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志没通过太医署考核的事,李治已经知道。
驿馆的驿长先通知晋王府的人,才把信送到樊川别苑。
一顿饭吃完,连赐宅的事都说好,张川柏还是没有提太医署,李治也就不说。
太医署招生有自己的一套原则,一是考察对方的医学基础,二是考察对方是否诚心学医。
最可怕的是一个没有诚心的人,学到半桶水出去害人害己。
学医是一件慎重的事情,张远志若能力不足,倒不如趁早改行。
……
英国公的孙子李敬业站在张远志身前。
觉得自己的身高好像不具备优势,李敬业又让人搬来一张长安最近时兴的官帽椅。
五岁的小子爬上高高的官帽椅,总算可以和张远志平视了。
“你为什么把张三藏起来,是不是不想让他见我?”李敬业霸道地说。
张远志叹气:“我已经说过了,舍弟被李九郎请去做客。”
“哪个李九郎?我还是李大郎呢!”李敬业仰着头。
张远志:“……长安姓李的太多,反正是李家九郎。”
讲道理啊,人家是真正的李九郎,你不是真的李大郎。
张远志已经听说,英国公李世积,原名徐世积,字懋功,瓦岗军头领。
武德二年归附大唐,高祖皇帝赐姓李。
面对不讲理的小郎君,张远志只能安抚:“我已经送信给三郎,想必他很快就会回来。小郎君若没什么事,我就先离开了。”
李敬业从椅子爬下来,追着说:“不许走!额不许你走!”
“小郎君,我要去给病人看诊。”张远志耐心地说。
“是那个得了疮肿的病人吗?”李敬业问。
“你怎么知道?”
“有人告诉我的!”李敬业眼珠子一转,“我还知道,你被太医署的医师骂出来了!”
张远志:“……”
李家的小孩子真是太不可爱了!
李敬业说:“我跟你一起去!我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懂治疮肿!”
“你知道什么是疮肿?”张远志背着药箱,挑了挑眉问。
“反正我知道。”李敬业哒哒哒地跑在前面。
他是乘着马车来光德坊找张远志的,有他的马车在,倒省得张远志步行去找病人。
……
张远志本想着,说服病人试用他的新药会很难。
但是没想到,病人爽快同意了。
“治吧!”病人瘫在席子上,哀嚎:“我用了太医署医师的药,疮还是烂,疼得日夜不安。你的药有毒是吧?毒死了倒好,省得受这种零零碎碎的折磨。”
没有得过重病的人很难理解。
有时候一日日的煎熬,让人恨不得一刀了断。
张远志说:“毒死倒不至于,我的药经过炮制,外用杀虫效果好……”
“求求你了!”病人说,“快给我用!”
磨磨唧唧的,我都要活不下去了!
张远志向周围的人说:“请坊正和诸位邻里做见证,刘大自愿用我的药。万一……”
为了这件事,还通过孙思邈弟子孟诜的人脉,提前请到坊正和邻里过来,把风险和责任说清楚。
坊正说:“孟医士已经说过,我们都知道了。刘大也是倒霉催的,在万年县的牢里住了些日子,就得了恶疮……”
张远志懂了,原来是刚出狱的人。
可能是牢房的环境不好,才染上恶疮。
不过,即便对方是犯人,在他眼里也只是病人。
张远志打开药箱,在众目睽睽下给刘大清理辣眼睛的恶疮……
他下手很稳,经历过给牛马接生、给猪狗治病,已经没什么场面能吓倒他。
“太医署医师给你开的内服药,是清热解毒的,你继续用。我明日再来给你换药。”张远志站起来。
刘大疼得全身都是汗,有气无力地说:“药费怎么算?太医署说,以我的疮肿给考生作为考题,不收药费。”
“我现在不是太医署的考生,药费是要收的。”张远志看看刘大的家,报出医药费:“两文钱。”
“好!”刘大迅速答应。
两文钱他给得起。
他也不傻,看到坊正客客气气地跟张远志还有一个锦衣华服的小郎君说话,知道这不是普通人。
一个外乡人,能请来那么多人做见证,就很有本事了!说不定自己的病痛真的有救!
邻里们围着刘大,七嘴八舌地问:“你现在感觉怎么样?还有气出吗?”
“你不知道,这位张医师,是江都神童的兄长。他还住在孙神医的弟子家!你不知道江都神童?哦,你刚从牢里出来……”
……
李敬业跟在张远志身边,不满地说:“收他两文钱就够吗?你卖给我的药,为什么要收一千文?”
太过分了吧?
你不能因为我有钱就宰我!
我只是小,不是傻!
张远志解释:“上清霜的原料都是贵重药材,其中有一味药是冰片,你去打听打听就知道多贵。黎芦便宜,我家用来做农药的。”
“这样啊!是我误会你了!”李敬业爽快认错,又好奇地问:“你治好那个人,太医署就能收下你吗?”
“我不知道。”张远志说。
“太医署不收你,你不会不高兴吗?为什么还要救人?”李敬业不明白。
“人命至重,治病救人,不需要高兴。”张远志平静地说。
李敬业似懂非懂,歪着头说:“你是个好人。”
说完哒哒哒跑远了。
张远志看着李家豪华的马车远去,摇了摇头:“这些小儿郎,真是一个比一个古灵精怪。”
一直在旁边围观的赵贞固笑道:“看不出来啊,你这么得英国公府小郎君喜欢。说不定,你的事真的有转机。”
可能是张远志身上有一种正气。
但行好事,不问得失的正气。
小孩子对好人坏人很敏感,所以喜欢张远志。
张远志仰头望天:“其实我已经想开了!本来就是过来见见世面,我已经长了很多见识。考不进太医署,我回去跟老师好好学,一样能做名医。”
“也对!咱们老师很厉害的!”赵贞固说着,想起一件事:“英国公也是医学名家,参与编纂《唐本草》,并撰写《脉经》一卷,可惜他此时不在长安……”
说着,赵贞固上下打量张远志,“一回生二回熟,你跟英国公府是熟人了。等他回来,我们一起拜访?”
张远志心不在焉地点头。
脑海里想着各种事。
明天过去换药,再看情况调整用药。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无论如何,希望病人好起来。
烦心事抛一边,想一点开心的……
等三郎回来,我们可以乔迁新居吧?
御赐豪宅!咚咚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