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父张伯山,张母李春花的诰命在张伟的老家引起了意想不到的巨大轰动。
张伟的老家张家村从大顺六年张伟中举开始,已经是武隆县的传奇与荣耀了,张伟家则是这份传奇和荣耀的中心。
这些年来,张伟已经成了武隆县所有学子的榜样,十六岁进秀才,十八岁中举人。
据说又娶了省城貌美如花的官家小姐为妻,简直就是读书的完美偶像。
按普通人的想法,这已经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了。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这只是张伟传奇人生的开端。
话说大顺十年六月底,当年的会试结果终于传到了武隆县。
此时武隆县的大老爷已经换人了,换成张伟的老熟人,那位跟他不知道堂了多少辈的堂兄,原来的武隆县的张县丞。
这位老兄,在大顺七年经张伟介绍认识李玉清后,就从武隆县调到隔壁县去县令了。
他在隔壁县当了两年县老爷。
正好今年武隆县的县令出缺,于是张县丞又从隔壁县调回武隆县成了县令。
六月底的这一天,张县令正躺在县衙后面的竹椅上,喝着冰饮,吹着凉风,嘴上!还哼着莫名的小曲。
突然,张县令的心腹师爷跑了进来,师爷对张县令说:\"老爷大喜呀!\"
张县令慢悠悠的问:\"有何喜事啊?\"
师爷回复道:\"老爷,今年的会诚金榜出了,我们现在张举人,张老爷中了会试第56名。
这可是大喜呦,咱们县今年文教的功绩就出来了。\"
张县令问:\"哦?是哪个张举人,是我那个贤弟张伟吗?\"
师爷答:\"正是您贤弟张伟呢。\"
张县令猛的起身说:\"走,预备下,给我那叔叔婶婶报喜去,老爷我亲自去。\"
师爷回道:\"好嘞,小人这就去叫人准备马车。\"
张县令:\"回来,今年本老爷有给我那叔叔婶婶拜年吗?\"
师爷:\"老爷,您今年拜年的时候没有去清水镇,但是您去年到院任的时候,去拜访过你那叔叔婶婶一趟,今年过年的时候也有送了一份年礼过去。\"
张县令:\"嗯,那还行。我那贤弟今年才二十三岁吧,这么年轻就是二甲进士的名次了。
看样子我得豁出去再结个善缘了。”
清水镇,张家村。
村里的七叔公跟老村长在村口老柳树下聊天。
七叔公问:\"三哥,伯山他家又在动工吗?他家去年不是才修了两进的房吗?
咱们村已经属他家房子最大了,怎么又在修房子。\"
老村长回:\"谁叫人家是举人老爷家呢,现在盖的院子是给小孙子准备的。\"
七叔公说:\"现在伯山家真是不得了了,无论是县里的官人还是镇上的衙役,哪个见了伯山不是客客气气的。
要是我家的那几个小崽子,能出一个像阿伟一样的举人就好了。\"
老村长说:\"举人哪是这么好中的,我们整个清水镇这十多年来也就出了阿伟一个举人。
你就知足吧,咱们也是沾了阿伟的光,你看现在县里和镇上的差人对咱们村比其他村可客气多了,咱们村轮到的均役也相对轻松一点。\"
七叔公微微点头。
突然,他看见村口前面来了又来了一大批衙役,他赶紧说:\"那个怎么回事?怎么来了那么多官差?\"
这时老村长也看到了路口的衙役,他口中喃喃说:\"不应该啊,难道咱们村又出什么举人了?
现在时间也对不上啊,莫非是阿伟考中进士了?\"
老村长正迟疑着要不要去通知张伯山。前排的衙役已经开始大喊:“喜报!喜报!武隆县清水镇张家村,张伟张老爷高中大顺十年会试第五十六名。“
随着喜报喊出,张县令快到走到张伟家的大院子前。
等张父张母出来,张县令深鞠一躬,口称:\"叔,婶,侄儿给你们报喜了,贤弟张伟,中了会试第56名。”
张父,张母这几年见多了县官和县老爷,已经不像之前那样惧怕县官了。
但是面对县里大老爷的鞠躬,还是感到惶恐不安,赶紧扶起。
张伯山问:\"大老爷,这会试是什么呀?是不是考状元的考试。”
张伯山有点分不清会试和殿试。
张县令回答:“叔,这会试啊,就相当于把咱们全国的举人聚在一起,像考秀才一样考试,考中就能当官。
张伟贤弟,高中了56名,马上就能当官了。\"
张伯山:“真的?那可是太好了。来来来,大老爷,快请进。\"
张县令:\"叔父,你先请。\"
张伯山:\"老婆子,快让阿桂阿山,准备茶水,对了,喜钱,去拿喜钱。“
张伯山口中的阿桂和阿三就是张家雇的长工。
张县令:”叔父不用客气。”
当天,张家村又是好一阵热闹。
张县令当天回去后不久,就派人给村里送来了一笔银子。
说是给资助村里修建进士牌坊。
村长拿到银子后,正疑惑呢,不是说阿伟中的是会试,怎么又要俢进士榜吧?
但又过了几天后,村长就明白了。
因为县里张大老爷又来他们村里了,这次他又送来喜报,阿伟中了的殿试第九名。
当天,大老爷说殿试就是当今天子亲自主持的考试时,张家村众人都吸了一口凉气。
七叔公对老村长说:\"不得了了,咱们张家村真出了一个文曲星呀。
这回是圣上钦点的第九名,阿伟得有多大的文才呀。\"
从此,张家村出一个超级显眼的进士牌坊和一个关于张伟的传说。
进士牌坊坐落在张氏祖祠的前面,和之前的举人牌坊并排矗立在张家村最显眼的位置。
此后数十年内,这里都是武隆县学子和老百姓瞻仰的神圣之地。
\"你知道吗?进士老爷出生的那一晚,有一颗流星落在了张老爷家,那肯是天上的文曲星啊。\"
\"是呀是呀,当晚我也看到了,可惜啊,就落偏了一点点,要不然就落到我们家来了。\"
进士牌坊落成那一天,张家村摆了20天的流水席。
这次武隆县内所有稍有名望的士绅族老都出席了。
一直跟张伯山家没有往来的张二叔,张二婶都舔着脸主动上门道喜。
张父张母看在大喜的日子上,也没有赶他们出去。
到了修好进士牌坊这一步,所有人包括张县令都以为张家的荣光,应该暂时告一段落了。
不想到了大顺11年的四月份,张县令又带人来到张家村。
且这次张县令穿的比以往两次都更要隆重。
当他熟练的来到张伟家府门前,大声喊道:\"圣谕,查有刑部主事张伟之父张伯山,之母李春花,教子有方,育出进士之才,特赐诰命,并赐六品官帽,官服。\"
张县令:“叔叔婶婶,快谢恩。\"
等张父张母穿上六品赐服之后,张县令竟当着众人行了一个大礼,口称:\"拜见老郎君,老安人。\"
众人也都跟在张县令后跪了下来。
张伯山李春花被弄的手足无措,费好大劲才扶起来。张县令和跪下众人。
七叔公:\"伯山家真出息…”
老村长:“叫什么伯山,以后要叫太老爷。\"
两年之内,县令三次亲临张家村,两送喜报,还行了大礼,这份荣耀,足以让张家村吹嘘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