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贤王虽然不参与朝政事务,但不代表没有权柄。
他乃是太祖赵匡胤的第八子。
传闻当年太宗赵光义篡夺皇位,杀了兄长,史称“烛影斧声”!
但太宗为了掩盖真相,笼络人心,以表明自己“兄终弟及”的合法性,遂将唯一没死的皇子赵德芳奉为贤王,赐打王鞭。
上打昏君,下打佞臣,辅佐朝政。
而真宗赵恒驾崩后,又嘱咐八贤王辅助皇上赵桢,制衡刘太后,防止她权力过大。
这也是刘太后一直不敢篡夺皇权的主要原因,而非惧怕背负什么骂名。
作为执政者,谁能不清楚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历史乃是胜利者所书写。
而包拯和八贤王的相识,是在包拯老家庐州的时候。
八贤王奉命去调查高丽太子遇刺一案,是包拯揪出了幕后凶手乃是辽国间谍。
辽国的目的,旨在挑起大宋和高丽的争端,他好坐收渔利,趁乱南下夺取中原。
包拯破获大案后,便得到了八贤王的高度赏识,尤其其刚正不阿的脾性,很对八贤王胃口。
随即将包拯暗中引荐给皇上赵桢。
本意是要将包拯留在京城里,辅佐天子。
当得知包拯遭到丁渭、夏竦以及庞籍的排挤,外放定远县,八贤王当时便想去朝堂为包拯讨一个公道。
可碍于丁渭一党的势力庞大,皇上这边的势力又太弱,包拯留在京城反而不安全,所以才同意外放。
同时他也希望包拯能在地方上磨炼一下自身的锋芒,建立一些政绩。
待到时机成熟之后,再找回京城,成为皇上的左膀右臂。
可没想到包拯才到定远县几天工夫,就捅了这么大一个篓子。
得罪了吏部尚书皮伦不说,还得罪了凤阳知府贾至及。
“这个包拯,性格是一点都没变,还是太嫩了,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变通。”
八贤王暗暗叹气。
当然,这也不代表他反对包拯杀恶霸。
只是觉得他不够圆滑,死脑筋!
眼下事关包拯的生死,他若是不出面的话,包拯的乌纱帽只怕是难保了。
以皇上现在的实力,根本不足以抗衡刘太后和丁渭一党。
随即换上衮龙袍,拿了皮熊的罪状,径直进宫来面见皇上。
御书房里。
听闻八贤王求见,二十岁的赵桢喜出望外,赶忙叫宣。
对于这位皇叔,赵桢心里清楚,他其实才是真正的皇位继承人。
自己能够做皇上,乃是因太宗夺权。
可为了稳定大宋朝局,八贤王从来没想过要讨回自己的皇位。
在他眼里,大宋的江山是赵家的。
相比整个国家社稷安危而言,自己做不做皇帝,无足轻重。
更何况,当今皇上对自己礼敬有加,仁政爱民,是个难得的好皇上。
看到皇叔来到御阶下,赵桢赶忙迎出门外,率先开口道:“皇叔怎么有空来看朕。”
“老臣已许久没有进宫,特来看看皇上可否荒废朝政。”
赵桢忽然叹了口气,道:“朕自从登基以来,一日不敢懈怠。”
八贤王点点头:“那就好!”
赵桢随即赐座,命太监奉茶,聊了些家常。
八贤王也不绕弯子,直奔主题:“皇上,老臣今日来,一是为了看望皇上,二来嘛,是为了包拯。”
“包拯——包卿他怎么了?”
八贤王没有解释,而是将皮熊的罪状直接递给赵桢,“皇上还是自己看吧!”
赵桢本是个爱民的天子,一生都奉行仁政,当下看罢皮熊罪状,当场气得拍案而起。
“这些地方豪强,简直胆大妄为,如此坑害百姓,草菅人命,若非包卿,这定远县百姓还不知受多少罪!”
八贤王道:“皇上,包拯杀皮熊固然做得对,可那皮熊乃吏部尚书皮伦的侄子。包拯不经上奏,便杀了皮熊,皮伦岂能罢休,老臣担心……”
赵桢眉头一皱:“皇叔是担心皮伦陷害包拯!”
“不错!”
“那皮伦丁渭死党,深受母后重用,他若参奏包拯,当何以处之?”
“皇叔也知道,幕后垂帘听政已有七年,朝政均不由朕做主,朕虽是天子,可说的话,无足轻重。”
说到这里,赵桢露出一丝无助的苦笑。
纵观古今,似他这样的一国之君,当真少有了吧!
他现在已经弱冠之年,已经有处理朝政的能力。
按理来说,太后理应还政于他。
然而事实是,太后没有丝毫要放权的迹象。
甚至朝政大臣,如王曾、范仲淹等多次上奏请求太后还政于他,却遭到了太后的外放。
显然,太后并没有要放权的意思!
而现在的朝堂之上的宰执,大都是靠着奉承太后而上位,把持朝政,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他这个天子几乎形同摆设。
倘若太后听信皮伦的谗言,要罢免包拯,他也无能为力。
瞧着皇上这副凄苦的神情,八贤王也颇感无力,道:“皇上还是暂且忍耐吧!”
“可是皇叔,朕已经忍够了。”
“世间凡成大事者,无一不是具备强大的隐忍能力,有老臣在,太后至少不敢效仿武则天!皇上现在要做的,就是虚心学习处理朝政的能力。一旦时机成熟,必能收回大权!”
听着八贤王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赵振努力地点下头去,“嗯!朕听皇叔的!可眼下包拯的事怎么办?朕可不希望失去这个良臣。”
“皇上尽管放心,老臣虽然无法左右朝政,但要保一个人,还不成问题,本王打王鞭就是专打那些乱臣贼子的。老臣现在便去见太后,看看太后的态度如何再计较不迟。”
随即八贤王便又来到太后刘娥寝宫。
刘娥宣见,两人寒暄一番。
八贤王依旧将皮熊罪状给太后看了。
刘娥看罢,也颇为震怒。
八贤王见状,心中便有了计较,试探道:“这么说,皇嫂也认为皮熊该杀!”
太后尚不知已经落入八贤王圈套,于是点了点头。
但她也知道,八贤王来看自己,绝不是单纯的为了这么一桩小案,其中必有玄机。
于是问道:“八王爷来见哀家,想必不是单纯为了这么一桩案子吧!”
八贤王笑道:“果然什么事都瞒不过皇嫂。”
刘娥淡淡一笑:“八王爷就不用跟哀家绕弯子了,有话直说吧!”
八贤王道:“不瞒皇嫂,此案乃是定远县知县包拯亲自审理。”
“只因皮熊是朝中大员的血亲,老臣唯恐有人挟怨报复,向皇嫂进谗言,污蔑包拯,故事先来禀报皇嫂。”
“以免受人蒙蔽,陷害忠良,玷污了皇嫂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