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随着杨义的来来往往奔走,张角也陆续的收到了来自世家的资助。
杨义这一路奔波就是花费了一年的时间。这一年太平道又扩张了许多,比起上一世匆忙起事,这一世将会让整个大汉都胆寒!
这一世张角算是向世家妥协了,虽然仓促,但好在有所准备。
世家也是耍了一个心机,就在杨义带着信封离开洛阳之时,立刻开始了属于他们的小动作。
朝堂上,百官齐聚。
“有事启凑,无事退朝。”张让一如既往的喊着这一番话。
天下太不太平还不是这些百官说的算,一般都是没事退朝的,没想到这一回袁隗站了出来。
“微臣今日发现了一件天大的事情!”
刘宏本想退朝的心被袁隗拉了回来。(此时的袁逢(袁术、袁绍的父亲)早已辞官隐退)
刘宏满脸的不耐烦淡淡道:“袁太傅,说吧。”
百官的视线都在袁隗身上聚焦着。
袁隗挺直了腰板说道:“今日臣抓获了一名叛贼,不如将他押上大殿之上述说?”
刘宏生起了一丝兴趣,说道:“来人,将那人押上来!”
“诺!”
随即唐周被押解上了大殿,半跪着面圣。
在袁隗的起头下,唐周控诉着张角的种种罪行,并强烈指出了张角的不臣之心。
本来大殿是除了唐周的声音皆是安静的,随着唐周的叙述,大殿里的声音越来越嘈杂了起来。
待唐周讲述完毕后。
刘宏怒而站起指着曹嵩说道:“你可真是朕的好太尉啊!无需多言,待此次事件由你来处理,结束后引咎辞退吧。”
曹嵩心中也是充满了无奈啊!要知道,他现在可是堂堂的当朝太尉,而这样的事情一旦被揭露出来,就意味着他严重失职了呀!更糟糕的是,告发他的人竟然还是太傅袁隗。这可真是让人尴尬至极啊!这一下子就让十常侍一方显得非常无能和被动了。但没办法,这个哑巴亏他们也只能默默地咽下去了。
其实最难受的还是那些十常侍们呢。至于曹嵩嘛,他早就想要辞去官职回乡养,但刘宏总是舍不得的挽留。长期身居高位的他已经看透了如今这官场的复杂与黑暗。而且他的儿子曹操也已经在朝廷里站稳了脚跟,如果他不主动退位,那么曹操又怎么能够有机会上位呢?再说了,曹嵩这些年贪污受贿得来的钱财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所以现在顺势退下来回家养老才是最好的选择呢。
刘宏气冲冲坐了下来,冷漠道:“众位大臣,有何良策啊?”
随即摆了摆手示意张让,唐周便被拖入天牢中。
曹嵩知晓是自己改表现的时候,立刻安排起了一切。
朱儁、皇甫嵩、卢植为将,前去巨鹿缉拿黄巾贼头领张角三人,生死无论。
有着这三人,大汉的中流砥柱,刘宏也是无忧的,遂了曹嵩的意思便退了朝。
张让大喊了一声:“退朝!”后,皇帝带着宦官率先离场,随即就是官员们陆续的离场。至于如何出兵和其余示意,那都是大臣们的事情,刘宏只要结果!
杨义抵达巨鹿后,交给了张角一封信笺便离去。
张角看完信笺之后,虽然心中有些不爽快,但他最终还是决定起事。
毕竟不起事也没有别的出路,横竖都是死路一条,倒不如轰轰烈烈地干一场!
于是,张府的家丁们怀揣着信笺,急匆匆地奔向那36个学子所在的地方。他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将这封信笺传递给那些昔日的弟子,共同参与这场即将掀起的风暴。
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的危险,因为他们都知道,一旦事成,必将改变整个天下的格局。
而张角,这位乱世中的英雄,也将迎来他人生中的重大转折。
“我,张角,今日请大汉赴死!”
张角则是绑起了黄巾,带着家丁,前去太守府,斩杀了巨鹿太守,又让家丁接管城门,成功的占领了巨鹿。这些家丁在后世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叫做:“黄巾力士”。
巨鹿已经太久没有经历过战争了,那些兵卒只知道如何剥削百姓,收取进城费等。所以那些简直轻而易举。
打开城门迎接外面暗藏在深山老林的黄巾军。
就此黄巾起义拉开了序幕。
当信笺抵达了各个学子身边后,他们便纷纷化为渠帅开始响应张角的号召,各自拉起一支队伍,攻打就近的城池。
不少的城池就此陷落,黄巾军进城后,就开始了烧杀抢掠,有着百姓的带路,那些该杀哪些不该杀,都是一清二楚。
一时间大量的求援以及消息向洛阳涌入。
各种奏疏向皇宫涌入,张让也不好全部都拦截,也是选择性的交给刘宏一些查阅。
再次开朝会的时候刘宏也很是头疼,他只想好好的享受做昏君,怎么底下的人就反了。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是张角喊出的口号,刘宏很是震怒,询问着大臣们有何看法。
袁隗觉得机会来了,提出了建议解除“党锢”!
刘宏竟然还同意了!这实在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他内心深处确实充满了恐惧和不安。想想看,黄巾起义已经够让人头疼了,如果再加上那些被禁锢的党人及其门生故吏也起来造反,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农民军本来就人数众多、气势汹汹,如果再得到这些富有智慧和谋略的党锢子弟们的支持和领导,他们将如虎添翼,对大汉王朝造成的威胁将是毁灭性的。到那时,整个大汉都可能陷入混乱和动荡之中,想到这里,刘宏怎能不害怕呢?
刘宏对于皇甫嵩、卢植、朱儁三人还抱着很大的期望,他们可是股肱之臣带的可是大汉的精锐士兵,只要灭了黄巾贼,他依旧是能稳坐皇帝之位!
可惜人们越怕什么越会来什么!
这就是墨菲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