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香薇藏在暗处,笑眯眯地注视着村子里所发生的一切,十分高兴。
又来人了!
有人就有了劳力,地里的庄稼就能收了!
收了庄稼,那么支付给那群“雇佣工”的粮食就有了,祂在蓝瓦镇的山神庙也终于能建起来了。
没有山神庙,祂就进不了蓝瓦镇,有了山神庙,祂就有希望拿下整个蓝瓦镇了。
杨香薇的野心,无限膨胀。
“山神大人……”
杨香薇听到许如娘的召唤,毫不犹豫地便降临了山神庙。
许如娘看到祂也十分开心,立马跟祂汇报了这批流民的招收工作。
顺便,向祂透露了那个梁睢所透露的信息。
杨香薇微微皱眉:“还有这种事?”
祂知道外面不平静,但要是灾祸不只是天灾带来的,那对于正在经历苦难的老百姓来说,那也太难了。
只可惜,祂现在出不去,也有心无力。
“具体什么情况,他也不清楚,应该有流民知道一些情况,不过他们才刚刚到我们这儿,恐怕短时间内也打听不出来。”
“那就多点耐心,慢慢打听。能打听出来是好,要是打听不出来,我们就多些防备。”
……
流民们洗完澡,浑身清爽,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出临时搭建的换衣棚。
还没靠近饭棚,那股香甜的气息便直钻鼻腔,勾得众人肚子里的馋虫直闹腾。
一进饭棚,只见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红薯饭和红薯叶汤。
热气氤氲中,大家的眼睛都亮了起来,迫不及待地围坐在桌旁。
一个小伙子早已按捺不住,伸手端起一碗红薯饭,深吸一口气:“真香啊!”
一口入嘴,他惊讶了。
这里面放了糖吗?怎么这么甜?!
不只是他,旁边不少人都感觉到惊讶:“这放糖了吧?这么糖?!”
“好像不是,好像是上面这个红黄红黄的小丁,你们看……”一个人夹起了一块切成丁的红薯志,说道,“就是这个,又甜又软,太好吃了。”
听他们这么一说,大家这才反应过来。
原来不是放了糖,而是放了这个啊!
这也太好吃了!
这时,许如娘走了进来,笑着问大家吃得怎么样。
一个流民忍不住问道:“姑娘,这好吃的饭是用啥做的啊?”
许如娘耐心解释:“这就是之前带你们看过的庄稼,叫红薯,我们吃的是埋在地底下的块茎,你们看到的是叶子,叶子也能煮汤,都很有营养。”
众人恍然大悟,又惊又喜。
一位老者放下碗筷,感慨道:“原以为那绿叶子只能当野菜,没想到下面还藏着这么好吃的东西。”
许如娘接着说:“这红薯的好处可不止好吃,它的产量还特别高。”
说着,她说出了红薯的亩产量。
这话一出口,饭棚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愣住了,脸上写满了震惊。
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人回过神来。
“姑娘,你说的是真的?这么高的产量?”一个中年汉子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置信。
许如娘肯定地点点头:“当然是真的,这红薯耐旱又耐贫瘠,好养活,产量比咱们以前种的庄稼高多了。”
人群中顿时炸开了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
“老天爷,要是早知道有这东西,这些年也不至于饿那么多回肚子。”
“是啊,这要是在咱们家乡种上,以后就不愁没饭吃了。”
……
许如娘看着大家眼中重燃的希望之火,心中满是欣慰,不过想到红薯的特性,还是决定把话讲清楚。
她清了清嗓子,提高音量说道:“大伙先别急着高兴,这红薯虽说好处多,可也有缺点。山神大人曾提过,要是光吃红薯,容易烧心,所以不能只吃红薯,还得搭配着其他东西吃才行。”
原本热闹的饭棚里,众人听闻此话,先是愣了一瞬,随后爆发出一阵哄笑。
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一边笑着,一边满不在乎地摆了摆手:“姑娘,您可别操心这个了。人都快饿死了,谁还管烧不烧心呐!烧心也是救命粮,能填饱肚子就行!”
旁边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也跟着点头,感慨道:“是啊,这些年,为了不饿死,啥苦没吃过,观音土都咽下去过,这点烧心算啥!只要能吃饱,就是福分。”
一位流民妇女轻轻地拍了拍身旁年幼的孩子,眼中满是慈爱与坚定:“宝贝,能有红薯吃,咱就知足了。就算烧心,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紧紧地抱着手中的红薯饭,像是抱着最珍贵的宝贝。
许如娘看着大家的反应,居然一点也不意外。
神灵哪能懂人间疾苦?
在这灾荒年间,能有食物果腹是多么奢侈的事,大家对红薯的珍惜和渴望,早已超越了对身体不适的担忧。
“大家要是烧心了,就来找我,村子里有法子能缓解。”
许如娘认真地说道,“以后要是条件好了,咱们就搭配着其他粮食一起吃,总能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众人纷纷应和,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
在他们心中,只要有这红薯在,就有了活下去的底气。
只是他们这么多人,人家村子真的能收下这么多人?别这庄稼收完了,就不要他们了。
一位流民赶忙站起身,满脸急切地问道:“许姑娘,那往后您打算咋安排我们啊?我们都有力气,啥活儿都能干,可千万别把我们赶出村子。就是少吃一点也没关系,只要能够让我们熬过灾情,以后我们一定会报答你们的。”
说着,他还用力拍了拍自己的胸膛,展示着自己的体力。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七嘴八舌地表达着自己的担忧:“是啊是啊,许姑娘,我们可不想再出去挨饿受冻了。”
“只要能留下,让我们干啥都行。”
^
许如娘看着大家焦急的模样,连忙笑着安抚道:“大伙都别担心,只要你们愿意踏实干活,这村子就是你们的家,没人会赶你们走。就咱们之前看到的那片红薯地,这收成季马上就到了,收庄稼、晾晒、储存,这些活儿就够你们忙活一阵子的了。”
听到这话,流民们都松了一口气,有人已经开始在心里盘算收庄稼的事儿了。
这时,又有个流民好奇地问:“许姑娘,那收完庄稼之后呢?”
许如娘耐心解释道:“我们和隔壁村子都有合作,他们开着各种作坊,各个作坊都缺人。你们要是有擅长的手艺,就去对应的作坊,要是没手艺也别怕,跟着师傅们学,保准能学会。”
一个年轻的流民眼睛一亮,兴奋地说:“我以前在榨油坊干过活?你们这儿有榨油坊吗?”
许如娘:“以前没开,不过既然你在榨油坊干过,到时候你通过了考核,可以跟我申请开榨油坊。”
“我?”他指着自己,一脸震惊。
“对啊!你没有信心吗?”
他赶紧摇头:“我不行的,我不行的……我只干过小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