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没有人唱反调,刘宏也不再犹豫。
他直接下旨道:“反贼猖獗,洛阳危机,召辽东公孙度、张掖赵评、西域张晏...”
“率边军入关,剿匪平叛,即日起行,不得有误...”
“另昭告天下,各勤王大军,灭黄巾者,赏侯封王....”
“陛下不可!”未等汉帝说完,便有人不顾杀头风险跳了出来。
太尉杨彪更是上表道:“陛下,国朝祖训言,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难道陛下,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开此先例...”
“恳请陛下收回成命,不然老臣便跪死在这议政殿内!”
“吾等死谏...”
呼啦啦,殿内百官瞬间跪倒了一大片,细看之下大多皆为朝廷老臣!
皇帝调边军入京他们也就忍了,毕竟天下的局势僵持至此,没有新的力量是很难破局,而封王之事却万万不可行。
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这是刘邦当年,在诛杀一众异姓王之后,留下的祖训。
如今却被汉帝,直接打破,其中的影响可见之。
目前来说,天下虽然糜烂,但还归刘姓。
若汉帝行封王之事,那可就真的要改姓了,所以一些忠于朝廷的老臣,才会痛哭流涕不惜以死进谏。
众人反对,汉帝心中同样不愉,他望着底下一众人想要怒言斥责,却又深深的忍了下来。
这些老臣虽然迂腐,但对大汉绝对忠心耿耿,汉帝也不想过于斥责。
谁忠谁奸,汉帝虽然还分不太清楚,但反对封王的,想来不会太过奸诈。
那些不吭声的,才需要他提高警惕,以及重点防备的。
在刘宏看来,不反对,就是想称王的意思,要重点提防。
若是此时有人知道陛下的意思,估计会拜倒大喊冤枉。
很多人是反对称王的,但他们忌惮汉帝那愈发喜怒无常的性格,所以不敢轻易出言。
“恳请陛下收回成命!”刘良等一众老臣,再次谏言。
不过这一次,汉帝没有继续忍耐:“朕若收回成命,诸位爱卿谁能破敌,是你赵典事还是刘宗正...”
刘宏望着殿下哑口无言的老臣,冷哼一声:“哼,尔等若喜欢跪着,那就随你们跪到几时!”
言讫,也不管一众老臣的哭嚎,汉帝直接起身离朝。
此次以王爵之位许天下,可不是刘宏脑子发热一时想出来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与一众心腹商议的结果。
当初高祖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不就是靠着一众异姓王辅助,才能坐稳打下一片江山吗。
如今局势不容乐观,若是以王爵,而换天下平,也未尝不可。
若是换做洛阳被围以前,有人给汉帝说封王之事,估计会直接砍了对方九族脑袋。
此一时彼一时,经过李屠夫的霍霍,与黄巾围困之难,汉帝已经成长多了。
而且为了江山社稷,不至亡于己手,刘宏更是特意将高祖当年起家的史记,又重新诵读多遍,以求能有所体悟。
有道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汉帝能耐下心来品读祖宗事迹,相较于以前的荒唐,对于一些事,便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
历史上,刘宏也是通过大肆放权,借助地方豪强的力量,才能迅速平定叛乱,维持大汉统治...
且为了维持刘姓天下的力量,更是派遣各氏宗亲杰俊,前往各州府担任州牧刺史等最高长官...
从这一点上来看,刘宏早有先见之明,甚至对天下局势的变化,了然于胸...
他没有能力改变大势,只能想办法,补救一番,尽量为大汉续两口气…
不管后人如何,只要大汉不是在自己手中亡的,便是最大的利好…
他刘宏就算是死,也绝不做亡国天子…
.......
豫州治所谯县,府衙大殿,董魔王也接到了朝廷的诏令。
西凉诸将汇聚一堂,董卓大马金刀的坐在首位。
他那双凌厉的虎目,扫过殿内:“诸位,朝廷有感北地压力,又一道诏令发来...”
“言先灭黄巾者为王,剿灭三张者封侯,尔等以为我军当如何...”
“这天下为王者,非主公莫属!”
“主公雄踞西凉,威震羌胡,当为王者!”
牛辅郭汜等人跟随其这么久,对于其中想法也有所悟。
董越更是上前,出言附和道:“如今豫州黄巾,几已平定,余者山贼毛匪,不足为虑...”
“主公有心争王,我等刀山火海,必为主公取之....”
董卓望着一众摩擦接掌的将领,心中甚慰。
他将目光,转向侧手的青年文士:“文忧,汝以为朝廷诏王封侯之事,若何!”
“封王之事,自有主公决断!”
李儒已经摸透了董卓的意思,尽管有心反对,但他知道,最终也只不过是徒劳无功而已。
反过来还有可能恶了主公,索性不去反驳!
董卓摆手:“一人计短,多人计长,吾今日想听听文忧之言!”
对于自己这个女婿,董卓还是很重视的!
“唉!”李儒心中哀叹一声,直接起身道:“主公,如今天下形势已然明了!”
“我等只需按原定战略行事,何须去趟洛阳那滩浑水...”
如今西凉军,已经掌控豫州全境,若天下有变,大军南下可取荆州西向可入天府益州。
再加上河西走廊,据西域富庶,如此合四州之地,与西域诸国之力,何愁不能称王。
只不过目前的董卓,似乎并无此意,反而对大汉还抱有幻想。
或者说是,对汉帝抱有期望,其中道理只有少数几人明白。
西凉的董魔王,无疑是一个凶狠暴虐的主,但目前来说,他还对朝廷还算尽心。
相对于脑生反骨的李屠夫,董卓无疑更显忠心。
董魔王出身于偏远富裕之家,与积累千百年的世家大族,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他能做到前将军的高位,并镇守西凉,除了自身过人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汉帝的赏识与提拔。
大汉寒门出身的高官不多,比如董卓、丁原、何进、蹇硕等等,皆是汉帝有意提拔,用来对抗世家集团的人才。
这种情况下,董卓虽然对朝廷算不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对汉帝,还算是有那么一点忠心的。
大汉这艘船虽烂,但终归没沉呢,烂船还有三斤钉,更何况煌煌四百年积威。
如今汉帝以封王之事许诺,董卓很心动。
李儒的劝诫之意,被他直接忽略。
董卓反而道:“文忧,吾有心北上不必言它!”
“汝只管为吾规划一番,此次如何才能抢在各路大军之前,灭了黄巾...”
他向李儒问策,不是要其站出来反对自己的,而是希望他能帮忙制定,详细的北行的新战略,以及怎样捞取更多的功劳,好为封王之事做铺垫!
他也不是不知道地盘的重要性,但战略虽好,想要完美的实施却困难重重。
先不说局势变化,单是攻打打荆益二州,所耗费的时间与精力便让人等不起。
其实董卓的顾略也不无道理,看看李屠夫,其念念不忘的想要夺取幽州,南下冀州实行划黄河而制的战略。
但损兵折将之后,到现在也寸功未得,所以有些战略很好,但能不能完美的执行并完成那又另说了。
现在的董卓,还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因为四百年大汉正统深入人心。
朝廷远没有到达油尽灯枯的地步,你给他讲什么天下大势,还真看不大明白。
在某些事情上,董魔王与李屠夫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一旦下定决心,便很难有所更改。
这个时候李儒的处境,与当初贾诩反对出兵幽州的情况有些相似,主公下定决心他们无力更改,只能在一旁查缺补漏制定战略!
李儒尽中无限惋惜,也只得建言道:“主公欲率军北上争王,儒心有所同…”
“但豫州之地不可轻弃,当留一员大将坐镇谯县,以防天下之变…”
“哪怕三张入主洛阳,局势不可挽回,我等也有退路和栖身之地…”
“至于黄巾之事,主公只需让徐荣将军,继续待在洛阳与三张对峙...”
“我军主力直接北上冀州,配合卢植老帅,先一步灭了戝首张角,洛阳贼匪则不战自溃…”
“如此主公破广宗,灭张角,居首功,勤王有力,保驾及时...”
“战后只需摆平卢植那老匹夫,这封王之事,水到渠成...”
“善,就依文忧之言,即日整军北上...”
最终,董卓还是采纳了李儒的意见,留一部分人马,以州剿匪的名义继续驻在豫州。
他本人则率三万西凉主力,迅速北上冀州,准备抢夺破灭黄巾,平定叛匪的首功。
王侯的吸引力,对于董卓这些朝廷武将,是绝无仅有的。
非刘氏不王,已经很好的诠释了,王的重要性...
严格来说,王与皇与帝曾经算是一个层次的存在,都是曾是人皇天子的象征...
甚至若真较真,八百年的周王天子,比所谓的皇帝还要来的更具正统和神圣性...
所以,王的吸引力,绝对值得董卓这等武夫,拼劲全力,前往取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