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深入引导
面对孩子们在文化交融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冲突与困惑,林晓明白,是时候进行更深入的引导了。
林晓决定开展一系列的小组讨论活动,主题就是 “文化冲突中的包容与理解”。她将孩子们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都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组成,确保每个小组都是多元文化的小集合。
在第一次小组讨论会上,林晓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当我们遇到与自己文化不同的行为或观点时,我们应该如何反应?”
小明所在的小组里有来自美国的汤姆、日本的樱子和法国的皮埃尔。小明想起了之前与杰克关于黑板报主题的争吵,率先发言:“我觉得我们应该先冷静下来,就像林晓老师说的,文化没有好坏之分,我们要尊重别人的想法。”
汤姆挠了挠头说:“可是有时候真的很难做到,当别人批评我们的文化时,我就会很生气。”
樱子轻轻地点点头:“是的,我也有同感。但是我们生气并不能解决问题,也许我们可以试着去了解对方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想法。”
皮埃尔补充道:“我觉得沟通很重要。我们可以和对方交流自己文化的意义,也听听他们的文化是怎么回事。”
在其他小组,类似的讨论也在热烈地进行着。露西所在的小组里有来自阿拉伯国家的阿里、俄罗斯的娜塔莎和南非的祖玛。
露西说:“在美食分享活动中,米拉因为大家不喜欢她的咖喱而伤心,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加开放我们的味蕾,去尝试新的味道,而不是一开始就排斥。”
阿里表示赞同:“没错,就像在我们阿拉伯文化中,有些食物的味道也很独特,但那是我们的传统。当别人愿意尝试时,我们会非常高兴。”
娜塔莎接着说:“我们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是米拉,满心欢喜地分享自己的美食,却被别人嫌弃,肯定会很不好受。”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都要向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孩子们认真地整理着思路,将自己小组关于如何在文化冲突中做到包容与理解的想法分享出来。
林晓认真地听着每个小组的汇报,不时点头表示赞许。她知道,孩子们已经开始在思考如何将包容与理解付诸实践了。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林晓还组织了一次跨文化合作的项目 —— 校园文化节的筹备。她要求孩子们共同策划、组织这个文化节,并且在其中融入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元素。
小明、露西和卡姆被分配到了活动宣传组。小明负责设计带有中国传统元素的海报,露西则利用自己在宗教文化展示中学到的美学知识,对海报的色彩搭配和布局提出建议,卡姆发挥他的音乐特长,为宣传视频创作了富有节奏感的背景音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地交流、协商,虽然也会有不同意见,但他们学会了尊重彼此的想法,寻找共同的目标。
在表演组,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们共同排练节目。日本的孩子教大家传统的扇子舞,巴西的孩子带来了热情的桑巴舞步,非洲的孩子则传授独特的部落舞蹈节奏。孩子们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领略到了不同舞蹈的魅力,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包容与理解的含义。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还是会有一些小插曲。比如在决定文化节开幕式的表演顺序时,有些孩子认为应该按照文化的重要性来排列,这又引发了一场小小的争论。
但这次,孩子们不再像之前那样争吵得不可开交。他们学会了用小组讨论中学到的方法,冷静地分析问题,互相沟通,最终达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随着校园文化节的临近,孩子们在筹备过程中不断地成长。他们逐渐明白,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包容与理解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通过不断地沟通、换位思考和共同合作才能实现的一种态度和能力。而林晓也欣慰地看到,孩子们正在朝着她期望的方向一步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