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因就是,那几个工种太有专业性!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灯光!
整个影视圈,除了第四代导演追求纪实,对自然光很偏执之外,第三代也好,第五代也罢,他们的理念和镜头语言,都非常依赖灯光设计——主要是利用光线的变化和对比进行构图,丰富色彩表达,借此形成独特的镜头寓意。
所以灯光玩的其实不是单纯的光,还有光影的对比,色彩的调和。
光线以什么样的亮度、色域、角度进行照射,如何对不同的色彩做出区分,统一调和。
这些专业知识,其实大部分导演是不具备的,他可能只是有一个直觉性的想法,具体只有灯光师“量身定做”新的灯光系统能实现。
而这一过程,就给了灯光师可操作的余地,他们有些会联络专业的供应商提出新系统的设计制造要求,这期间的费用剧组得承担吧?定制服务没有固定的价格,还不是供应商和灯光师怎么报价怎么算?
如果灯光师动手能力再强一些,直接提供一套系统,那他赚得更多——举个例子,用简单的激光笔改造成的激光指示器,他敢要十多倍的价格,你没有专业知识,你都察觉不到!
道具上面的水分就更大了。
首先是材料,现代社会,可供制造道具的材料类型太多了,型号五花八门,价格也同样五花八门。
如果不是行内人,先不提能不能弄清楚应用了什么材料,单只是材料成本你都搞不明白。
这还是最基础的,有些时候材料怎么样,好歹有个大致的判断,但在道具制造环节,非专业人士就只能懵圈了。
最典型的——开模费!
按照行规,这是商家帮客户定制道具能够收取的合理费用,是包括模具设计、模具材料、加工、试模等等加在一起的费用。
价格跨度非常大,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不是内行人,人家商家和道具师一勾结,哪怕拿出所谓的清单,你都看不懂,更别提估算实际成本。
按照郑教授吩咐,王虹卫在台下急得头皮发麻,像他这样非美术系的非专业人士,是真的第一次听说,灯光、道具居然有如此巨大的捞钱空间。
连他这样实际参与过剧组工作的人都如此,可以想见,那些连剧组都没进过的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人群之中,和张恒、何琳等同学呆在一起的颜丹辰,望向林麦冬的目光逐渐变成崇拜。
而且她还不是个例。
在她身边,甚至更远地方,几乎所有看向林麦冬的眼神,都在发生变化。
虽然林麦冬每说一个职业,都有相应专业的学生表情变得很难看,有被针对的感觉。
但当这个针对你的人,把包括你的专业领域在内,几乎涉及到影视制作所有环节的行业细节和内幕,用比你更专业,比所有人都渊博的认识,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大家听的时候。
你能有什么反应呢?
你连反驳的想法都提不起来。
似乎只剩崇拜才是最适合的吧!
整个现场从最初的嘈杂,渐渐变得沉闷,又渐渐变得寂静,偌大的活动室,包括外面廊檐下,最后只有林麦冬演讲的声音在回荡。
沉默寂静的台下,是认真倾听的学生。
他们在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
如前面所说,没有多少大学生上大学是为了更好的贪污,这目标过于奔放,不是正常人的脑回路。
正常人考虑的还是合理合法。
从概率上来说,现在在场的各个系的学生,未来每一个都有可能成为一个项目的主导人。
林麦冬传授的经验,极大地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和思维。
渐渐的,对于林麦冬的“传授”之说,再也没有人排斥了,演讲到最后,连郑教授都有些后悔:
“虹卫,我们之前应该再坚持一下,把实践课题的事落实下来的。”
王虹卫却反而摇头:“不可能的,主任,麦冬这些经验……怎么说呢,没法拿到台面上说,他传授的确实是有用的经验,但……太黑暗了,不符合学校的基调,就算课题通过,他教的这些东西,也没办法写进论文或者报告里面……”
郑教授表情有些惋惜:“社会怎么就变成这副样子了呢……”
能从一个普通导演走到今天,郑教授当然不是一个天真的人,只是,时代的变化让他看不明白而已。
有人说过,一个人一生的爱好、观念,都受他年龄巅峰时期的经历影响。
第四代的巅峰时期,是那个还穷困,却特殊的年代,那时才是真正的车马很慢,书信很远。
金钱这个魔鬼尚未出炉,无论是社会,还是人与人,都相对单纯、干净。
怔忪一会儿,郑教授忽然好奇问道:“你说,林麦冬怎么知道这么多弯弯绕绕?你是92年毕业吧,你经历过吗?”
“呃……没有……”
92年毕业,一事无成的王虹卫尴尬地摸抹光头。
没有在意他的尴尬,郑教授喃喃道:“我也没经历过,真是奇怪,按理来说不应该啊……”
“可能这就是天才?”王虹卫说,“很多时候我们看不出来的东西,也许天才只是一思考就能琢磨透?”
这个想法太炸裂,太慕强了。
郑冬天忍不住转头看了王虹卫一眼,欲言又止。
王虹卫知道他在想什么,却仍旧一脸的理所当然:“以前我也不信差距,可是主任,那天在办公室,我第一次看到林麦冬的《雇佣人生》的时候,您不知道我的观念受到怎样的震撼。”
“那个本子的寓意,我这辈子都想不出来,甚至当天晚上,我去系里片库翻了好久,都没找到类似的题材……现实让我不得不承认,脑子不一样,确实是天差地别。”
“有《雇佣人生》,还有那份工整亮眼的拍摄计划书,麦冬表现出的才华和成熟,已经很离谱了,所以他现在说的这些,我反而觉得没什么不能接受的。”
“……”
想着《雇佣人生》,郑教授无言。
两人默默看着,已经讲到尾声,按照惯例即将到达提问交流环节的活动室,台下那些之前只是来看热闹的学生,如今却拼命举起手,希望能向林麦冬提问,能和他交流他的经验。
“你看,就算没有实践课题,他依靠演讲还是抓住了大家的心……我可以跟您打个赌,现在麦冬振臂一呼,今天出现在这里的学生,绝对削尖脑袋往他剧组钻,您信不信?”
“……”
王虹卫转过头,郑重的像个传教士:“郑主任,信我的,天才就是这么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