居民区我也有了一点大致的了解。
哪一片的人口密度高,哪一片的人舍得花钱,我心里大致有个数。
我把我这几天的心得体会发在了群里。
“你怎么跑去送外卖了?”尹东且在群里问道。
“调查调查,顺便挣点外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