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通依旧没有想到解决之策。
“老爷,时候不早了,上床休息吧。”
张淑见夫君迟迟不来床上睡觉,轻轻走来为李通披了件衣服。
“淑儿,事到如今只有一个办法了。”
李通长长的呼了口气,似乎做了某种决定。
“老爷,您莫非想……”
张淑和他生活了半辈子了,李通一个眼神她就猜到了几分。
李通缓缓点头。
“为夫已经和曹大人商量好,此番我能否外放上京做布政使,他的助力十分重要。
且曹大人年轻有为,更是相国大人极为重视的后辈,若是因此事得罪于他,后果谁也承担不起。”
“但阳儿定然不会答应。”
张淑口中的阳儿,便是李卓的五哥李阳,是李通和第二房的妾室所生,比李卓大了一岁。
李卓上面的五个哥哥姐姐,只有他和李正还没有成家了。
李阳性格自小就有些孤僻,一心醉于科举之道,不过天赋是实在是有限,如今只是个秀才。
这还是李通在中间使了力,李通的意思很明显,让李阳代替李卓娶了曹家之女。
张淑心中也明白,对李家而言,这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可心中就是不舒服。
有种被李卓牵着鼻子走的感觉。
“不答应也得答应,难道你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吗?”
李通无奈的摇了摇头。
……
堂堂户部侍郎公子,在青楼中泄阳过度而昏厥,放眼这些年也绝对称的上是一件奇事。
特别是在口口相传之下,不仅成为了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在朝堂中,甚至皇帝那掀起了一些波澜。
皇宫尚书房,赵景润刚刚批阅完奏折,身为一个一心要做圣皇的人,赵景润在工作方面绝对可称之为劳模。
一旁的老太监,立刻端来了一碗汤放在了面前的桌子上。
赵景润端起缓缓喝了起来。
“王德,今日上京可有什么新鲜事?”
赵景润三十一岁登基,到现在刚好是整四十,下巴留着一撮胡须,五官笔挺,身穿窄领衮龙袍。
久居皇位的他,就这么坐在那,身上也散发出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启禀陛下,今日城中还真发生了一件轰动的事情。”
赵景润立马来了兴趣,连手上的动作都为之一停。
“哦?说来听听。”
“户部侍郎李通李大人的儿子,在天香院泄阳过度,当场晕厥了过去,此事当时很多人看见,已经在城中传的人尽皆知。”
赵景润眉头一皱。
“李通的儿子?叫什么?”
“回禀陛下,是他的一个庶出,唤作李卓,当年小的时候陛下还夸过他天纵之资,八岁那年落水之后就像是换了个人。
后被李通安排到了平阳生活。”
“什么?李卓?”
赵景润忽然瞪大了眼睛,连音调都猛的拔高了不少,这一幕让王德十分不解。
“正是他。”
说着还用于余光悄悄看了下赵景润的反应,心中暗自猜测起来。
在赵景润八岁的时候,他就一直在身边伺候了,亲眼看着赵景润从一个孩子,到吴王,再到太子,最后克承大统而御级。
是赵景润最信任的人,王德也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可现在这个想法发生了动摇。
他了解赵景润,区区一个侍郎庶子,怎会引起他这么大反应?这中间必然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内幕。
赵景润没有注意王德的脸色,内心中已经翻江倒海。
旁人不知李卓是谁,他可是清清楚楚,而且就在这尚书房,还有不少关于李卓的诗词和国策。
这个是连他最尊敬的老师,都极为佩服和推崇的旷世大才,赵景润想不通,对方为何会做出这样的事。
他绝不相信李卓是为了贪图鱼水之欢。
“王德,立刻让飞虎过来。”
“遵旨!”
见赵景润脸色来回变化,突然又要召见于飞虎,王德更料定这里面有一定问题。
于飞虎可是金牛卫的大统领,这是只听命于皇帝的亲军,具有监察百官的权力,他们更是皇帝的眼睛。
十分类似于明朝时的锦衣卫。
片刻之后,一名身穿赤红甲胄的中年男子,跟随王德进入了尚书房。
“末将于飞虎,拜见陛下。”
“平身。”
赵景润对他轻轻抬了抬手。
“王德,你先退下。”
“老奴遵旨!”
王德不敢有一丝违抗,但心里有些失望,正准备走却又被赵景润给叫住。
“算了,你也一起听听吧,不过你二人给我记住,绝不可将今日之言透露出半个字来,否则朕决不轻饶!”
王德和于飞虎对视一眼,都见到了对方眼中的困惑和震惊。
他们二人,一个是自小伺候赵景润的太监,一个是从小与他一起练武长大的玩伴,皆为心腹中的心腹。
在此之前都认为,赵景润没有任何事情隐瞒他们。
“奴才(末将)谨遵圣命!”
二人连忙跪下磕头保证。
“飞虎,关于李通之子李卓今日在天香院的事情,你可知道?”
赵景润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
“回禀陛下,末将的确知道一些……”
随即就如实说了出来,和王德刚才所言差之不多。
“他为何要这么做?你可知道什么原因?”
赵景润继续追问。
于飞虎这才明白,原来让皇帝如此在意的人,竟然是这个李卓。
“回禀陛下,末将也不清楚,不过此子这几年一直在平阳生活,据说在平阳就顽劣不堪,经常出入勾栏妓院。”
潜台词就是,李卓就是这种货色,没什么好惊讶的。
赵景润闻言,盯着他们两人看了会儿,旋即突然一笑,眼睛微微眯了起来。
“如果朕说,李卓是连我老师,都极为尊敬和推崇的惊世大才呢?”
“什,什么?”
王德与于飞虎,都被赵景润这话弄懵了。
赵景润笑了笑,淡淡的说道。
“朕今日便告诉你们,李卓便是前些日子名动大庆的鱼小郎君,他更是我老师的忘年至交。
飞虎,这几年你师父进宫了几次,你知道他为何而来吗?
是朕老师让他送信来的,那些诗词对李卓而言不过是小道,前段时间朕提出的赈灾八策也是此子的建议,他是真正具有扭转乾坤的本事。
连老师都说,他的才华与李卓相比,犹如蚍蜉撼青天,而老师送来的信中内容,也足以证明此事,朕从未想到天下竟然有人,能想到那么多那么完美的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