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静静地坐在龙椅之上,宫殿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肆意舞动,宛如他此刻纷繁复杂的思绪。他的眼神深邃而悠远,思绪如脱缰之马,不受控制地穿越了前世今生。
在前世的记忆长河中,李贤清楚地记得,如今大乾国的河东道,那片广袤的土地之下,犹如一座沉睡的巨大宝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煤矿资源。每当他回忆起这个信息,仿佛能看到那深埋于地底的黑色宝藏,正散发着神秘而诱人的光芒。这片土地,就像一位沉默的巨人,静静地等待着被唤醒,等待着为这个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巴州流放岁月。那时的他,犹如一只折翼的雄鹰,从云端跌落谷底,身份的巨大落差让他饱尝人间冷暖。巴州之地,群山环绕,地势崎岖,交通极为不便,民生凋敝。四周皆是连绵的山脉与荒芜的田野,土匪时常出没,百姓苦不堪言。
在光雾山,李贤手下王大龙、王二龙刺探金矿的时候,巧遇王元宝遭遇光雾山土匪打劫。当他们赶到时,只见商队正被一群凶神恶煞的土匪围攻,货物散落一地,商人们惊恐万分,哭喊声、叫骂声交织在一起。
李贤和王大龙毫不畏惧,他迅速观察地形,指挥随从从侧翼突袭土匪。土匪们没想到会有人突然杀出,一时阵脚大乱。李贤趁势与随从们勇猛拼杀,经过一番激烈搏斗,终于击退了土匪。商队众人死里逃生,对李贤等人感激涕零。
在这支商队中,王元宝本就是商队的核心人物。他出身于商队世家,自小就跟随长辈们行走在各地商路之上,对商队的运营管理有着深入骨髓的了解。他身材并不高大,却有着一双明亮而坚毅的眼睛,仿佛能看穿生活的重重迷雾。多年的商队生涯,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应对复杂的商路状况,还是处理各种商业纠纷,他都游刃有余。
王元宝被李贤在危难时刻的果敢与英勇深深折服,同时,他也从李贤身上感受到一股虽处困境却不失高贵的气质。李贤与王元宝一番交谈后,发现彼此志趣相投,对未来皆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王元宝钦佩李贤的智慧与胆略,李贤欣赏王元宝在商业上的敏锐眼光。自那以后,他们便常常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应对生活困境的方法,分享彼此心中的梦想。在那艰苦的岁月里,他们相互扶持,一同成长,渐渐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巴州的日子里,为了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李贤和王元宝曾一同研究并成功制作出蜂窝煤。他们尝试了各种材料配比和制作工艺,最终找到了一种合适的方法,使得蜂窝煤能够高效燃烧,且节省燃料。这种蜂窝煤在巴州百姓中得到了广泛使用,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取暖和烹饪条件。
时光流转,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随着大乾国局势的变化,李贤凭借着自身的智慧与机遇,一步步重回权力的巅峰,登上了那至高无上的龙椅。而王元宝,凭借着在困境中积累的经商才能,以及与李贤相处时所培养出的敏锐眼光和果断决策力,在商场上纵横捭阖,财富与日俱增。他不断拓展商业版图,不仅在巴州站稳脚跟,还将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
王元宝对各类商业活动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在听闻一些矿区的运作模式后,他凭借自己卓越的商业头脑,对开采煤矿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了解到煤矿开采从前期勘探、开采技术、人员管理,到后期的运输与销售,每一个环节都暗藏商机与挑战。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他积累了丰富的煤矿开采及相关商业运作经验。最终,凭借着卓越的经济管理才能,他位居户部尚书之位,成为了大乾国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如今的王元宝,站在朝堂之上,已然是一副成熟稳重的大臣模样。他身着华丽的朝服,头戴乌纱帽,举手投足间尽显威严与自信。他手下之人,皆是在多年的商海沉浮中精心挑选和培养出来的精英。无论是在复杂多变的经商之道上,还是在充满挑战的开矿之术上,他们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堪称业界翘楚。
李贤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透过重重宫殿,仿佛看到了河东道那片蕴含着无尽宝藏的土地。他深知,若能将河东道的煤矿充分开发,那对于大乾国而言,无疑是一场命运的转机。煤炭,不仅能为百姓的生活带来温暖与便利,更能成为推动国家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极大地增强大乾国的国力,实现至关重要的“煤炭自由”,让大乾国在诸国之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而且,河东道的煤炭资源不仅储量丰富,其质量更是远胜于巴州,这对于蜂窝煤的制作来说,无疑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想到此处,李贤眼神瞬间坚定起来,心中已然有了决断。他猛地站起身来,袍袖一挥,高声传令:“宣户部尚书王元宝即刻进宫!”声音在空旷的宫殿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王元宝此时正在户部衙门处理公务,听闻圣旨,心中一凛,不敢有丝毫耽搁。他急忙放下手中事务,整理好衣冠,一路疾行向皇宫赶去。沿途的官员们见他神色匆匆,都不禁猜测发生了何事。
不多时,王元宝来到了宫殿之外。他稍稍平复了一下急促的呼吸,整了整朝服,然后稳步踏入殿内。进入殿中,他一眼便看到了端坐在龙椅之上的李贤。只见李贤神色凝重,目光中透着一股坚毅与期待。王元宝不敢有丝毫懈怠,赶忙跪地参拜,口中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不知陛下宣臣进宫,所为何事?”
李贤看着跪地的王元宝,神色郑重地说道:“王爱卿,朕命你即刻着手开发河东道的煤矿。朕深知,此事困难重重,但这关乎我大乾国的兴衰荣辱,关乎我大乾国能否实现煤炭自由,在诸国之中崭露头角。朕相信,凭借你和你手下人的能力,定能完成此重任。”
王元宝心中一震,他深知开发煤矿绝非易事,尽管自己对此有一定经验,但此次任务关乎国家命运,责任重大。不过,看到李贤那充满信任与期待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还未等他回应,李贤又接着说道:“另外,你将之前在巴州制作蜂窝煤的技术带到河东道,那里的煤炭资源和质量都更优,定能制作出更好的蜂窝煤,尽快让这蜂窝煤在我大乾国推广开来。”
王元宝微微皱眉,思索着河东道的情况,虽对那里的资源有信心,但仍觉任务艰巨。不过,他深知陛下的信任不可辜负。他重重地磕了一个头,神情肃穆,高声应道:“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哪怕前方荆棘满途,臣也万死不辞,必将全力以赴,早日实现大乾国的煤炭自由,让蜂窝煤造福百姓!”
李贤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王爱卿平身。朕会调派工部与兵部协助你,所需的人力、物力,只要是合理的,朕定会全力支持。此事刻不容缓,你回去后即刻着手准备。”
王元宝谢恩起身,退了出去。一出宫殿,他便感觉到肩头的担子无比沉重。但他心中明白,这不仅是陛下对他的信任,更是他为大乾国效力、为百姓谋福祉的绝佳机会。他深吸一口气,大步流星地向宫外走去,脑海中已然开始思索着开发煤矿的第一步计划。
回到家中,王元宝立刻召集了自己的心腹下属,将陛下的旨意详细告知众人。众人听闻后,皆是神色凝重。其中一位年长的幕僚皱着眉头说道:“大人,开发煤矿虽您有经验,但河东道地域广阔,首先得确定煤矿的具体位置,这需要专业的勘探人员。而且开采所需的工具、人力,以及后续的运输、销售等环节,都需要精心规划。虽有巴州制作蜂窝煤的技术,但河东道情况不同,仍需调整,不知从何下手啊。”
王元宝沉思片刻,说道:“陛下既已将此重任交于我等,便是对我们的信任。煤矿勘探一事,可从各地招募有经验的勘探师,许以重金。开采工具方面,联系工部,让他们尽快打造出合用的器具,我也会提供些以往经验供他们参考。人力嘛,可从附近州县招募,给予优厚的报酬。至于蜂窝煤,我们有巴州的技术基础,先派人将技术资料整理好,再结合河东道的实际情况,召集府中的能工巧匠和熟悉当地材料的工匠,一同研究调整。”
众人听了王元宝的安排,纷纷点头称是,各自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王元宝进宫的消息也在朝堂上不胫而走。一些大臣对此事议论纷纷,有的表示支持,认为开发煤矿确实能增强国力;但也有一些大臣心存疑虑,担心这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存在诸多风险。
礼部尚书张大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朝堂上向李贤进谏道:“陛下,开发煤矿一事,虽看似前景广阔,但其中变数太多。且不说前期投入巨大,若开采过程中出现意外,引发民怨,恐影响我大乾国的稳定啊。”
李贤看着张大人,缓缓说道:“张爱卿,朕明白你的担忧。但大乾国若想发展壮大,就不能畏缩不前。煤炭对于我大乾国的未来至关重要,朕相信王爱卿定能妥善处理此事。朕已做好周全的准备,若有意外,朕自会应对。”
张大人见陛下心意已决,也不好再劝,只得退下。
另一边,王元宝的下属们迅速行动起来。招募勘探师的告示一经贴出,便吸引了众多人前来。其中有一位名叫赵三的中年男子,自称在矿山勘探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王元宝亲自接见了他,经过一番详细的询问,凭借自己对勘探领域的了解,王元宝觉得此人确实有几分本事,便将勘探河东道煤矿的重任交给了他。
赵三领命后,带着一队人马,深入河东道的深山之中。他们风餐露宿,凭借着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四处寻找煤矿的踪迹。经过数日的艰苦勘探,终于在一处山谷中发现了煤矿的迹象。赵三兴奋不已,立刻派人快马加鞭回府向王元宝报告。
王元宝得知消息后,大喜过望。他一边派人将消息告知陛下,一边凭借自己对煤矿开采的经验,迅速着手准备开采事宜。他与工部的官员们紧密合作,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设计并打造了一批适合开采的工具。同时,招募来的数千名工人也陆续抵达河东道。
在开采现场,王元宝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亲自指挥。工人们在他的安排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工作。然而,困难也接踵而至。由于煤矿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开采出来的煤炭无法及时运输出去。王元宝又立刻下令,组织人手拓宽山路,同时根据以往运输经验,打造了一批特制的运输车辆。
在准备蜂窝煤制作时,王元宝先安排人将巴州制作蜂窝煤的技术资料详细整理出来,包括材料配比、搅拌工艺、成型方法以及晾晒烧制的要点等。然后,他召集了府中的能工巧匠以及从河东道当地请来的熟悉本地材料特性的工匠。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如何根据河东道煤炭和其他材料的特点,对原有技术进行调整。
他们首先对煤炭的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河东道的煤炭发热量更高,但黏性略有不同。于是,在黄土和水的配比上,工匠们开始了反复试验。经过多次尝试,他们发现适当增加黄土的比例,并调整搅拌的时间和力度,可以使蜂窝煤的成型效果更好。
在成型环节,他们根据之前的经验和现有工具,设计了一种更加高效的模具,能够快速制作出形状规整的蜂窝煤。而在晾晒和烧制过程中,考虑到河东道气候与巴州的差异,他们调整了晾晒时间和烧制温度,确保蜂窝煤能够充分干燥且质地坚硬。
经过多次调整和改进,终于制作出了比在巴州时质量更优的蜂窝煤。王元宝看着眼前乌黑发亮、形状规整且质地坚实的蜂窝煤,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立刻凭借自己在商业推广方面的经验,安排人手进行大规模生产,并在河东道的百姓中推广。
百姓们试用后,纷纷称赞蜂窝煤的好处。消息传回京城,李贤也十分高兴,对王元宝的办事能力更加赞赏。
随着煤矿的持续开采和蜂窝煤的广泛推广,大乾国的煤炭供应逐渐充足。不仅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许多依靠燃料的行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大乾国的国力日益增强,在诸国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
而王元宝,因为此次出色的表现,成为了大乾国的功臣,他的名字也被载入史册,成为了激励后人勇于开拓、为国家奉献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