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国,曾雄踞东方大陆,往昔辉煌虽渐淡,底蕴威严仍令四方蛮夷敬畏。都城临安,宫墙高耸,宫殿雕梁画栋,街市熙熙攘攘,尽显大国气象,然而朝堂之上,实则暗流涌动。
李贤,出身皇室宗亲,于宫廷权谋漩涡中成长。其爷爷,那位纵横捭阖、开疆拓土的乾朝帝王,一生征战无数,却在征讨高句丽一事上折戟沉沙,留下深深遗憾。高句丽地处朝鲜半岛北部,山峦连绵,地势崎岖,关隘险峻,宛如一座难以攻克的堡垒。李贤爷爷数次派遣大军征讨,皆铩羽而归,这些失败的战报,如巨石般压在乾朝历代帝王心头。
李贤常于宫廷藏书阁,翻阅高句丽战事的古籍与奏折,凝视羊皮纸上的山川地图,将其山川走势、关隘分布铭记于心。他深知,实现祖辈遗愿征服高句丽绝非易事,但少年心中壮志如熊熊烈火,从未熄灭。
大乾国女帝,这位朝堂上纵横捭阖多年的传奇人物,在秋意渐浓之日,李贤带领的左右丞相和一众大臣的要求下退位了,此举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在朝堂激起千层浪。李贤首先恢复了大唐的国号,李贤敏锐察觉到机会降临,深知成就大业需先赢民心、稳根基。于是,女帝退位后,他推行轻徭薄赋政策,减轻百姓赋税负担,降低田租、商税等杂税征收比例,减少徭役征发,让百姓安心从事农商。一时间,田野间麦浪翻滚,街市上商贾云集,大唐经济渐焕生机。
军事方面,李贤着眼武器改良,召集顶尖工匠与火器专家,在临安隐秘工坊开启武器革新。迫击炮研制挑战重重,工匠们需精确计算膛压、射程、落点精度,经无数次试验调整炮弹形状、重量、装药比例,终研制出雏形,试射成功时,炮弹呼啸准确命中目标,巨大爆炸声令众人振奋。手榴弹研发亦困难重重,从外壳材质到炸药配比,经反复尝试,选定坚硬轻便金属作外壳,调整出最佳炸药配方。连发枪凝聚无数心血,工匠们借鉴前朝火器技术与西方机械原理,经数月钻研制成样机,大大提升士兵战场火力。武器研发过程中,李贤常亲临工坊鼓励工匠,深知这些武器是征服高句丽的关键。
随着武器改良推进,李贤着手选拔将领筹备战争。杨凌,出身行伍的猛将,军事才能卓越,战斗风格勇猛无畏,在军中声名远扬。李贤任命他为特种兵统帅,训练五万特种部队。杨凌从各地挑选身体素质过硬、反应敏捷的士兵,在训练场上对他们进行高强度训练,从体能到战术,从格斗技巧到武器使用,皆严格要求,士兵们在其带领下渐成精锐之师。
赵轩,火器营统领,对火器研究深入,对迫击炮、手榴弹等新式火器性能了如指掌。李贤将火器营指挥权交予他,望其在战场发挥新式火器威力。兵部尚书王大龙,掌管军事事务多年,在军队调度、粮草筹备等方面经验丰富。李贤与他密切商议制定作战计划,王大龙统筹全国军事资源,调配粮草、兵器,确保大军后勤保障。李卓将军,沉稳果敢,军中威望极高,麾下将士忠心耿耿,李贤任命他为大军副统帅,协助王大龙指挥三十万后援部队。
经三年精心筹备,李贤觉时机成熟,大军于西京集结。西京顿时热闹非凡,杨凌率五万特种兵,身着特制轻便战甲,手持连发枪,精神抖擞站在校场。战甲采用新型材料,轻便坚固可抵御攻击,连发枪在阳光下闪烁寒光。火器营士兵小心翼翼推着迫击炮,背着装满手榴弹的行囊,眼神自信,深知手中武器是制胜法宝。王大龙和李卓将军率三十万大军从各地赶来,步兵步伐整齐,铠甲鲜明,骑兵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营帐连绵如灰色海洋。出征前夕,李贤登上西京城楼,望着雄壮大军豪情万丈,发表激昂演讲激励士气:“将士们!我们肩负先辈遗愿,此次出征,必将征服高句丽,扬我乾朝国威!”将士们呐喊声震耳欲聋,“必胜!必胜!”口号声响彻云霄。
大军从西京出发南下,至江南道和淮南道整顿。江南道“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淮南道商业发达。李贤与当地官员合作确保粮草充足,下令士兵休整恢复体力。整顿期间,杨凌根据高句丽地形和作战特点,对特种兵进行最后的战术演练,特种兵分组模拟战斗熟悉战术。赵轩带领火器营士兵调试检查迫击炮和手榴弹,确保其性能。王大龙和李卓将军协调大军部署,检查装备,深知战争不容有失,细节关乎胜负。
整顿后大军乘庞大舰队渡海向朝鲜半岛进发,海上航行常遇狂风巨浪,将士们毫不畏惧坚守岗位。抵达半岛海岸后,引起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警惕。高句丽王急忙加强边境防御,调集军队在关隘要道布下重兵。百济国主心存观望,新罗国主担心大唐扩张威胁自身安全,与高句丽暗中联络商讨抵御之策。
大唐军队登陆后迅速向高句丽边境推进,在一处山谷与高句丽守军遭遇。杨凌率特种兵为先锋率先战斗,高句丽士兵持长刀盾牌呐喊着冲向大唐军队,未等靠近,杨凌下令,特种兵手中连发枪喷出火舌,密集子弹射向敌军,高句丽士兵纷纷倒下。同时,赵轩指挥火器营迅速部署迫击炮,炮弹在高句丽阵营炸开,火光冲天,手榴弹如雨点般投出,炸得敌军阵脚大乱。高句丽将领见状组织撤退,却被李卓将军率领的后援部队截断退路,这支部队几乎全军覆没。首战告捷,大唐军队士气大振,李贤得知胜利消息大喜,坚信凭借军队和武器定能征服高句丽。
首战胜利后大军深入高句丽境内,地势愈发险峻,防御愈发严密。在一处山口,高句丽军队设下重重障碍,滚木礌石如暴雨般倾泻而下,大唐军队陷入困境。杨凌迅速指挥特种兵寻找隐蔽处躲避,命令士兵用连发枪压制敌军火力,赵轩指挥火器营向山上发射迫击炮,迫使敌军暂停推下滚木礌石。王大龙和李卓将军指挥大军趁机清理障碍,士兵们冒着攻击奋勇向前开辟通道。前进途中,大唐军队又遭遇高句丽伏兵,骑兵从两侧山谷杀出冲向侧翼。李卓将军临危不乱,指挥步兵组成方阵用盾牌抵挡冲击,弓箭手向骑兵射箭,杨凌带领特种兵从侧面攻击,经激烈拼杀击退伏兵。
就在大唐军队与高句丽激战正酣时,百济国发生变故。百济国主见大唐军队占上风,担心被针对,决定与高句丽联合,派使者商讨联合抗唐事宜,协议高句丽正面抵御,百济袭击大唐军队补给线。大唐探子将消息传回,李贤沉思后迅速制定应对之策,一方面令王大龙和李卓将军加强补给线防守,增派兵力设多重防线;另一方面让杨凌带领特种兵深入百济境内破坏军事部署。
杨凌挑选一千精锐特种兵组成突击队,身着夜行衣趁夜色潜入百济。突击队如鬼魅般穿梭,避开巡逻队,在百济重要军粮库附近潜伏。经侦察摸清防守情况后,夜晚月黑风高时,杨凌下令,特种兵冲向军粮库,持连发枪解决守卫,放置炸药,军粮库燃起大火。百济守军赶来救援,杨凌已带领特种兵撤离并设下埋伏,追兵进入埋伏圈后,特种兵发起攻击,连发枪声响彻夜空,百济士兵大乱,杨凌等人趁机突围返回营地。此次特战行动对百济军事部署破坏极大,百济国主震怒,意识到大唐特种兵不容小觑,重新调整作战计划。
高句丽王得知百济联合后稍感宽慰,决定全力防守与大唐展开持久战。他召集将领制定详细防御计划,在重要关隘和城池部署重兵,在都城周围挖掘深壕、修建壁垒,加强都城防御。为应对大唐新式火器,高句丽工匠研制防御武器,制造巨大盾牌抵挡炮弹子弹,在城墙上设置投石机。同时,高句丽王派人前往新罗,希望新罗加入抗唐联盟,然而新罗国主面对请求陷入两难。朝堂上大臣分成两派,一派主张加入联盟抵御大唐威胁,另一派主张保持中立避免卷入战争。新罗国主深思熟虑后决定保持中立,认为此举既能避免与大唐直接冲突,又能观察局势寻找有利机会。新罗的决定让高句丽和百济失望,大唐军队得知后,李贤暗喜,因新罗中立减少了敌人,可专注对付高句丽和百济。
解决百济威胁后,大唐军队继续向高句丽都城推进,终于来到都城之下。此都城城墙高耸,城门坚固,城楼上站满严阵以待的士兵,高句丽王亲自指挥,眼神中既有坚定又有恐惧。李贤下令攻城,杨凌的特种兵冒着箭雨冲向城墙,利用绳索和云梯攀爬,高句丽士兵拼命抵抗,不断投掷石块、箭矢。赵轩指挥火器营将迫击炮对准城楼,城楼被炸得火光冲天,手榴弹投向城墙上敌军,血肉横飞。王大龙和李卓将军指挥大军推着攻城车撞击城门,城门发出沉闷响声。高句丽士兵用热油浇灌攻城车阻止进攻,战场上喊杀声、爆炸声、惨叫声交织,双方皆顽强抵抗。
激烈攻城战中,大唐军队虽凭借新式火器有优势,但高句丽顽强抵抗使攻城进展缓慢,双方伤亡巨大。关键时刻转机突现,杨凌带领特种兵攻城时,发现城墙一处隐蔽且防守薄弱之处,迅速组织敢死队悄悄攀爬。敢死队队员身手敏捷,避开巡逻成功登上城墙,与敌军展开近身搏斗,连发枪在近距离发挥巨大威力,高句丽士兵纷纷倒下。同时,赵轩指挥火器营集中火力攻击此处城墙,为敢死队提供支援。敢死队成功打开缺口,大唐军队士气大振,从缺口涌入城中。高句丽王见城墙被攻破大惊,连忙调集城内军队堵缺口,但大唐军队如潮水般涌入,高句丽防线逐渐崩溃。
随着大唐军队如洪流般涌入高句丽都城,城内顿时喊杀声四起。高句丽士兵虽拼死抵抗,但在大唐军队的猛烈攻击下,已渐渐力不从心。大街小巷中,到处是激烈拼杀的身影。
李贤骑着高头大马,在亲卫的簇拥下缓缓进入都城。他目光冷峻地审视着这座历经战火的城市,心中既有胜利的豪情,也有对战争残酷的感慨。此刻,他深知,祖辈们多年的心愿,终于在他手中得以实现。
高句丽王在慌乱中试图组织最后的抵抗,但大势已去。他看着如狼似虎的大唐士兵,心中充满了绝望。曾经不可一世的高句丽,如今已无力回天。在侍卫的拼死保护下,高句丽王退入了王宫。
然而,大唐军队很快便包围了王宫。杨凌率领着特种兵,如鬼魅般穿梭在王宫的回廊之间,迅速解决了沿途的抵抗力量。王大龙和李卓将军则指挥大军,将王宫围得水泄不通,不给高句丽王任何逃脱的机会。
赵轩也带领着火器营,将迫击炮和手榴弹部署在王宫周围,随时准备给予高句丽王致命一击。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高句丽王最终无奈地选择了投降。他身着素服,带着一众大臣,缓缓走出王宫,向李贤献上了象征着高句丽统治权的印玺。
李贤接过印玺,高高举起,大声宣告:“高句丽已灭,乾朝威加四海!”一时间,欢呼声在都城上空回荡。至此,困扰乾朝多年的高句丽,终于被征服。这场历经波折的战争,以大唐的胜利而告终,李贤的名字,也将永远铭刻在乾朝的历史长河之中,成为后世传颂的英雄。而乾朝,也将在这片新征服的土地上,开启一段新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