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多月下来,第一批接种牛痘的人已经出了结果,二十个人,死了一个。
同期发烧的有十三个,但真正高烧不退的只有七个,除了死亡的那个,最后都挺了下来。
而熬过了发烧的人,痘疮也不多,都没什么人留下麻子。
再弄天花痘痂去试,剩下的十九人,都没有发病。
结果出来的那一瞬间,大夫们欣喜若狂,那十九个被重金吸引来的实验者更是喜极而泣。
他们不仅给家里人带来了钱,他们自己还活了下来,并且再也不会得天花了。
正是因为这个消息,胤禛和胤禟这才匆忙赶了过来,他们必须要亲眼看看。
“真成了。”兄弟两人眼里都是欢喜。
至于胤?,这会子还在路上,他是自打把那只言片语告诉胤禛后,就当起了甩手掌柜,完全不管这档子事。
问就是,有四哥和九哥在,他来实在有点碍事了。
这实话实说的让胤禛和胤禟都只能闭嘴,根本反驳不了。
胤禛更是额头直跳,他能预计到自己日后的日子有多忙碌,看着胤?悠闲的样子,他怎么这么不爽呢?
从庄子上出来,胤禟问道:“这折子是你写还是我写?”
这确实是个问题,因为牛痘是一件天大的功劳,不管落到谁头上,都将引起兄弟们的敌对。
这样出彩的事情,和胤禛给自己设定的纯臣路子不对。
胤禟也看出了他的心思,“你若是不方便,我也可以写。”
胤禛目光扫过胤禟,语气较以前柔和不少。
“你不是只求自保吗?”
“牛痘不也是自保的一种吗?”
说完,胤禟潇洒地上了马车离开。
胤禛看着远去的马车,眼神越来越深沉,这夺嫡也不知道能不能停下来?他需要这些个兄弟帮忙啊。
现在的大清,什么都缺,武将、火器、人才。
他抬头看了看天,一个大逆不道的念头在胤禛脑海中浮现,随后又被他按了下去。
胤禟回府后便在整理牛痘一事,那些大夫做得相当尽职尽责,竟然还将用的方子记录了下来,更是分门别类,有条不紊。
听说这些是胤禛交代的,他一点也不惊讶,确实是老四能干出来的事,但他这种小事都要交代,他不累吗?
民间大夫良莠不齐,有这些方子在,总能给百姓再添一分保障。
只是这好像又暴露了一个问题,民间的大夫各有私心,牛痘到底能不能推行下去?
不过这会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真要有人不配合,那就只能用些铁腕手段了。
胤禟眼底闪过一丝狠色。
康熙看着折子,呼吸都有些加重。
手中的折子这一刻犹如千斤重,他比任何人都知道牛痘的重要性。
连带着看向胤禟的眼神都慈祥了,此前他看胤禟总是不顺眼,堂堂皇阿哥,一天天的就想着与民争利,沉溺商贾之事,满身铜臭。
今日倒办成了这样一桩大事。
康熙将折子递给了粱九功,一一在宗亲、大臣里流传。
看过折子的人都面色一变,落在胤禟身上的目光充满了打量。
太子思索着,老九被汗阿玛所不喜,但牛痘的功劳甚大,或许可以拉拢过来。
胤禩眼神复杂,这样有能力和手段的九弟,本该是他的。
他的目光从胤禟身上扫过,落在了胤?身上。
老十欢喜得嘴角都翘起来了,他们之间倒是真兄弟,老十自己被汗阿玛夸都没这么高兴。
虽然,老十好像被骂的次数更多点。
康熙一锤定音,“既是你发现的这件事便交由你去办,不过日后商贾之事还是要少做。”
“儿臣领旨。”
前头的话他听,后面的话,胤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商贾多有意思的事情。
康熙看他油盐不进的样子,也是气得吹胡子瞪眼,毒舌又想发作了,但看在折子的份,他决定今天先不跟老九计较。
胤禛的脸上古井无波,瞧不出任何的情绪波动,心里却很欢喜,这牛痘的事总算能告一段落了。
胤禟上折子远比自己要更稳妥,功劳虽让人羡慕却不会让人忌惮。
早在牛痘刚实验成功之后,胤禛便挑了一批忠心的人手,种上了牛痘,只等恢复之后,就出海。
他早已经等不及了,海外必须要去,等火器改进之后,倭子国必须拿下。
且不说后世的仇恨,但倭子国盛产金银,就不能放过。
一切都在暗中进行,表面上他还是那个跟在太子身后的四贝勒。
诺敏看着眼前各式各样各色的玻璃,颜色很杂乱,强度也不够,很容易碎。
不过这么短的时间,凭着几个字就能摸索到这一步,诺敏已经很是满意了。
果然不能小看古代的工匠,尤其是重赏之下的工匠。
从工匠到管事,都给了一大笔的赏赐。
她更是直言,日后不拘方向,但凡研究的东西有用,尤其是有利于民生,均有重赏。
诺敏还担心匠人们没有思绪,还好心给了点提示:纺车和织机。
胤?领着弘昭进屋的时候,就见自家福晋跟前摆着几个有点奇形怪状的琉璃。
“还真烧出来了?”
他的语气里也带着惊喜,小心地打量了一番,和洋人的好生比对之后,有点失落,到底颜色还不够透亮。
“不要心急,你才给他们多少时间,能做出来就不错了。”
胤?一想也是,弘昭看着这几块花花绿绿的琉璃,倒是十分喜欢。
“额涅,这个能给我吗?”
“你要琉璃做什么?”
“我看它好看,我要收起来给妹妹做礼物。”
诺敏摸了摸肚子,笑着道。
“那额涅先替小妹妹谢谢你,不过呢,这个不能给你,这些都还只是失败品,特别容易碎,等以后额涅给你最好的。”
弘昭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失败品都这么好看,那最好的肯定更好看。
“既然是失败品怎么还给了那么多赏赐?”
诺敏看了胤?一眼,虽然他已经知道了未来,也想着改变,但多年的思想一时半会还改不过来。
(胤禛的忠实小弟胤祥,大部分时间都跟着太子身后,在康熙一朝,胤祥在康熙身边随侍的次数比胤禛都多,所以出场次数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