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廿五日,长安城外,“汉”军旗烈烈作响,蜀汉大军整齐列阵,将士们的战甲在日光下闪烁着冷冽光芒,肃杀之气弥漫四周。蜀帝刘璿身着厚重的龙袍,外罩一副精致的软甲,腰佩天子剑,稳步站在象征天子的皇罗伞盖之下。他的步伐沉稳有力,每一步都似踏在众人的心尖上,让将士们的目光不自觉地聚焦在他身上。
刘璿站定,目光缓缓扫过台下密密麻麻的士兵,他的眼神中既有上位者的威严,又饱含着对将士们的期许与信任。片刻后,他抬起双手,轻轻向下压了压,原本嘈杂的校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气敛息,等待着天子的训话。
“将士们!” 刘璿开口,声音低沉却极具穿透力,在空旷的校场上久久回荡,“自先帝创业以来,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一心只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奈何命运多舛,大业未竟,先帝遗志犹如一盏明灯,始终指引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如今,我们已兵临长安城下,这座承载着汉室辉煌与荣耀的古都,近在咫尺!”
说到此处,刘璿的声音微微颤抖,眼中满是激动与坚定。他向前迈了一步,双手紧紧握住栏杆,大声道:“长安,是我们汉室的根基所在,是天下归心的象征!当年,高祖皇帝在此开创大汉基业,历经数百年,大汉的光辉照耀四方,百姓安居乐业。可如今,这大好山河却被逆贼所窃,我大汉子民深陷水火之中,受尽苦难!”
台下的士兵们听着刘璿的话语,想起汉室曾经的辉煌,又想到如今百姓的凄惨遭遇,不禁群情激愤,纷纷握紧了手中的兵器,发出阵阵怒吼。
“我们身为蜀汉的将士,肩负着先帝的嘱托,承载着天下百姓的期望!” 刘璿继续说道,“今日,我们站在这里,为的就是夺回属于我们的东西,为的就是让汉室的光辉再次普照大地!每一位将士都是我大汉的脊梁,你们的英勇无畏,将决定着这场战争的胜负,更决定着大汉的未来!”
此时,大将军姜维上前一步,单膝跪地,高声道:“陛下放心,臣等愿为陛下效死力,定当攻破长安,复兴汉室!”
“愿为陛下效死力,定当攻破长安,复兴汉室!” 台下的将士们纷纷跪地,齐声高呼,声音震耳欲聋,响彻云霄。那声音中饱含着坚定的信念和视死如归的决心,仿佛要将这片天地都撼动。
刘璿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满是感动与欣慰。他微微点头,眼中闪烁着泪光,大声说道:“好!有你们这样的将士,何愁大业不成!今日,我们一同出征,待凯旋之日,我定当与诸位痛饮庆功酒!”
“出征!” 随着刘璿一声令下,号角齐鸣,战鼓擂动,蜀汉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长安进发。他们的步伐坚定有力,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此刻,长安城的气氛凝重而压抑。雍州刺史诸葛绪站在城墙上,望着城外密密麻麻、军旗猎猎的蜀汉与羌兵联军,面色如铁。他深知,长安城一旦有失,整个晋国的西部防线将岌岌可危,后果不堪设想。然而,随着钟会和司马伦撤出了二十万晋军,如今守住长安城已经成了遥不可及的梦。
待钟会和司马伦完全撤离后,诸葛绪迅速行动起来。他将城中仅有的十万晋军召集到校场,望着士兵们或紧张或坚定的面庞,他深吸一口气,高声说道:“将士们!敌军来势汹汹,可我们身后就是长安城,是我们的家园,是晋国的重要屏障!我们肩负着守护的重任,绝不能退缩!长安城在,我们在;长安城亡,我们亡!” 士兵们被他的话语感染,齐声高呼,声音中透着视死如归的决心。
同一时间,长安城西,姜维与刘璿并辔而立。姜维身披银色战甲,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信,手指向长安城,对刘璿说道:“陛下,长安城近在咫尺,此乃我蜀汉复兴汉室的关键一步,臣定当竭尽全力,拿下此城!” 刘璿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期待与信任:“全赖将军了,汉室复兴,在此一举。”
随着姜维一声令下,二十二万蜀汉大军和八万羌兵如汹涌的潮水般,向着长安城西面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投石车发出沉闷的声响,巨大的石块呼啸着飞向长安城,砸在城墙上,砖石飞溅,激起一片尘土。攻城塔在士兵们的推动下,缓缓靠近城墙,蜀军士兵们手持长枪、大刀,呐喊着,顺着攻城塔的通道,奋勇冲向城头。
城墙上,诸葛绪神色冷峻,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晋军进行抵抗。他手持长弓,箭无虚发,每一箭射出,都能精准地射中一名蜀军士兵。他一边射箭,一边大声呼喊:“坚守防线,不要慌乱!用我们的血肉,筑起长安城的屏障!” 在他的激励下,晋军士兵们顽强抵抗,他们用手中的兵器,与冲上城头的蜀军展开殊死搏斗。一时间,城墙上刀光剑影,喊杀声震耳欲聋,鲜血顺着城墙汩汩流下。
第一天的战斗在激烈的厮杀中结束,蜀军虽攻势猛烈,但晋军凭借着坚固的城墙和顽强的斗志,成功抵御住了进攻。夜幕降临,战场上一片死寂,只有偶尔传来的伤者呻吟声。诸葛绪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城墙上巡视,看着遍地的尸体和血迹,他的心中充满了忧虑。他知道,蜀军明日必定会发起更猛烈的进攻,而己方兵力已经折损不少,想要再次坚守,难度极大。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之意,暗暗发誓,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放弃长安城。
七月廿六日清晨,阳光刚刚洒在长安城上,新一轮的战斗便打响了。这一次,羌兵骑着矫健的战马,在城下往来驰骋,他们手中的弓箭如雨点般射向城墙上的晋军。蜀军则在攻城器械的掩护下,再次冲向城头。晋军士兵们虽然疲惫不堪,但在诸葛绪的鼓舞下,依然顽强抵抗。陈值、马瑛和崔遇也各自率领着自己的部队,与蜀军展开激烈的拼杀。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让人胆战心惊。
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都死伤惨重。诸葛绪在城墙上四处奔走,指挥着晋军的防御。突然,一支冷箭从乱军中射来,他躲避不及,被射中了肩膀。他闷哼一声,咬着牙,一把拔出箭,不顾伤口的剧痛,继续指挥战斗。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守住长安城。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晋军的防线逐渐出现了漏洞。蜀军和羌兵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他们抓住机会,加大了进攻的力度。一波又一波的士兵冲向城墙,晋军士兵们渐渐有些力不从心。
七月廿七日,蜀军和羌兵的进攻更加猛烈。姜维亲自擂鼓助威,鼓声如雷,激励着士兵们的士气。在强大的攻势下,长安城的防线终于被攻破。蜀军和羌兵发出震天的呐喊,如潮水般迅速冲入城中,一场激烈的巷战就此展开。
诸葛绪见大势已去,但他依然不愿放弃。他率领着身边仅存的残兵,与蜀军展开最后的抵抗。他挥舞着手中的大刀,每一次挥动,都能带走一名蜀军士兵的性命。但蜀军人数众多,他渐渐陷入了重围。在激烈的战斗中,诸葛绪身中数刀,鲜血染红了他的战甲,但他依然顽强地战斗着,眼中透着不屈的光芒。
临死之际,诸葛绪恍惚看到了邓艾将军在向他招手,诸葛绪感觉自己的眼皮越来越累,不知不觉的沉睡了过去。
最终,诸葛绪体力不支,倒在了血泊之中,为了保卫长安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陈值、马瑛和崔遇见诸葛绪战死,长安城已无法守住,便率领着剩余的士兵,趁着混乱,仓皇逃脱。城中的十万晋军大部分溃败,长安城终于落入了蜀军的手中。
姜维和刘璿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进入了长安城。城中百姓们纷纷跪地迎接,他们眼中充满了希望,期待着蜀汉能够给他们带来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