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9月7日至9日之间。这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
白露的名称来源于自然界的现象。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这是因为到了白露节气,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大,夜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现出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因此得名“白露”。
白露作为节气,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在《礼记》中就有“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的记载,表明白露节气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古代的农民根据白露节气的特点,总结出了“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提醒人们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
白露节气有许多传统习俗,如“收清露”,民间认为秋露有愈百病、止消渴的功效,因此在白露时节有收集露水的习俗。此外,还有饮白露茶、啜米酒、吃龙眼等习俗,这些习俗都与白露时节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现象有关。
白露节气不仅是一个反映自然界变化的节令,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健康的追求。
白露时节,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增大,因此在选择衣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早晚温差大白露节气后,早晚温差较大,白天温度可能在20-30c之间,建议穿棉麻面料的衣物,如衬衫、混纺衣物、薄t恤等清凉透气的衣服。而傍晚到夜间温度可能会降到15c左右,建议增加外套,如休闲装、夹克衫、风衣、薄毛衣等。
避免裸露肌肤俗话说“白露节气勿露身”,白露时节气温降低,不宜裸露肌肤。如果此时仍像夏天一样穿着,冷空气会刺激皮肤,人体也会因着凉导致免疫力下降。因此,建议及时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防止受寒。
注意关键部位保暖白露过后,寒气逐渐加重,阳气逐渐减弱,此时要捂好以下4个关键部位:1.捂肚脐:肚脐在中医上称为神阙穴,如果神阙穴受寒,容易引发腹痛、腹泻、痛经等疾患。因此,天气转凉后要注意腹部保暖,慎露肚脐,晚上睡觉时盖好被子。
捂后背后背是风寒邪气容易侵袭的部位,如果后背受凉,容易使阳气耗损,导致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养阳首先要暖背,平时容易怕冷的人群,可适当晒晒背部。夜间睡觉时,可以撤掉夏季用的凉席,防止寒气入体。
捂头部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人体经脉多汇聚于头部。头部吹风受凉后,容易出现头痛症状。白露时节,有的地区昼夜温差大,早晚出门要护好头部,避免冷风直吹。
捂双脚俗话说“寒从脚起”。脚部一旦受寒,容易降低身体的抗病能力。白露过后,寒气渐增,晚上睡前可用热水泡脚,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泡脚时热水最好没过脚踝,泡5~20分钟,直至身体微微出汗。
材质选择建议选择透气性好的面料,如棉质、麻质等,以便让身体更舒适。同时,衣物可以单薄些,薄而不露,适当“秋冻”。但“秋冻”要因人而异,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年老体弱者,以及体质较弱者是不宜“秋冻”的,此外,有支气管炎、哮喘病、冠心病等人群也不宜“秋冻”,一旦着凉感冒就很容易旧病复发。
晾晒衣物进入秋季后,压在衣柜里的秋装不要拿出来就穿,最好先把衣服晾晒一下。另外,从干洗店里拿回的秋装不要立即穿,要放在通风处晾一晾,待残留的干洗剂完全挥发后再穿。
白露时节的衣物选择要兼顾保暖和透气,根据早晚温差合理增减衣物,同时注意关键部位的保暖,以适应季节的变化,保持身体健康。
白露时节,天气逐渐转凉,空气也变得清新宜人,非常适合进行一些户外运动。比如,清晨时分,你可以去公园慢跑,感受着微风拂面的凉爽,欣赏着路边的花草树木,让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或者,你也可以选择去郊外骑行,穿梭在山林之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此外,白露时节也是登山的好时机,你可以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攀登高山,俯瞰着脚下的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总之,白露时节适合进行各种户外运动,让我们走出家门,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吧!
在白露节气,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空气湿度降低,人们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症状。因此,白露时节适合饮用一些滋润、滋阴的汤品来调节身体。
银耳雪梨汤:银耳和雪梨都有滋阴润肺的功效,适合秋季干燥的气候。将银耳泡发后与雪梨一起炖煮,可以加入适量的冰糖调味,口感清甜滋润。
沙参玉竹煲老鸭汤:沙参和玉竹都有滋阴润肺的作用,老鸭则能滋阴养胃。将这些材料一起煲汤,可以滋阴润肺,适合秋季养生。
瘦肉罗汉果菜干汤:瘦肉、罗汉果和白菜干一起煲汤,有养阴清肺的功效,适合熬夜上火的人群。
板栗淮山排骨汤:板栗、淮山和排骨一起煲汤,可以补中益气、滋阴润肺,缓解秋燥。
生地石斛瘦肉汤:生地和石斛有凉血养阴的作用,与瘦肉一起煲汤,适用于口舌生疮的人群。
番薯百合汤:番薯和百合一起炖汤,可以滋润养胃,适合白露时节食用。
冬瓜薏米老鸭汤:冬瓜、薏米和老鸭一起煲汤,可以清凉润燥,清除体内湿气。
米酒山药圆子汤:米酒、山药和糯米粉一起制作的甜汤,有滋阴养人的功效,适合早晚天凉时饮用。
桂圆红枣汤:桂圆和红枣一起炖汤,可以滋补身体,适合白露时节饮用。
莲藕排骨汤:莲藕和排骨一起煲汤,可以滋阴健脾、清热解毒,适合白露时节滋补身体。
以上汤品均适合白露时节饮用,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汤品。在制作汤品时,可以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调料,如姜片、葱段、料酒等,以增加汤品的风味。同时,注意食材的新鲜度和卫生,确保汤品的营养和安全。
白露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每年的9月7日至9日之间。在这个节气里,民间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健康的追求。
古人认为露水具有神奇的功效,能够延年益寿、美容养颜。因此,在白露节气,人们会在清晨收集露水,这被称为“收清露”。《本草纲目》中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
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被称为“白露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也不像夏茶那样苦涩,而是有一种独特的甘醇味道,深受老茶客的喜爱。
在福建福州等地,有“白露必吃龙眼”的习俗。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等多种功效,白露时节的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因此人们认为在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
在湖南、江苏、浙江等地,白露时节有自酿米酒的习俗。白露米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温中含热,略带甜味。这种酒在当地被视为待客的佳品。
生活在江苏太湖畔的老百姓会在白露时节祭禹王。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的白露时节,这里都会举行祭禹王的香会,规模盛大。
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因此旧时农家在白露节有吃番薯的习俗。
在浙江温州等地,白露这天要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滋补身体。“十样白”指的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芍、白及、白术等,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这些白露的民间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虽然一些习俗可能逐渐被淡化,但它们仍然是我们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去了解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