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颜帖木儿也兴奋了起来,有如此高效的生产,自己肯定消化不来。
贸易,是最好的选项。
“伯颜,商队的事你来弄,朕就再当甩手掌柜了,除去成本后,给朕留下三成就行。”
朱祁镇大度地说道。
“在东察合台汗国,重点是买棉花,有了棉花,朕就可以将其制作为棉布……”
“出售的货物不止是铁锅,可以针对东察合台汗国的绿洲农业搞点农具,甚至可以有选择性出售点兵器。”
“对野人也是一样,归化野人要最低程度武装起来,这样可以帮我们劫掠其他部落。”
“同时,对于东察合台的绿洲部落和野人的归化的部落,也要暗中挑拨他们矛盾。”
朱祁镇以大阴帝国为范本,顿时出了一肚子坏水。
“是,陛下。”伯颜帖木儿很激动,高兴地说道,“不过陛下拿的太少了。这一切都是陛下带来的,至少也要拿六七成吧……”
“伯颜,朕富甲天下,走哪里也不愁钱,要钱有何用?”朱祁镇摇了摇头,再次打断了他的话。
“倒是你,有兄弟姐妹,有妻子儿女,以及部落臣民,花销肯定不少。”
“多出来的,就给其木格攒嫁妆吧。”朱祁镇打趣道。
其木格脸庞浮现一抹红霞,羞涩地笑了。
伯颜帖木儿也笑了,于是就答应了下来。
“哦,对了,伯颜,针对野人的贸易,还有一样绝佳的物品。”
回和林的路上,朱祁镇盘点着今天这一切,突然一拍脑袋,猛地想起了什么。
“陛下?”眼见朱祁镇太过激动,伯颜帖木儿关切地道。
“朕没事。”朱祁镇让自己冷静下来,解释道,“朕刚才想说的是玻璃。”
“我们可以用玻璃球,向野人贸易!”
“毫无价值的东西,能换来金银、土货、乃至奴隶!”
“啊?玻璃?毫无价值?”伯颜帖木儿一头雾水,他不明白为什么朱祁镇会这么说,于是,他向朱祁镇说道,“可是眼下玻璃很贵啊,整个和林城内,都没有一扇窗户装了玻璃……”
“无妨无妨,很快就有了。”
朱祁镇像是找到了一条发家致富的秘诀,兴致十分高昂。
“莫非陛下也懂得制作玻璃之术?”
“那是自然,很快你们就知道了……”
烧制玻璃并不是什么高精尖技术,原料更是遍地都是。玻璃和琉璃制作方法有些类似,古代中国也曾制作过玻璃,但不知什么原因,或许是科技树点歪了,琉璃制品远胜于玻璃。
眼下事情太多,
……
当朱祁镇在草原的严冬中欢度新年时,南洋诸岛的将士们也在初夏般的温暖中度过了一个惬意的新年。
吕宋岛与棉兰老岛的基地已经建设成带城墙的小镇,城墙之外,丛林被开辟,土地被修整,几万亩良田被开垦了出来,几个干农活时的临时性聚落也已经形成。
不用说,这些工作都是野人俘虏来做的,来自华南的卫所兵们主要任务就是抓野人,监督他们干活,以及预备潜在的叛乱。
吕宋与苏禄的六千官兵,家眷也已经移民到南洋,他们以军屯的形式,牢牢掌握着已经探索的土地。
十万平方公里的岛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时间久了,总有些野人前来跃跃欲试。
野人没有道德观念,没有是非观念,只有原始的生存本能。于是,大明士兵们只能用他们唯一能听得懂的语言——京观,来告诉他们不能随便猎头,更不能随便下山劫掠。
京观让野人胆寒,有生力量被大量消灭,剩下的也纷纷躲得远远的,虽然大明骑兵出征的距离越来越远,野人俘虏却越抓越少。
野人的数量好像是有限的?许多士兵第一次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不过,总的来说,这些在家乡只能吃糙米,十天半月才吃一次肉的卫所兵们,的确实现了当初“人人当地主”的美梦,并且开启了顿顿有肉吃,天天吃海鲜的好日子。
平摊下来,眼下每人几十亩地是有,而且这些田地都有野人耕种,野人们还在不断开垦。
反正野人们也不吃粮食,很快,第一批收获的粮食将让他们喂猪都喂不完。
当然他们是不会拿粮食喂猪的,这些粮食将被装上船,悄悄卖到倭国,或者山东以北的地区。
无他,粮价高耳。
除了每月两倍的军饷,朝廷仿佛将他们忘记了,而这些士兵自然也乐在其中,新的一年,他们住在新房子里,与妻子儿女一起度过了难忘的一年。
而在渤泥国,姗姗来迟的大明使节也终于到了。
从泉州港、漳州港出发前船队历经月余,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抵达了渤泥国所在的婆罗洲。
婆罗洲,即加里曼丹岛,面积极其庞大,足足74万平方公里,比山东、北直隶、河南、山西加起来还要大!
渤泥国,只是占据了婆罗洲北部已开发的一小片区域,庞大的岛屿上绝大多数都是无主之地。
南洋东北部的区域,渤泥国,俨然成为一代强邦!
相比苏禄,渤泥国和大明关系更为特殊,这种特殊关系不止是渤泥国王埋葬在南京,更体现在渤泥国王临终前的愿望是将渤泥并入大明版图。
渤泥国王麻那惹加那汉名黄森屏,福建泉州人,渤泥华人领袖。黄森屏原是元朝的总兵,他的经历和陈胜吴广有些相似,元末天下大乱,他因为押运粮秣逾期未抵,怕朝廷怪罪,于是带着妹妹和手下士兵逃到南洋,最终在渤泥登陆。船只登陆之时发生了倾覆,还有人折断了手臂。
当时的渤泥是一个土人成立的小国,国力衰弱,北面面临苏禄国严重威胁。黄森屏与土王马合谟沙结为姻亲,率领华人打败了苏禄的侵略,渤泥华人因此立足。
因为土王不称国王,而叫速檀,当地土人称呼黄森屏为“拉阇”,即国王。华人按习惯称其为总兵。后大明册封黄森屏为渤泥国王,黄森屏随郑和船队来华朝贡,不幸在南京重病。
临终之前,他向大明提了三个请求。
一是将境土悉属职方的渤泥归入大明版图;二是请朱棣册封渤泥最高的山峰为镇山并赐名,永镇南洋;三是托体魄于中华,即埋葬在故土。
他去世后,朱棣按藩王礼节,将其葬在南京……
几十年过去,黄森屏长子黄克孙继承了其父在渤泥的权势和威望,掌控渤泥政局。黄森屏妹妹的儿子继承速檀之位,成为土人的领袖。几十年来,在华人文明的输入下,渤泥国力大增,已经反过来对苏禄国形成了巨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