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他们的认知,这些专门为建国称帝礼仪打造的铜器,正常来说没有几个月时间根本打造不出来。
可现在既然这么齐全,那么便说明刘琨建国称帝,至少是数月之前便开始谋划与准备。
然而,他们这些世家,居然在距离典礼仅有几天时间才知晓此事,这不得不说也是他们世家的失败。
一些世家的家主不由得叹息。
谁让他们以前不看好晋阳军,当晋阳军击败二十六万羯族军队的两路进攻,犹如一轮大日冉冉升起的时候,距离这建国称帝的大典,居然便只有十几天时间罢了。
他们这些世家来不及察觉,来不及布置,也情有可原。
此刻,这些世家的家主们也并不相信刘琨是真将他们世家培养的文武人才拒之门外,他们觉得不外乎是刘琨故意打压他们,等刘琨真正建国称帝以后,肯定还会再召见他们,另与他们商谈条件。
估计刘琨不仅想要他们各世家的人才,还想要他们邬堡里面的铁、粮食。
典礼继续。
随着一阵激昂的鼓乐声响起,刘琨身着皇帝专属的龙袍,头戴皇帝冠冕,缓缓登上高台。
先是祭拜天地,后祭拜先祖。
“吾刘琨,叩拜天穹,日月山川,以及历代皇祖之陵寝。自汉运告终,魏代汉室,司马氏当街杀魏帝,篡夺魏室而称帝建晋。晋得国不正,遭受天谴,有八王之乱,而使胡人窃据汉家山河,杀戮汉家百姓,罪孽滔天……”
“吾刘琨,今日上承天道,下顺臣民,于九月十二,设祭于晋阳,昭告天地皇只,立国大唐,建元太初,今为太初元年!”
“大唐始建,立誓必扫除诸胡,诛灭篡位之贼,统一天下,重塑汉家辉煌!”
随着刘琨宣告,礼官又高声宣读诏书,各文臣武将齐齐参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唐王朝正式在晋阳城建立,暂以晋阳城为都城。
随后,便是册封刘绍为太子的环节。
只见刘绍身着太子蟒袍,剑眉星目,威武不凡,稳步走上高台,恭敬地向已经是皇帝刘琨行礼。
刘琨面带微笑,说道:
“今日这大唐基业,多为我儿亲自领兵才打下来,我儿功高胜过为父,本该由我儿称帝才是。然我儿不愿为之,言要亲率大唐将士扫平诸胡,期间朝廷需要人坐镇,为父才……”
刘琨丝毫没有一个皇帝天然防着太子的模样。
他只有刘绍一个成年儿子,同时刘绍足够有才能,且只有刘绍能联系上常建新这位神仙,与常建新交换各种各样的物资。
加之大唐当前的疆域,无论是河东郡还是雁门关,都是刘绍亲自统兵出征打下来的,功劳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可以说刘绍的实际威望其实比刘琨还要大。
说完一番话以后,刘琨亲手将象征着太子身份的金册、玉印,交到了刘绍手中。
“今日册封我儿刘绍为大唐太子,并兼任大唐天下兵马大元帅,统帅大唐所有兵马。望我儿能在大唐建国以后,率领大军主动出击,扫平天下!”
“父皇万岁万万岁!”刘绍捧着金册和玉印,严肃的拜道。
这个时候,下方文臣武将,以及外围观礼的无数百姓,也齐齐下拜。
“太子千岁千千岁!”山呼海啸之声,不比刚才刘琨建国称帝差分毫。
今日绝对是震撼的,因为不仅预示着天下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还蕴含了巨大信息。
最震惊的毫无疑问是和普通百姓一样在外围观礼的那些世家的家主。
在他们看来,刘琨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代。
虽非正统的汉室后裔,但毕竟也是刘氏一脉,正常来说可以用‘汉’为国号。
不过关中匈奴人当初攻克洛阳和长安,灭掉西晋的时候,便建国号为汉。
如今益州也有一个氐族人建立的成汉,刘琨担心天下百姓分不清哪一个汉朝,不愿意用延用汉为国号,而用了‘唐’为国号,这可以理解。
他们真正震惊的有两点,其一就是刘琨居然承认曹魏代汉的正当性。
再怎么说刘琨也是汉高祖之弟的血脉,居然认可逼迫汉献帝禅位,代汉而建立的曹魏。哪怕是承认与曹魏并立的蜀汉,也更正常一些。
其实这也是常建新提出建议的结果。
常建新这几天每天晚上都跨着时空和刘琨、刘绍等人商议。
他提议刘琨承认曹魏,原因很简单。
想要否认司马晋室,批判司马晋室得国不正,首先便要承认被司马晋室取代的曹魏为正统。
只有曹魏建国是正当性,才能合理的否掉篡魏建立晋室的正当性。
虽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毕竟曹操是在天下大乱中,自己招兵买马,自己一步步打下来的江山。
况且汉献帝禅让以后,曹魏让汉献帝活到五十八岁善终了。
从汉献帝被迫禅让,到汉献帝寿终正寝整整十四年,天下都没有打着汉献帝旗号反曹魏而复汉室者,本身就说明了汉室气数确实尽了。
天下分分合合,可以承认那些在天下大乱以后,一刀一枪打来的天下的合法性。
但绝对不能承认做为臣子直接篡位所得天下的合法性。
尤其还是先违背洛水之誓,又当街斩杀了皇帝,行为下作到了极点而得的天下的合法性。
刘琨、刘绍等人都接受了常建新的说法,所以有了今日建国称帝的时候,承认曹魏的合法性而指责司马晋室得国不正。
众世家的家主震惊的第二点,自然便是刘琨居然直接指责司马晋室得国不正。
而且把如今天下大乱,胡人窃据中原,屠戮汉家百姓等等罪责,全部归咎在司马晋室得国不正,遭受天谴的原因上。
罪责之大,用词之严厉,岂不是意味着这新建立的大唐王朝,不仅与诸胡不死不休,与偏安江南建康的司马晋室亦不死不休?
“这是在干什么呀?诸胡都还没有扫平,便把同为汉家朝廷的晋室亦视为不死不休之敌,怎如此不智!”
有世家的家主直接一副痛心疾首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