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柴无畏的话,桑晓先是一愣而后马上警觉起来,心想:柴无畏必然是想打赤晓军的主意,早知道是这样一个情况就不用赤晓军的指挥权和他打赌了。这么多年来虽然我刻苦学艺,还得到了御天剑这样的神兵。可柴无畏的战力确实是够强大的,若真的输了,难道真的要交出赤晓军的指挥权,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骑兵兄弟陪柴无畏一起去西域送死?不,绝对不行,就算是赌上性命,也不能输。
想到这一层,桑晓大喝一声,单手一伸,御天剑像是听懂了他的召唤一般,从天上飞了下来,剑柄直接落在他的手中。
“柴无畏,你果然是惦记着我那三千赤晓骑兵。但是,我告诉你,我绝对不会答应的。我绝不会让你带着他们去西域送死的。”
说罢桑晓就摆出一副要和柴无畏继续战斗的架势。
可此时的柴无畏却不想再打下去了,他们两个人都敬重着对方,谁都不想伤害彼此。可是刀剑无眼,再打下去,他们中肯定会有人受伤的。
柴无畏看着桑晓疲惫的样子,摆摆手说:“不,我们不要再打下去了,这样只会两败俱伤。”
“为什么不打下去?我不是说过么?只要你能赢,我手下那三千赤晓军就任你调遣。怎么?难道你要认输了么?”
“师弟,你从来没有赢过我,这一点你是清楚的。”
柴无畏与桑晓自幼便时常切磋武艺,二人皆具极强的好胜之心,谁都不甘落于下风。其实柴无畏心底何尝不想快点结束这场有着受伤风险的战斗,毕竟刀剑无眼,稍有不慎就可能误伤彼此。然而,那股子争强好胜的劲儿一上头,终究还是让他口不择言,说出了违心之语。
柴无畏的这句话,再次点燃了桑晓想要继续战斗的决心。因为他知道,如果柴无畏这次决心要带着这帮虾兵蟹将去于阗作战,大概率是回不来了。再不赢他一次,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赢他了。
桑晓举起御天剑,剑锋指着柴无畏道:“你少看不起人了,这次我一定会赢你的!”
说罢一个飞身和柴无畏战作一团,刹那间,金铁交鸣之声不绝于耳,二人身形交错,快如幻影,只见寒光闪烁,分不清哪是剑影,哪是人影。
几招过后,二人各退数步,微微喘息,目光却依旧紧紧锁住对方,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让周围的空气都仿佛燃烧起来。
“师弟,还是不要再打了,这次就算是我输给你了吧。”
“好,既然你输了,那你就别去西域了,别蹚这趟浑水了!”
“不,师弟,西域我一定会去的。”
“你为什么非要逞英雄呢?英雄没那么好当的,会死人的。我怕...我怕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再见到你了。”
桑晓一不小心说出了一句,让自己都觉得肉麻的话,这不符合自己的硬汉形象于是马上又补充了一句。
“不,我担心的其实是这世界上少了一个对手,再也没有机会能让我真正的施展实力.....”
桑晓一脸认真的看着柴无畏,有一些恳求的语气在里面。
柴无畏理解桑晓的用心良苦,也知道如果没有强大的后援团队的支持,此去必败无疑。而跟随他的这些人,全部要死。柴无畏的内心其实早就有所动摇了,只是争强好胜的他,哪里肯因为死亡或者困难就放弃呢?反而是桑晓这两句,温情的话,让柴无畏心生了一些放弃西征的念头。
柴无畏远眺西边的天空,只见那里有红光映照,透着一股浓烈的肃杀与不祥,暗示着刀兵和灾难。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大乱三百年,原本富饶的中原已经被打的稀巴烂了。直到大隋王朝虽然短暂的一统天下,可好大喜功的杨广穷兵黩武,滥用民力,修宫殿、挖运河、三征高句丽,导致民怨沸腾,天下英雄再度揭竿而起。还没恢复元气的天下再次大乱,中原又是主战场。数百年的动乱,长安、洛阳人口凋敝,田地荒芜。天下的经济重心早就南移到华北平原和江南地区了,以致于隋唐时期,朝廷要时不时从华北和江南调运粮食支援长安和洛阳,可唐太宗李世民还是要将定都长安,你可知道为什么?”
桑晓听完柴无畏的询问,一脸懵逼,你这是在问我地理和历史知识啊。
“哈哈哈,师兄,我们不是比武么?怎么开始比起知识问答了?答对了也没什么奖励,我完全没有回答的积极性啊?”
柴无畏呵呵一笑说:“你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就别说没有奖励就不回答这样推辞的话了。”
“哼,少看不起人了。我也是熟读历史的,《春秋》、《史记》、《三国志》我都是读过的。地理和历史方面的知识,我也是积累了一些的。”
桑晓看了看柴无畏一脸认真的表情,回答道。
“我认为唐太宗定都长安有六个原因,第一唐朝定都长安是有一定的历史传统的,从西周起就有诸多王朝定都,文化遗产丰富,政治象征意义强,传统的建都理念和布局也很有吸引力。”
柴无畏点点头说:“是啊,雍州之地,古称天府。右控陇蜀,左扼崤函。前有终南太华之险,后有清渭浊河之固。神眀之奥,王者所都。”
白话文解释一下:雍州这片地方,自古以来就被称作天然的府库。它在右面可以控制陇地和蜀地,在左面能够扼守住崤山和函谷关。前方有终南山、太华山这样险要的地势,后方又有清澈的渭水、浑浊的黄河作为坚固的屏障。这里是神奇而幽深的地方,是帝王建立都城的所在呀。
桑晓又说:“第二,长安在隋朝是都城,唐朝继承可利用已有城市基础,减少建都成本。”
柴无畏点点头说:“唐太宗爱惜民力,不乱造宫殿,是明君也!”
桑晓继续说:“第三,地处关中平原,四周有 “关中四塞”(潼关、武关、大散关、萧关),易守难攻,且周边地形利于军事部署和防御。历史上有不少英雄就是依靠关中的优势地理位置成就霸业的。”
柴无畏点点头说:“是啊,秦始皇,汉高祖,唐太宗也都是看准了它易守难攻,进可攻退可守的地理优势。虚弱的时候可以做好防御,积蓄力量,强大的时候可以出关稳定天下。”
桑晓接着说:“第四,关中地区本身是农业产区,土壤肥沃,水利发达,能提供部分粮食保障,周围城镇乡村的手工业和商业也较发达。也算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柴无畏点点头说:“确实,自西周到我大宋朝,这一千多年里,这里一直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
桑晓说:“关中是交通枢纽,有多条道路通向全国,通过丝绸之路可与西域贸易,也能通过水系交通连接江南,保证物资供应,这是第五个原因。”
柴无畏点点头,面色变得更加认真起来:“这一点,我认为是唐太宗李世民定都长安最重要的一点。”
桑晓眼睛一亮,以一种求知若渴的态度问道:“哦?为什么这么说呢?”
那么柴无畏还能补充哪些地理和历史知识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