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初升,金色的光辉洒满皇城的每一个角落,内阁会议如期而至。崇祯站在龙椅前,目光环视朝堂,心中既有欣慰也有隐忧。经过几番努力,改革初步显现了成效,皇权已经巩固,这仅仅是开始。
“众位爱卿,”崇祯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今日召开内阁会议,旨在总结改革进展,审视成败得失,并共同探讨下一阶段的方向。”
内阁首辅温体仁率先奏报改革成果:“陛下,粮仓储备计划和高产作物推广已在北方取得显着成效,赈灾效率提高,百姓负担减轻。然而,有部分地方士绅仍然抗拒改革,甚至暗中阻挠试点政策的推行。”
崇祯点点头,眉头微皱。他打开了玄天策系统,在脑海中一遍遍回放改革数据的模拟结果:尽管政策逐步落地,但利益集团的阻力仍在延续。系统还显示,如果不在下一阶段精准打击这些隐形势力,改革可能遭遇更大的反弹。
“玄天策提示的‘矛盾转移策略’,或许是当下的突破口。”他暗自思忖。
崇祯开口道:“温首辅所言极是,但朕更想听听,爱卿们如何看待现阶段改革中暴露的问题。究竟是制度不完善,还是执行环节出了差错?”
已经入阁的陈子敬上前一步,神情坦然:“陛下,微臣以为,根本问题在于地方权力的分配失衡。一些士绅掌控了乡间的实际资源,朝廷的政策虽好,却很难直接触及百姓。”
崇祯点了点头,看向其余大臣。吏部尚书顾承山缓缓说道:“陛下,微臣以为改革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步伐是否太快?地方的阻力若持续未解决,恐怕会影响朝廷的声誉。”
“声誉?”崇祯嘴角勾起一丝冷笑,“若仅为了声誉便停下脚步,那如何实现国强民富?”
顾承山闻言,低头不语。
内阁会议进入尾声,崇祯站起身,手扶龙案,目光在一众大臣之间游移。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改革已行至深水区,步步艰难,但朕决意继续推进,绝不能因少数人的阻挠而停滞不前。下一阶断,朕有三大部署,望诸位全力以赴!”
崇祯扫视众人,开口道:“首先,朕决定成立‘督察司’,由内阁直接统筹。此司的职责,是监察改革政策的执行情况,并独立调查地方官员的行为,尤其是隐瞒、拖延乃至反对政策者。”
户部尚书叶知秋率先表态:“陛下此举大善!地方官吏多与士绅勾结,有了督察司的约束,他们便无法再肆意妄为。”
顾承山犹豫片刻,说道:“陛下,此举固然能够震慑地方,但若督察司权力过大,恐怕会激化矛盾,甚至引发地方官员的集体抗拒。”
崇祯目光一沉,语气如冰:“地方官若敢抗命,便是背叛朝廷!朕宁要治国栋梁,也绝不容养寇自重。若有人因督察司而动摇,那说明他们早已站在朝廷的对立面。”
顾承山低头不语,其余大臣纷纷拱手称是。
崇祯转向叶知秋,指示道:“叶爱卿,你负责挑选督察司的首批成员,务必选用忠诚可靠之人。此外,玄卫亦将协助提供隐秘情报,确保无一漏网。”
叶知秋郑重应下,内心却暗自警惕。他明白,承担此责虽是陛下信任的表现,但一旦出错,他将首当其冲。
“其次,”崇祯继续说道,“两广试点的高产作物已显成效,粮仓储备逐步建立。朕决定将此计划推广至全国,尤其是受灾频繁的北方地区。”
张子岳起身道:“陛下,推广高产作物虽能缓解百姓饥馑,但北方土地贫瘠,气候多变,恐怕成效未必如预期。若贸然推行,恐伤朝廷威信。”
崇祯点了点头:“张爱卿所言有理,因此,朕另有打算。粮仓体系的建立必须先行,并由地方官府负责组织百姓耕作,以集体方式推进高产作物的种植。若遇天灾,朝廷可立即调拨粮食以济民困。”
“如此一来,朝廷不仅能掌握地方粮储,还能以此削弱士绅对乡间的控制力。”叶知秋补充道。
“正是如此。”崇祯赞许地点头,“但此事必须稳步推进,各地因地制宜,勿一刀切。”
“微臣明白。”叶知秋应声道。
崇祯目光扫过众臣,继续道:“粮仓计划将由兵部与户部共同负责。张子岳,叶知秋,此事重在协作,务必执行无误。”
二人齐声领命。
崇祯缓缓说道:“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项。玄卫需进一步加强情报网络,对地方士绅的隐秘活动严加监视。尤其是那些煽动反对、阻碍政策者,必要时直接清除。”
玄卫王安站出行礼:“陛下,微臣已派遣密探深入各地,不日便会传回更详尽的情报。对于隐匿的反对势力,微臣绝不留情。”
崇祯点了点头,面色冷峻:“此等毒瘤,不清除便会腐蚀改革根基。玄卫不仅要暗中行动,还需与督察司配合,将那些阳奉阴违之人一一揭露。”
他顿了顿,语气更显肃杀:“不过,朕也不愿见百姓因士绅反扑而受害。若地方出现骚乱,务必迅速平息,但切忌大规模动用武力,以免激化民心。”
“微臣遵命。”王安低头应道。
崇祯的决心
大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感受到崇祯此刻的决心与魄力。这不仅是一次改革的深化,更是对权力与秩序的重新定义。
崇祯环顾众臣,声音不疾不徐,却充满力量:“朕希望你们都能记住,这场改革的目标,是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朕不容任何人破坏这份信念。改革若成功,皆是你们的功劳;若失败,朕与你们共担此责。”
大臣们齐声跪地:“吾皇万岁!”
小朝会结束后,崇祯独自来到御花园,沉思良久。玄天策的系统提示在脑海中不断浮现:改革的下一阶段,将面临更复杂的内部斗争和外部挑战。
“无论如何,朕已无回头路。”崇祯低语,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这江山,朕定要守住;这百姓,朕也必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