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交通问题的同时,陈超还关注着工业基地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他积极推动工业基地与周边农村开展合作,帮助农村发展副业,为工业基地提供原材料,实现互利共赢。
“咱们工业基地的发展不能孤立进行,要和周边地区紧密结合起来。农村有丰富的劳动力和一些特色资源,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发展适合的副业,为我们提供原材料,同时也能增加农民收入。” 陈超在一次协调会议上说道。
在陈超的努力下,工业基地与周边农村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农村的一些特色农产品经过加工后,成为了工业生产的原材料,而工业基地则为农村提供了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
时间悄然来到 70 年代末期,彼时的国际形势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全球工业领域也随之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浪潮。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陈超凭借着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力,清晰地意识到这股浪潮对于我国工业发展而言,既是一道亟待跨越的严峻挑战,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为了深入探寻国际先进工业技术的前沿动态,精准捕捉我国工业实现突破式发展的关键方向,陈超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积极争取,终于成功获得了参加一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工业展览会的宝贵机会。
当陈超踏入那宽敞明亮却又充满科技氛围的展览会现场时,仿佛瞬间穿越到了一个代表着工业技术未来走向的奇幻世界。各个展位犹如一座又一座科技的宝藏库,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工业产品与技术成果,每一件都彰显着当今世界顶尖的工业制造水平。从造型精巧、功能强大的精密电子仪器,到自动化程度令人惊叹的大型机械设备,无一不让陈超深切地感受到我国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存在的显着差距。
他怀着一颗求知若渴的心,脚步匆匆地穿梭在各个展位之间,眼神中透露出专注与执着。每到一个展位,他都会停下脚步,仔细观察展品的每一个细节,并不时向展位的工作人员详细询问产品的性能、技术原理以及应用领域等关键信息。在一家欧美企业的展位前,一台造型独特的先进数控机床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牢牢吸引住了陈超的目光。这台数控机床犹如一位技艺精湛的大师,不仅能够在加工过程中展现出极高的精度,误差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而且具备强大的自动化功能,能够轻松实现复杂零件的自动化生产。与之相比,我国当时普遍使用的机床在加工精度和自动化程度上,都远远落后于眼前的这台设备。陈超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强烈的紧迫感,他深知,这种高精度的加工设备对于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关乎国家战略安全的航空航天领域中那些对精度要求近乎苛刻的零部件制造,还是推动工业现代化进程的精密机械生产,都迫切需要这样先进的技术支持。
在不远处的另一个展位上,一款新型的电子芯片以其小巧的体积和强大的运算能力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这款芯片所展现出的卓越性能,对于我国刚刚踏上发展征程的电子信息产业而言,无疑是一盏照亮前行道路的明灯,指明了急需突破的关键技术方向。陈超怀着敬畏之心,认真倾听工作人员对芯片技术参数的详细介绍,了解到它在数据处理速度、能耗控制以及集成度等方面的巨大优势。他深知,这样的芯片技术一旦能够引入国内并实现本土化生产,将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推动相关产业实现质的飞跃。
除了数控机床和电子芯片,陈超还格外关注到一些先进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这些系统犹如工业生产的智慧大脑,通过精确的算法和高效的指令传输,能够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和监控,从而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陈超深刻认识到,这些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对于我国工业实现现代化转型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们能够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使我国工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
然而,陈超作为一位经验丰富且极具战略眼光的工业领导者,他十分清楚,想要将这些先进的技术完全引入国内,并成功实现本土化的吸收、转化与创新发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充分考量国内现有的技术基础、有限的资金投入以及相对匮乏的专业人才储备等多方面因素后,他决定采取一种循序渐进、重点突破的策略。先精心挑选出那些对我国工业发展最为急需且在当前条件下相对容易实现突破的技术,集中全国的优势资源和力量进行重点攻关。
经过一番深入的思考和全面的权衡,陈超最终将目光坚定地锁定在了数控机床和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这两项关键技术上。数控机床作为制造业的核心装备,其技术的突破与提升能够直接带动我国机械加工行业的精度和效率实现质的飞跃,为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则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能够将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紧密连接起来,实现生产流程的优化与整合,从而显着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至于其他同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技术,虽然陈超深知它们对于我国工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但鉴于现实条件的限制,他决定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有条不紊地逐步推进相关技术的引进与研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