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默不作声的注视着她,宜修便一直保持着行礼的姿势,良久过后,直到她觉得自己的膝盖隐隐有些酸痛,胤禛才开了口:
“家宴上出了这样的意外,的确有你这个嫡福晋的疏漏,不过你能临危不乱,很快把控住了局面,未尝不是一件功劳。这么说来,也算是功过相抵了。”
“妾身不敢以此居功。”宜修面色沉静。
“只是不知,”胤禛突然话锋一转,扬声道,“今天发生的究竟是意外,还是旁人别有用心呢?”
此时的胤禛尚且只是个阿哥,言语间却已然有了一股迫人的威严。
宜修对他的反应毫不意外,胤禛这个人,什么时候能不疑心深重,那她才真要怀疑有人把他给夺舍了。
想必他和自己一样,早已注意到家宴上那些蛇群齐刷刷的都在朝着柔则的方向而去的异样。
放在不知情的人眼里,细想之下一定会认为,端午节这天其他人身上都佩戴了应景的艾草香囊,而艾草恰好有些许驱蛇虫的功效,席间众人的位子安排的并不密集,那么在场唯一一个有着身孕不宜佩戴艾草的柔则,成为了蛇群的首要目标,似乎也勉强有几分说得通之处。
这么看的话,负责一应事务安排的宜修,嫌疑确实最大。
宜修坦然一笑,毫不避讳的直视胤禛的目光,反问道:“妾身也觉得今日的蛇出现得相当蹊跷,恐怕不是一句巧合就能解释得通的。那么妾身斗胆,不知王爷您觉得,这别有用心之人会是谁呢?”
胤禛沉吟了片刻,从宜修一进门开始,他便借着研墨开始了暗中的试探。
直到现在,宜修的反应都丝毫没有任何破绽,她身上完全看不出有任何心虚或者慌乱之类的神情。
要么是真无辜,要么就是城府太深,连自己都被蒙骗了过去。
可宜修一直以来都给他一种谦和贤淑的印象,在王府也颇受许多妾室们的敬重,从来没有表现的像个善妒、心机深沉之人。
或许自己是想多了?不该疑心她的。胤禛内心纠结,却还是不能完全确定。
他思忖了一会,还是决定把心中的疑虑问出来:“宜儿,本王知道你绝非心思狠毒之人,只是如今,端午家宴毕竟是你一手操办,出了这档子事,恐怕许多人会私心里把这桩意外和你联系在一起。本王信任你,不愿让你在王府里蒙受不明不白的风言风语。”
宜修不动声色地继续听他说下去。
胤禛犹豫了一下,仿佛在做什么思想斗争。
片刻后,他还是决定直截了当地问出来:“宜儿,本王知道你与柔则虽为姐妹,却非一母同胞,关系也算不上十分亲厚。柔则刚入府时,你的嫡母更是有意让她来坐嫡福晋的位子...只是本王有一事不明白,如果说那些乌梢蛇只是因为下人们把守不严,出于巧合出现的,那它们为何都要冲着柔则的席位去呢?”
宜修静静地等他终于把疑虑说完,面上依旧是沉静平和的神色。
寒心吗?上一世的她或许会,可惜重生回来之后,她早已彻底看清了眼前之人的凉薄多疑,又怎么会再被他的一言一行影响到自己的心情?
无论她表现的多么贤惠大度,出了事胤禛还是会毫不犹豫地怀疑到她头上,这对他这样的人来说,丝毫不奇怪。
不过眼下,宜修还是得为自己辩白一番,来洗脱自己的嫌疑。
对于胤禛来说,疑心一旦产生,便如同在心底埋下了一颗种子,如果不及时彻底拔除,日后只怕要永远扎根。
她未来可是要坐稳皇后和太后的宝座的,当然要竭尽全力扫清一切的障碍。
宜修干脆利落地行了个跪礼,脊背却挺得笔直,脸上恰到好处地流露出三分从容沉稳,和七分委屈失落。
“王爷明鉴,妾身的确与姐姐的关系不算太亲近,却也并无什么龃龉。何况姐姐与妾身同为乌拉那拉氏的族人,肩上背负着同一个家族的重任,姐姐这一胎事关着乌拉那拉氏的荣耀,您知道的,对于世家大族的女子来说,家族荣光永远排在首要的位置上。妾身虽为庶女,却也时刻谨记着这一点。难道在王爷眼里,妾身竟是会如此不顾全大局的人么?”
上一世,所谓的家族荣耀,像桎梏一样约束了她一辈子,也囚困了她一辈子,甚至一直到她身死那天。
这一世,既然重生回来,比起为一个姓氏,她更要为自己而活。
不过胤禛自然不会知道这些,宜修面不改色的替自己陈情,看得出来,胤禛的表情似乎有细微的松动。
她继续不卑不亢道:“王爷您说妾身的嫡母曾属意姐姐成为您的嫡福晋,可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如今四王府的嫡福晋是妾身,诞育下第一个世子弘晖的人也是妾身,究竟为什么妾身非要想不开,在自己操持的家宴上闹出这么大的岔子,好端端的给自己惹来一身罪名呢?就算不为自己着想,总不能连弘晖都不顾及了罢。”
胤禛沉默不语,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宜修心里清楚,对他这样的人,光想靠着声泪俱下言辞恳切之类的,就完全消除他的疑心,那无疑是痴人说梦。
前面装模作样的铺垫了这么多,也只不过能让他稍稍有些动摇罢了。
真正想洗脱自己的嫌疑,还是得靠实质性的证据。
情绪酝酿的差不多了,宜修对自己的演技很是满意,她唤来剪秋,对她说:“你去把江太医请过来。”
胤禛闻言微微扬眉,静静的等她下一步要做什么。
不多时,太医院的江诚便火急火燎的赶来了。
“微臣参见四阿哥、四福晋。”
“江大人免礼,本宫早些时候吩咐你去查的东西,现下有结果了吗?”宜修平静的问道。
“回四福晋,微臣正要去揽月阁向您回禀,没想到就被剪秋姑娘请到这里来了。”
顿了顿,江诚继续说:“微臣已经查阅了记载药材的典籍,那药粉中的几味草药,因为生长习性和对气候的要求,大多集中分布在梁州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