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京城发生动乱虽然很快就被平息,但波及到的范围可不窄,甚至有的官员被抄了家丢了命。
几位年长的皇子伤的伤死的死关的关,大臣们也都安分下来,安逸日子过久了,他们忘记了景元帝从不是会受人摆布的性子。
因为许多官位有了空缺,景元帝宣布今年的会试按照原计划在两个月后进行,不需要推迟。
李山疲惫的回到家后,就听见他娘开心的对他说:“小山呐,忍冬给咱们下贴子了,三日后会来拜访。你说说,我们都跟一家人样的,他现在也学会客气那一套了。也不知道刚回京他那里缺不缺什么,这么多年,身边也没个知冷知热的人。”
听着秀娘的碎碎念李山有难得的放松,不需要在朝堂上打起万分精神。
“娘,现在忍冬已经是个大人了,懂得照顾好自己的,您放心。”
其实李山已经远远的见过忍冬一面了,以前那个走一路吃一路的活泼少年郎,现在已是威严稳重的大将军了。
“爹爹,小叔什么时候回来啊?我想他了。”在一旁看书的明安突然抬起头询问。
以前一直陪他们玩乐的春实有了小小职位,早已不再住在李家。
李海之前回了老家在那边专心备考,已经中了秀才,看样子也有希望中举。
这次事件后几个孩子有些好友也跟随家人离开了京城,他们还真感受到了一丝冷清。
“等你们小叔考中了,自然就回来了。”
李山摸了摸明安的头,心下想着李景许久没给他寄信来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儿。
*
明玉离京后,李山在京城就没有特别说得上话的好友了,他发现最近有些同僚看他的眼神有一些奇怪,但并未当回事儿。
直到某天铮铮一脸兴奋的跑回来问他:“爹爹,您看这篇文章里的人是不是你?”
说罢她递过去一张宣纸,让李山拿着慢慢看。
不明所以的李山接过后发现是一篇名为《劝学》的文章。
作者说他市井出身,因有几分小聪明被娘一力主张送到了学堂。
可他却因为和同窗差距太大而自卑,偶尔还会被同窗嘲笑。
他少年时常会在心里抱怨爹娘,若是他没读过书或者没那么聪明,兴许就不会那么痛苦。
但有一日他帮着母亲出摊卖炊饼时遇到了经常拿他取乐的同窗,本来在为自己身份羞愧不已,却没想到突然有一小童站出来替他说话。
小童家境比他还要差许多,却可以坦然的面对自家的贫穷,事后还一直安慰他。
这让他颇受触动,渐渐的接受了自己身份,没偷没抢凭借双手吃饭又有何错呢?
后面又突遇水难,改变了心境的他比以往勇敢了许多,也站了出来帮扶百姓,因此得到夫子赏识。
从那以后作者不再为自己身世自怨自艾,一心扑到学习和家庭上,考上秀才后让本来不富裕的家渐渐好了起来。
虽然他天资和教育资源都算不得上佳,去年凭借着努力也考上了举人。
写这篇文章是想激励一番所有贫苦的学子,让他们不要再因为家境贫寒而自卑,坦然面对然后去战胜情绪。
虽然他还没能考中进士,但做了举人也算是改换门庭,而当年那位比他还穷的小童,如今就是那位为天下百姓修路的李大人。
此文章一出就从江南地区往外传播开来,作者用词简练没有刻意使用繁复的词藻修饰,内容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又蹭上了李大人这个热点,所以慢慢都传到京城来了。
李山看完哭笑不得,他对这段记忆都已经模糊了,没想到当事人却记了这么久。
也终于明白最近为何大家看他眼神有些奇怪了,相当于啥也没干好名声从天而降。
“爹,你真厉害!”
铮铮不住地夸赞着李山,心中对父亲崇拜不已。
李山没想到此事儿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名声上的。
景元帝在朝中给五皇子挑选师傅教导,李山也很荣幸的成为了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