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咸阳城的宫殿中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天空中乌云密布,仿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噩耗而哀伤。
秦皇嬴安正坐在御书房中,批阅着奏折。他的神情专注而严肃,时不时地拿起笔在奏折上圈圈点点。
突然,一名白玉奴神色慌张地跑了进来,跪在地上,声音颤抖地说道:“陛下……不好了……”
嬴安眉头一皱,放下手中的笔,冷冷地说道:“何事如此慌张,慢慢说来。”
白玉奴深吸一口气,带着哭腔说道:“陛下,镇南侯病逝了。”
嬴安的身体猛地一震,手中的笔“啪”的一声掉落在地上。他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大声说道:“你说什么?再给朕说一遍!”
白玉奴吓得浑身发抖,连忙说道:“陛下,镇南侯病逝了,消息刚从西南传来。”
嬴安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呆呆地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而迷茫。过了许久,他才缓缓站起身来,双手背在身后,在御书房中来回踱步。
他的脸上满是伤感和悲痛,仿佛失去了一件无比珍贵的东西。
折叔琮,他是皇后折玉儿的父亲,是大秦西南疆的擎天柱。他戎马一生,为了大秦的西南边陲贡献了自己的一生。讨伐文齐叛军,征服白狼羌,攻打益州蛮,吞并哀牢国,消灭钩町。
折叔琮为大秦立下了赫赫战功,让大秦的版图在西南方向得到了极大的扩张。
嬴安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折将军啊折将军,你这一走,让朕如断一臂啊!西南边陲以后该如何是好……”
这时,皇后折玉儿匆匆赶到了御书房。她脸上满是泪痕,显得楚楚可怜。她扑到嬴安的怀里,痛哭流涕地说道:
“陛下,我父他……他怎么就走了啊!他为大秦付出了那么多,怎么……”
嬴安轻轻拍着折玉儿的背,柔声安慰道:“皇后,节哀顺变。折将军一生忠勇,为大秦鞠躬尽瘁,他的功绩朕铭记于心。如今他虽已离去,但英灵长存。”
折玉儿泪眼朦胧地抬起头,哽咽着说道:“陛下,我父他走得突然,本宫实在难以接受。西南那片疆土,没了他,可如何是好?”
嬴安神色凝重,心中同样忧虑万分。折叔琮这一走,蜀军失去了主心骨。一时间,他竟想不到有何人能完美接任蜀军将领这一重任……
然而,嬴安深知此刻当务之急是安定人心。折叔琮不仅是朝廷倚重的大将,更是他的丈人,为大秦奉献了一辈子的军人……
嬴安对折玉儿说道:“朕决定带你前往蜀地,去祭拜折将军。他一生都在为西南安稳奔波,朕要亲自去他的灵前,表达朕的敬意与哀思。”
折玉儿听后,感激地看着嬴安,微微点头,轻声说:“多谢陛下,有陛下如此,我父在天之灵也能安息了。”
嬴安明白,自己离京前往蜀地,朝中难免会有所动荡。为了确保咸阳和朝廷的稳定,他觉得自己必须找一个可靠的人在他离京期间坐镇。思来想去,他觉得太后是最合适的人选。
嬴安安排好折玉儿后,便前往太后的寝宫。他踏入寝宫,只见寝宫内布置得温馨典雅,檀香袅袅,李长离正坐在榻上,手持书卷,仪态端庄。
听到脚步声,李长离缓缓抬起头,看到是嬴安后,眼中闪过一丝温柔。她轻声说道:“安儿,今日怎么有空来看哀家了?”
嬴安走到李长离面前,恭敬地行礼后说道:“母后,儿臣有一事相求。折将军病逝,儿臣打算带玉儿前往蜀地祭拜。但儿臣担心离京期间,朝中会有变故,想请母后暂时帮儿臣处理一些朝中事务,以保京城和朝廷的稳定。”
李长离放下手中的书卷,仔细地看着嬴安,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安儿,折将军的事哀家也听说了,他的确是我大秦的忠臣良将。你要去祭拜他,也是应该的。
既然你有此担忧,哀家自当帮你这个忙。只是你此去蜀地,路途遥远,一定要多加小心。”
嬴安心中一喜,再次行礼道:“多谢母后体谅,有母后坐镇咸阳,儿臣便放心了。儿臣此去蜀地,定会尽快回来,不会让母后太过操劳。”
李长离站起身来,走到嬴安身边,伸手轻轻抚摸着他的脸庞,温柔地说:“安儿,你不必如此客气。哀家知道你肩上的担子重,如今折将军离世,西南之事必然棘手。你到了蜀地,要好好安抚蜀军将士,也要多与当地官员沟通,稳定住西南的局势。”
嬴安点了点头,认真地说道:“母后放心,儿臣明白。”
李长离微微点头,眼中满是赞许,说:“你有这份心就好。”
嬴安感激地看着李长离,说:“有母后相助,儿臣信心倍增。”
嬴安又与李长离详细商讨了一些朝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应对之策,才放心地离开太后寝宫。
嬴安回到自己的宫殿后,他立刻着手安排前往蜀地的事。
而折玉儿在得知嬴安为自己父亲的事如此用心,又安排好了咸阳的事务后。她心中对嬴安更是充满了感激与爱意。
折玉儿精心准备着前往蜀地祭拜父亲所需的物品,期待着自己能在父亲的灵前,为他送上最后的敬意……
与此同时,折叔琮病逝的消息在大秦的民间迅速传开,引起了极大的震撼。街头巷尾,人们聚在一起,纷纷谈论着这位功勋卓着的镇南侯。
在一处热闹的集市中,一群百姓围坐在茶摊前,交头接耳,神色各异。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轻轻放下手中的茶杯,满脸悲戚地说道:“唉,折将军走了,这可是我大秦的一大损失啊!想当年,他讨伐文齐叛军,那可是杀得叛军片甲不留,为西南百姓除去了一大祸患。”
旁边一位年轻力壮的汉子也跟着附和道:“是啊,还有征服白狼羌,攻打益州蛮,吞并哀牢国,消灭钩町,哪一场仗不是打得漂亮?折将军真可谓是战功赫赫啊!”
人群中,一位穿着朴素的书生皱了皱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折将军一去,西南边陲怕是要不安稳了。大秦复国不过区区二十五载,远比不上前汉两百年的根基深厚。折将军病逝的消息传出去,只怕会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蠢蠢欲动啊……”
这时,另一个声音响起:“你们说,如今镇南侯折叔琮病逝了,那安西侯张长庚还会远吗?论灭国之数,也就只有张长庚能和折叔琮相提并论了。要是他们都不在了,大秦可怎么办?”
众人听了,都陷入了沉默,气氛变得有些压抑……
此时,在一座偏僻的小院里,几个身影围坐在昏暗的烛光下,低声交谈着。
其中一人身着长袍,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狡黠,他轻声说道:“折叔琮一死,正是我们的好机会。大秦虽然表面上风光无限,但毕竟根基未稳。如今折将军离世,西南军心必定有所动摇。”
另一个人接口道:“不错,而且民间对这件事反应如此之大,说明大家心里还是有点怀念前汉的。我们这些忠诚汉室之人,应该准备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