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随着寒冬过去,京城的春意渐渐露出,学堂庭院里的树木开始吐出新芽,象征着新的希望。然而,在这祥和的表面之下,康熙帝的改革依旧如暗流一般涌动,不断推动着朝廷内部的变革和重组。经过一冬的思考,征服者的内心变得更加坚定,他深知自己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员,但在这场浩荡的改革浪潮中,他有责任为国家尽一份力。

### **皇上的召见**

一日,征服者被学堂的教头告知,自己被康熙帝召见。这消息令他既震惊又紧张。过去的几个月,他虽然从密探那里得知康熙帝对改革的决心,也隐约知道自己已被列入皇上关注的年轻学子名单之中,但从未料到会如此快地被召见。他赶紧整理衣冠,心怀敬畏地随侍从入宫。

在乾清宫的书房,征服者恭敬地跪拜,康熙帝面带慈和却不失威严的微笑,对他说:“朕听闻你在学堂中潜心求学,志向高远,又因改革之事与同窗们探讨甚多,可是如此?”

征服者不敢抬头,低声回道:“回皇上,臣确实对此事颇有思虑,唯愿以书生微力,为我大清效力。”

康熙帝满意地点点头,随即问道:“依你所见,朕的财政改革何以招致朝中如此多的反对之声?”

征服者小心措辞,思索片刻,答道:“皇上,臣认为这些反对之声并非完全出于私利,部分大臣可能确有对地方财权的忧虑。臣冒昧猜测,有些大臣担心地方权力被过多削弱,恐影响地方管理。”

康熙帝听后微微颔首,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他轻声说道:“朕深知此事并非易事。地方自古财力雄厚,若不加以控制,未来恐有难测之变。但朕意已决,须得有人敢于为国着想,替朕传达改革的必要性。”

几日后,征服者回到学堂后,密探再次悄然造访。他从袖中取出一份名单,名单上记载了几位朝中反对改革的重臣姓名,并要求征服者秘密了解这些大臣在学堂中子侄辈的动向,以便掌握他们是否在暗中策动反对改革的言论。

面对密探的要求,征服者内心感到压力。他原本仅想将自己的学识用以支持改革,并未打算卷入如此复杂的朝堂斗争。可是此刻,他明白自己已不再是单纯的学子,而是被康熙帝寄予厚望的年轻一代。在国家兴亡的大局面前,他无法退缩。

于是,他答应了密探的请求,暗中观察那些持反对立场的学子们的言行,尤其注意他们是否在学堂内传播反对改革的思想。征服者深知自己的任务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肩负起康熙帝赋予他的信任和期望。

随着康熙帝的改革愈演愈烈,学堂内的氛围也变得紧张起来。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对立逐渐加剧,许多学子在背后议论,质疑康熙帝的改革是否过于激进,甚至有人开始批评改革损害了地方利益。

在一次课堂上,一位学堂中的年轻世家子弟言辞激烈地批评了财政改革,他指责改革让许多地方官员的管理权受到影响,甚至提到改革可能引发地方的不满,动摇国家根基。征服者听到此言,忍不住站起来反驳道:“改革不是动摇根基,而是清除根基中的腐朽之处。若地方官员为了一己私利贪墨百姓之财,难道不该严惩吗?”

此言一出,课堂内顿时一片哗然。支持改革的学子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而保守派的学子则冷哼不语,甚至有人露出鄙夷的神情。征服者感到自己已经被置于对立的一方,甚至一些保守派的学子在课后也故意疏远他,不愿与他为伍。

然而,征服者毫不动摇。他深知康熙帝的决心,清楚改革虽有艰难,但国家若要长久安定,便必须铲除旧有的腐败之风。他继续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学友密切交流,共同探讨改革的策略,甚至提出如何在学堂中宣传康熙改革的好处。

然而,随着朝堂风波愈演愈烈,征服者的内心也开始充满了困惑。他每日在学堂中目睹着权势斗争的阴影,看到自己和朋友们因改革立场而逐渐被孤立,甚至有时会遭到一些保守派学子的冷嘲热讽。他开始质疑,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否真的能够改变国家的命运,康熙帝的改革之路是否真能走得长远?

在一个春雨淅沥的夜晚,征服者独自坐在书桌前,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想起自己初入京城时的意气风发,想起康熙帝对他的期望,想起自己多次立下的誓言。他知道,这条路虽艰难,但若放弃,便是对自己信念的背叛。

他将康熙帝的密信重新拿出来,细细读了几遍,信中的字句充满了康熙帝对国家的忧虑和期望,令人动容。征服者内心的疑惑渐渐平息,他下定决心,自己既已踏上这条路,便不再回头,纵使前路艰险,他也要坚持到底。

第二天,征服者带着坚定的信念来到学堂。他找到了几位支持改革的学友,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们分享,并且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学堂中组织一次公开辩论会,让改革派与保守派在公开场合交流思想,争取更多学子的理解和支持。

学友们对他的提议非常赞同,他们迅速行动起来,向学堂的管理者申请举办这场辩论会,并且广邀各方学子前来参加。征服者深知,要让更多人理解改革的意义,必须通过公开的方式传达康熙帝的心意,而非暗中进行。

辩论会如期举行,场面热闹非凡。支持改革的学子们逐一发言,提出了财政改革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而反对派则辩称改革可能损害地方利益,削弱国家的根基。双方言辞激烈,互不相让,台下的观众们也议论纷纷。

当轮到征服者发言时,他站在众人面前,沉声说道:“国家若要富强,必先改革,若总是被旧有利益所束缚,便无法前进。康熙皇上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行改革是为百姓谋福祉,我们作为大清的学子,应当顺应时代,助力国家的强盛,而不是沉迷于过去的权力游戏。”

他的发言引发了现场的热烈掌声,不少观众被他的话所触动,甚至一些保守派的学子也开始动摇,开始重新思考改革的意义。

辩论会之后,征服者和他的学友们在学堂内逐渐获得了更多的支持者,越来越多的学子开始理解康熙改革的必要性。他们组织了一个小型的改革研习小组,定期交流时政,探讨改革对未来的影响,决心在未来仕途上为国家效力。

春去秋来,征服者在康熙改革的浪潮中逐渐成长,学识日益深厚,意志也愈发坚定。他知道,康熙帝的改革之路布满荆棘,而他也必将面对无数挑战,但他已无所畏惧。朝堂的风波还

春意盎然之际,学堂的天空澄清碧透,然而一则出人意料的消息却如雷霆般震撼了整个学堂。康熙皇帝钦点征服者出任江南某县县令。对于这样一个年轻学子来说,这无疑是一项极大的荣耀,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征服者虽深知朝廷改革乃艰难之事,但当真正被委以地方重任,心中仍充满了忐忑与不安。

从初进学堂到入朝观政,再到现今被赐予地方实务,征服者一路经历了康熙改革的风起云涌,深知皇上将改革心力寄托在一批新晋才俊身上。回顾几年来的学习与历练,他决心不负皇上的信任,以己之才,解百姓之困,务实求效。

赴任之日,征服者带着康熙亲赐的令牌,踏上南下的旅途。他心中既有渴望改变的激情,也有些许茫然。随行的仅有两位书童和几位护卫,简朴低调,不事张扬。行至江南地界,周围一片繁花似锦,江河交织,水道纵横,与京城的繁华不同,江南的景色更多了一份温婉灵动,让征服者对将要驻守的地方心生亲切之感。

抵达县城时,地方官员、乡绅已齐聚城门迎接。城门外站满了闻讯赶来的百姓,他们仰望着这位新任的年轻县令,目光中带着期望与疑虑。征服者并未高声宣示,而是温和地行礼,向百姓一一问候,打破了彼此间的隔阂。

上任后的征服者迅速展开了工作。他首先着手了解县内经济情况、户口册、土地分配等基本问题。他逐渐发现,地方赋税沉重,许多乡绅田地广大,凭借地位常逃避赋税,而百姓则负担沉重,以至于生计艰难。对此,他心中已有了初步的施政方略:一方面要轻徭薄赋,缓解民众压力;另一方面必须着手打击豪强乡绅,让赋税分配更加公平。

然而他也清楚,这样的计划必然会触动地方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特别是那些盘踞多年的乡绅豪族。在清朝的地方治理体系中,乡绅往往具有极大影响力,甚至能左右县令的施政。因此,他必须在改革过程中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征服者的第一项改革措施是重整税收系统,重新核定土地所有权。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他召集了县衙的所有官吏,亲自讲解康熙皇帝的施政方针,要求他们摒弃私利,全心为民。

征服者的政策立刻引起了地方豪强的不满,部分乡绅联合向他施压,甚至在背后向朝廷递呈参折,指控他扰乱民生。然而征服者意志坚定,并未因流言蜚语而动摇。他深知改革之难,但也明白一旦退缩,百姓的困苦将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

征服者的廉政和公平得到了百姓的拥戴。每当他亲自巡查乡村,都会看到民众的尊敬之情。百姓们纷纷向他表达对新政的支持,有些人甚至自发组织起来帮助县衙官员登记田产。征服者每见此情,内心便充满了成就感,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在他任期内,县内的赋税逐渐趋于公平,百姓负担得以减轻,经济逐渐恢复生气。农田产出增加,贸易也愈发活跃,甚至吸引了不少外地商人前来。这一切使得江南县逐渐成为了康熙改革的模范县。

然而,改革的成效虽然显着,却触动了地方豪强的核心利益。随着新政的深入实施,乡绅豪族的收入大幅缩水,他们逐渐结成联盟,密谋反制。某日晚间,征服者正在县衙中批阅公文,一名机灵的书童偷偷告诉他,城外乡绅们正在聚集,计划次日围堵县衙,强迫他撤销新政。

面对这样的威胁,征服者并未畏惧。他决定亲自前往豪强们的聚集地,当面解释改革的初衷,并且表明自己的决心。他说:“康熙皇帝的改革乃大势所趋,不是区区一县之政,而是国家安稳的基石。若乡绅们继续抗拒,只会导致更大的变故。难道你们愿意牺牲百姓福祉、拖累县内发展吗?”

豪强们表面沉默,实际上心中对这位年轻县令已然心存敬畏,他们暗暗退下,不再敢贸然行事。

经历了豪强的反击后,征服者进一步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他将县内的赋税情况公示在县衙前,允许百姓质询。他还在多个村镇设立了基层议事厅,邀请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参与县内事务管理,让百姓能够直接参与到县政中来。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县内贫富差距开始缩小,百姓的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征服者的改革不仅使得江南县经济繁荣,也让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此时,他逐渐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江南县的情况很快传回了京城,康熙帝对此颇为欣慰,认为征服者的治理措施是他推行改革的一大亮点。他下旨褒奖征服者的治政之功,并命他撰写一份关于地方改革的奏疏,以供朝廷其他官员学习。

征服者明白这是康熙帝对他的信任,更加努力总结改革经验,将地方的施政方法写入奏疏之中。他希望这份奏疏能够推动更多的县镇仿效江南的改革,让全国百姓都能享受到改革的成果。

然而,征服者也清楚,尽管江南县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朝廷上下依然有不少反对声音,甚至部分大臣认为改革过于激进,可能引发更大的动荡。征服者知道,自己所作的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改革之路还需要无数个像他这样的年轻人继续前行。

他在县衙中望向远方,心中充满了坚定。他知道,改革的道路注定艰难,但只要有康熙皇帝的支持,有百姓的信任,他便无惧风雨。

征服者在江南县的施政已渐入佳境,改革虽遭遇阻力,却不断取得成效。正当他在夜晚的油灯下继续撰写改革总结时,一位急匆匆的信使闯入县衙,带来了康熙帝的诏命。

“钦差大臣即将抵达江南,征服者接旨,速上京面圣。”看到诏书上的金印,征服者神色凝重。他虽心中疑惑,隐隐察觉康熙皇帝的意图,但并不确定其中深意。

县内事务繁多、百姓的期待深重,让他一时难以释怀。然而他明白,皇上诏命不可违,当即安排副县令暂时主持政务,并召集县内的乡贤和官员,向他们交代各项改革的进展与后续步骤。他对他们郑重交代道:“各位,江南的这份新生之气,不仅仅是为朝廷献上一份成绩单,更是为百姓谋福祉。若我此行一去难返,还请各位坚持初衷,为江南县的百姓谋求真正的安稳生活。”

征服者带着随从在早春的细雨中离开江南县,回到京城的路上,他心中充满疑虑。朝廷上下对改革的分歧从未消失,一些保守的大臣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改革,尤其是赋税调整、土地再分配等触动根本利益的政策。康熙皇帝虽有意开创新气象,然而满汉势力复杂,庙堂之上的博弈令他举步维艰。征服者思索着,这次召见是否意味着朝廷已开始评估改革的效果?抑或,康熙帝在为更大的变革做准备?

抵达京城后,他的思绪未消,眼前宏伟的紫禁城显得更加森然。不同于江南的江河湖泊,这里的冷峻气息让人倍感压抑。他踏入宫门,迎面而来的便是一些熟悉的朝臣,其中不少人面露冷意,似有不善之意。

踏入乾清宫,康熙帝端坐龙椅,面色威严。征服者俯首跪拜,心中隐隐感觉到,此次觐见恐非寻常。康熙帝没有直接提及江南县的政绩,反而简略问了几句地方状况,接着言辞一转,问道:“征爱卿可知你行江南的这套新政,在朝中引发了何等波澜?”

征服者心中一凛,沉声回道:“臣一心为民,惟恐辜负圣上所托。若改革之举有悖朝廷,臣万死不辞。”

康熙帝淡然一笑,目光深邃。他缓缓道:“我知你心向百姓,然而朝堂之上,非仅仅凭一腔热血便可成事。你可知,改革若非一步步深入,遇到阻力反而激化了问题?朝廷的阻力大多来自不愿放弃权力和财富之人,朕派你去江南,就是要亲眼见证这些人对改革的抗拒。”康熙帝微微停顿,似乎在考量征服者的反应。

征服者闻言,不禁暗暗揣测,原来康熙派他至江南,竟是为了让他亲身体验这些势力的掣肘之深。康熙眼神中透出丝丝赞许之意,继续道:“若江南改革顺利,则大清朝之根基可固,然而一旦江南局势动荡,天下效仿,便非朕所愿。征爱卿以为如何继续此政而不动天下之怒?”

第二天,康熙召集了一场廷议,议题正是征服者在江南推行的改革。满朝文武百官齐聚,随着大臣们的纷纷发言,朝堂上掀起一片波澜。许多保守派官员认为,江南改革加剧了赋税分歧,扰乱地方秩序,甚至动摇了朝廷威严。而支持改革的官员则表示,江南百姓因改革而生活改善,县域发展迅速,是康熙治国理政的有力佐证。

朝中老臣重重叩首,劝阻道:“皇上,百年大计当以稳为主,江南虽地处富庶,但历代动荡不断,稍有变故便影响京城。征大人年少有为,惟恐举措激进,激发民怨。”康熙面色平静,未有回应。

此时,征服者步出班列,语调铿锵有力:“臣愚见,江南之地虽势力盘根错节,然此非百姓之过,乃世族乡绅垄断田土、逼迫良民所致。臣所行之新政,不过是以公平之心取信于民,百姓安居,方为国家之幸。”他的话语在大殿中回荡,几位支持改革的年轻官员暗暗点头。

康熙目光转向其他大臣,沉吟道:“征爱卿所言非虚,然地方之乱亦与此相关,朕之用意不仅仅在一县一州之兴衰,而是要统筹全局,如何平衡二者,还需诸位再行斟酌。”此言一出,大殿之上静默无声,所有大臣不敢贸然回话。

廷议结束后,康熙单独召见征服者,他语气温和地说道:“征爱卿,朕深知你为民请命的诚心。若要成就一番大业,必然要承受众多非议,朕早已心有定计,惟希望你能更深思熟虑。”康熙走到窗边,遥望远方,仿佛看到江南的富庶与百姓的笑颜,接着说道:“朕赐你两个月时间,拟定一份全局之策,为江南,亦为天下。”

征服者心生敬意,心领神会地跪拜,口中道:“臣定不负圣上所托,愿为大清之兴荣尽心竭力。”

回到府邸,征服者潜心思索,反复斟酌。在朝中激烈的反对声中,他意识到,若改革过于急迫,势必引发更多抵抗。于是他决定在总结江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提出分阶段、分区域的改革策略,以期平衡各方利益。首当其冲的是赋税改革,以公平为核心,但适度让利乡绅,使其能配合政策推行。

他还提出建立基层机构,使百姓有参与决策的权利,既为朝廷行方便,也让百姓信任改革的真正意图。此外,他将税制逐步过渡的时间拉长,以减轻地方豪强的抵抗,减少社会动荡的可能。

征服者将自己两个月来的思虑整理成一份奏疏,详细阐述各地施政的利弊,并递交康熙。奏疏呈递后,康熙仔细阅读,称赞他的远见卓识。康熙对征服者的信任愈发加深,下令全朝试行征服者的新政方略,先由江南地区试点,逐步推向全国。

江南的成功试行为全国提供了良好的榜样。征服者的施政策略逐渐向全国推广,使大清朝内赋税更加公平、社会矛盾减少,百姓生活逐步改善。康熙朝以此为契机,完成了一次重大政治与经济的转型,开启了大清王朝的盛世景象。

征服者在朝廷中的地位也随之逐步提升,但他始终保持着初心,心怀对百姓的关爱,不为荣誉与利益所惑。每当他听到地方百姓对新政的称颂,他便感到无比欣慰,觉得自己这段艰难而漫长的路走得值得。

康熙的认可使得征服者在朝中声望渐增。然而在声望与权力伴随而来的并非皆是欣慰。随着新政的推行逐步落地,征服者愈发感到来自朝中各派势力的压力。这些朝臣中有些是为了自身利益,另一些则是出于对改革的疑虑,不少官员已开始在暗地里串联联手,意图掣肘甚至打压征服者的影响力。

每每深夜难眠时,征服者便不禁回想起初赴江南之际的那种心无旁骛、为百姓竭尽全力的初心。他深知朝中势力的复杂,隐隐萌生出功成身退、重返江南的念头。江南的山川河流与百姓笑容在他心中始终充满吸引力,而今他面临的一切竟有了重归江南、安享平淡的渴望。然而他明白,若此时退出,则新政势必失去推行的有力支撑,或将功亏一篑

就在征服者思绪波动之际,康熙再次召见了他。这次,康熙未再谈及朝中局势或改革进度,反而带他到一座皇家书院。这书院由康熙亲自创建,旨在培养朝中后备之才。康熙与征服者并肩而行,谈起自己的理想:“朕治天下已多年,然若没有后继之人,所有心血终会付之一炬。朕希望,能借新政之机,为朝廷培育出一批真正为民为国的栋梁。”

听到康熙的这一番言语,征服者意识到,皇帝对于新政并非仅仅在意眼前成效,而是希望通过它影响更多后代官员的理念。他深感康熙的雄才伟略与深谋远虑,也因此更加坚定了自己暂时留下的决心。他俯身拜道:“臣明白圣意,愿为国家、为新政竭尽所能!”

康熙见征服者表态,欣慰地点了点头:“征爱卿,朕知你心有归意,然大清正值用人之际,你暂且随朕为国谋划,待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朕自当允你所愿。”言语中透出信任与期盼。

随着康熙的决心愈加明确,朝中关于新政的对抗也逐渐激化。保守派官员担心,若新政继续推行下去,家族势力和既得利益将受到进一步削弱。于是,数位重要大臣暗中结盟,联合各地势力,准备向康熙上奏弹劾征服者的诸多“过错”。

不久后,一份长篇奏疏出现在康熙的御前,控诉征服者在地方治理中擅权妄为、扰乱秩序,甚至指责其滥用新政为私人谋利。奏疏内容言辞犀利,种种指控令人咋舌,朝堂一时喧哗,众臣议论纷纷。

康熙阅毕奏疏,冷静地观察群臣反应,面色虽无波动,内心却早已看清一切。面对保守派的猛烈反击,他决定趁此机会整肃朝中党争,为新政继续铺路。康熙将奏疏交给征服者,平静道:“征爱卿,这些话若非流言蜚语,朕自会查明。朕之信任,不因风言风语动摇。你且不必多虑,继续推行新政,朕定力挺到底。”

康熙的信任让征服者倍感感激。他知道,皇帝不仅识破了谗言,也是在向朝中宣示:新政的推进势在必行,谁敢阻碍,便是在挑战皇帝的意志。

随着康熙的态度明朗,保守派官员知难以撼动征服者,便将反对之意逐渐转为暗中阻挠。在地方上,他们利用关系网干扰新政的执行,甚至收买地方官员,对江南地区的施政进行掣肘,使征服者的工作不断受阻。

征服者深知朝堂之争已延伸至地方,开始派遣信得过的同僚至江南各地,调查掣肘的具体情况,力求解决问题。他手下的几位忠诚官员频繁往返各地,与那些被操控的地方官员正面较量,逐渐恢复新政的原本轨道。尽管困难重重,征服者依旧不屈不挠,甚至亲自前往部分重灾区,亲身处理积弊,以坚定的姿态向地方势力展示新政的决心。

随着征服者的努力,新政在江南逐渐见效,百姓对他的施政称赞有加,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理解和支持他的改革。江南的集市繁荣,农民的负担减轻,商贾们也因政策的稳定而更加活跃。许多百姓自发组织上书京城,感谢康熙皇帝,表达对征服者的拥戴之情。这些书信令康熙十分欣慰,他知道,民心所向,正是新政成功的最大保障。

尽管改革已见成效,征服者内心依旧充满敬畏。他清楚,康熙朝的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的壮举,而是需经过世代官员共同努力的长期工程。他感激康熙的信任,也感到肩上的责任愈发沉重。每当他站在皇城之巅,眺望着这片辽阔的大地,便更深切地明白,这条路不仅仅属于他一人,而是属于千千万万的百姓与后代官员们的共同使命。

征服者与康熙帝的关系在朝堂上愈加坚固,而这份信任也逐渐引起朝中各方势力的关注。康熙始终坚定支持征服者的施政理念,成为了朝中改革派的核心力量。然而,征服者心知,若要真正实现康熙的宏图伟业,还需更多人投入其中,共同推动清朝的繁荣与富强。

在这样的大势之下,征服者逐渐成为大清朝廷中改革的象征,也成为无数新生代官员的楷模。他不再满足于个人成就,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未来。他决心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奋斗,直到真正的改革落地生根,直到百姓的生活获得实质的改善。

随着改革步入正轨,康熙帝终履行承诺,允准征服者重返江南,巡视当地的政策落实情况,继续推进民生改善之举。征服者带着朝廷的厚望,再度南下,迎接他的是江南的碧水青山,和百姓们期待的眼神。

征服者凝视着江南的土地,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他知道,前方的路依然充满挑战,但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单纯为理想而奋斗的年轻人,而是一个肩负起大清朝兴亡的坚定改革者。

半壁书屋推荐阅读:镇国小公爷大秦:我杀敌就能变强在中世纪当生活玩家沧桑百年第一部尘途雕弓落流氓县令:抢个女帝回家过年一觉醒来变赘婿穿越大唐之强兵变乱匪从士兵突击开始的军旅生活赘婿重生,我以棋子弈苍生最后一个道士Ⅱ战国野心家迪迦之重生怪兽春秋鲁国风云陪葬傻驸马,竟是绝代军神为嬴政打穿蓬莱,打造仙秦帝国兵锋王座抗战:黄埔签到百天统领北洋军阀特种荣耀:最强天赋系统太子监国:我的权利比皇帝大!秦昊是什么小说夜君太子镇西王:天下霸业大唐:别闹我只想发财开局盘点永乐大帝,诸皇震惊曲速引擎爆炸,称霸地球副本我刚登基称帝,她就说我是昏君大唐扫把星牧纨修仙者降临,我开启了仙秦重工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千金令,魔王的小俏妻重生范进,我要做状元他能气死周瑜,你管这叫莽夫?游行在古代我是大明瓦罐鸡从唐开始的克苏鲁三国突将扼元汉末少帝钢刀连皇权王座神医傻妃穿越明朝,国公做了三百年谍云重重大唐闲散王爷枪械主宰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血嫁,神秘邪君的温柔
半壁书屋搜藏榜:战国野心家吾乃世家子最强绝世兵王晚唐驸马嫡色大明淘宝商三国:为诛董卓,入京以帝为人质水浒之我不做包子大明雍王抗战之超级小兵厦鼓风云地表最强吕布穿越大乾当王爷穷鬼的上下两千年澶渊风云录触摸真相我在三国当谪仙东朝英雄传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我的游戏通大明影综:从新川三少主开始揽人肆意称王我在隋唐种田称王尊上秦时之七剑传人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重生之农家小书生大周天子柴荣老子就是要战争天才纨绔我帮秦始皇争天下大唐男保姆开局被拒婚,战斗升级成战神白衣王侯万界临时工三国之水浒点将直播她干得漂亮三国:白粥馒头,我竟黄袍加身穿越了的学霸混在三国靠命亮剑:从后勤部门开始帝王惑:皇后,再嫁朕一次!军阀:签到万把巴雷特,成奉天王天才弃妃皇明朱慈炲满朝奸佞,你让我做千古贤相道光一统寰宇快穿之教主难追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嫡女为谋,绝宠炎王妃
半壁书屋最新小说:我为公子扶苏,打造大秦最强盛世鼙鼓揭天破宋来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从选妻开始,打造最强大夏大明1860水浒:狗官,你还说你不会武功?听劝后,我造反成千古一帝大明:捡到朱雄英,调教成恶霸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穿越后我成了鱼玄机的老师强明:我将现代物资搬运到大明掀翻满清,华夏大航海时代时空医缘:大唐传奇壮王汉末之全面开战三岁无敌小皇孙朱元璋到现代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古玉穿越公子崛起三国之风起扬州陶李恋:宫廷异闻录异世年令营我没有,你胡说,拿证据出来啊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北宋群英录开局入赘将军府,我成了文圣异界,我们一家三口一起过日子远东新纪元1630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殖民大明大唐:小郎君是小明达的穿越成为大乾五皇子曹操请登基,皇帝我不当了大秦:开局祖龙先祖赤色军工,刚建国你就要造航母?兵临城下之大汉再起!家父是康熙从穿越开始特工生涯尘雾中的特工我的谍战日记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三国之开局召唤樊梨花矛盾难以调和大秦二世公子华我在大唐搞工业革命穿越之生存指南东朝英雄传明渣的逆袭玄幻长生:从质子到无敌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