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目带着胡梓墨一起送货,除了不想继续麻烦同门的好友之外,也是存着想要亲自教导胡梓墨启蒙的心思。
虽然他一道士,不能像教书先生那般,给予胡梓墨最好的启蒙教育,但请先生甚至是送去私塾学文,不也需要束修跟拜师银么。
虽说本地私塾的束修讲究个实用性,也就是送些肉干就足够了,但是拜师银可不能少。
束修加拜师银加一起都快十大洋了,而四目身上所有余财加起来都还不到八个,就这八个大洋还是用来购买朱砂黄表纸这些必备之物。
好了,直说吧,完全就是四目压根没钱供胡梓墨去私塾读书。
其实一般孩子不可能会在这种年龄的时候进行启蒙的,本来四目也不用现在就操心这方面,但谁让胡梓墨天生聪慧异常呢。
若不好好珍惜这份聪慧,让其空费时间去野蛮成长,那岂不是糟蹋了这种难得的天赋,所以四目只能自己上了。
而四目教授胡梓墨启蒙的第一本书籍就是《三字经》,毕竟只是才一岁的小娃娃,连字都不认识,难不成还直接拿《道德经》启蒙么!
送货的那一路上,四目一边赶尸一边背诵三字经,打算先让胡梓墨背熟,然后在找时间教导其认写字。
三字经这东西,胡梓墨虽然在上小学的时候就曾学过也熟背过,但十多年时间过去了,三字经里面的大部分内容已经全都还给了当年的小学老师。
只还记得开头的那么几句,也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经过四目教授,胡梓墨倒也回忆起来了不少内容。
没用几天的功夫,就能把三字经通篇熟练背诵出来。
这种表现,更让四目加深了胡梓墨天生聪慧的印象(人设)。
既然三字经已经通篇熟背,那么自然就该到学习写字了。
民国时期的文字还是繁体,虽说简体字大多数都是根据繁体字简化改造而来,但习惯了简体字,在去学习繁体,还是令胡梓墨颇感头痛。
所幸,胡梓墨虽然字写得既难看又别扭,却不妨碍他认识,反正连蒙带猜得也能猜出个大概的意思。
胡梓墨启蒙学习的速度,远超四目得预料,但身为道士,肚子里面的墨水也是挺多的,不然又如何读通那些更加难以理解且玄奥异常的道经呢。
倒也不用担心自己肚子里面没有存货来教导小徒弟。
等胡梓墨练习写字,写得越来越方正,越来越好看漂亮之后,四目就开始教导他《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等一系列的启蒙书籍。
可四目哪里知道,胡梓墨有着前世记忆,虽说前世上学时学到的知识,已经多数还给了老师们,但却并不是彻底得遗忘掉,只需要稍微多看多背诵几遍,就又全都拾了起来。
至于学字练字的进度也如此之快,完全就是因为他动用了简化系统,把第一本学习的《三字经》给直接简化成为了技能。
如此一来,再也不会忘记三字经的全部内容不说,连带着书法字迹都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层次,古往今来只要是出名的书法字迹,简化系统一股脑地全都灌输进了胡梓墨的大脑。
三字经通篇共一千一百四十五个字,华夏从汉朝至今,总共也才九万多个汉字,而三字经就在九万多汉字当中占据了一千之多。
把这一千多汉字全都分开,也足以让胡梓墨看懂不少繁体字的书籍了。
若不是年龄小,身体没有长开,手腕也没甚力气,这才会给人一种初学者,但进步飞快的感觉。
在跟随师父四目接货送货的旅途当中,胡梓墨也利用系统陆续简化了《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书籍。
至于说胡梓墨哪来的功德阴德用来简化?
这就不得不说,跟着师父四目一起赶尸回归故土,这一行为倒也符合地道的运转,地府是什么地方?
那是地道的代言者,帮助地道维护维持生死轮回秩序之地。
而送亡者遗体回归故里入土安葬,也能让已经进入地府的魂魄减少几分怨恨之气,这是有利于轮回的,所以自然会有极少量的阴德和更少的功德赏赐给四目师徒。
积少成多之下,自然也能够使用系统进行简化了,再者说三字经这些幼童启蒙类的书籍,简化也用不了多少的阴德功德。
真正的耗资大户乃是道经,不管什么类型的都需要大量功德或者阴德才能进行简化。
像是四目送货路过一些乱葬岗之类的地方时,经常就会稍作停留,念诵几段度人经《太乙救苦救难天尊超度经》的,给乱葬岗之中那些无家人安葬的亡魂,解解怨气。
至于为何不直接超度?
想要直接超度亡魂,必须要大法力和大毅力。
单有大法力而无大毅力则代表其心不诚,无法渡化亡魂。
单有大毅力却没大法力,就只能靠熬时间,一日复一日的念诵度人经,直到亡魂通透纯净不带有任何怨愤煞气等,才能渡入地府。
当然,道门当中也不是没有那种,可以绕过渡化亡魂身上杂驳之气的步骤,直接送入地府的道术法术,相反这样的还很多,更别提传承极其特殊的茅山了。
可道士超渡亡魂是为了什么呢?
一是于心不忍,二是为的超渡亡魂之后地府所赏赐的阴德以及少量功德。
而绕过渡化亡魂身上杂驳之气的步骤,直接扔进地府当中,可没有任何的阴德。
甚至还会起到反效果,因为没有经过渡化的亡魂还需要在地府当中受刑,以这种方式来洗净身上的杂驳之气,重回纯净,也只有如此才能进入六道轮回转世投胎。
仔细想想,你省略了渡化亡魂身上杂驳之气的步骤,直接一脚把人家踹进地府,害得人家还得受刑,你觉得人家是感谢你还是会感谢你十八辈祖宗呢!
如此一来没有阴德功德不说,相反还会结下一段因果,今生人家也许没机会报复你,但来世那可就说不准呢。
要不民间怎么会对孩子不孝顺的行为有种不好的说法,也就是常说的‘讨债鬼上门了!’
所以,不是四目不想干脆了当的超渡那些亡魂,而是根本做不到,也没时间跟这群亡魂去耗,还得挣钱呢,不然吃啥喝啥又穿啥!
胡梓墨听师傅四目背诵度人经次数多了,也就慢慢的背诵了下来,可完全不能理解其中深意,想要系统简化一下吧,结果所需要的阴德值高达五百点,而功德也需要上百。
五百点的阴德值是什么概念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胡梓墨跟随四目送货赶尸回乡,一具行尸回归故乡安葬后,只能给予他1点得阴德,0.001点得功德。
可想而知,需要跑多少路才能攒够简化渡人经的阴德功德啊。
并且,师傅四目所念诵的度人经乃是《太乙救苦救难天尊超度经》,就这经文还只是道门当中诸多度人经的一种…
……
言归正传!
直到某次送货路过任家镇的时候,认识了师父四目的师兄,林正英。
也被镇子当中的长者们称之为林九,或者尊称其为九叔。
“师傅师傅,咱们还要多久才能到师伯的道场啊?”
胡梓墨坐在一具行尸那直直抬起的胳膊上面,看到天际已经出现一缕亮光,知晓太阳就快要出来了。
而他们师徒赶着的这群行尸可不能见光,不然师傅四目在行尸们身上施展的法术被破不说,行尸们还会被阳光灼伤,如此就不好跟客户们交差了。
普通尸体自然不会惧怕阳光了,但行尸不同啊。
行尸是处在普通尸体之上,僵尸以下的一种特殊尸体,或者也可以说是赶尸人利用法术,故意炼制出来的尸体,方便其运输赶路,所以也就有了个‘行尸’的称呼。
原理也很简单,只要是个道士都知道普通尸体是如何尸变的,没错就是因为死前喉咙之中的那口气没能吐出来。
而赶尸人所用的法术,就是在一些阴气重的地方,摄取这种气息引入普通尸体当中,但为了防止尸变成为真正的僵尸,引入的气息并不会太多。
可不多,只是代表着无法尸变成为真正的僵尸而已,却跟僵尸有着同样的弱点,那就是见光死,还是立马死的那种,可能唯一比僵尸强的就是还能留下完好的尸体。
跟四目接货送货跑的多了,胡梓墨自然也就知晓了赶尸这门行当的一些忌讳,其中最重要的忌讳就是不能见光。
说句题外话,这个不能见光,可不单指阳光,还有月光,尤其是满月之际的月光。
胡梓墨因为担心这些顾客们见光死,所以便焦急的询问起师傅,还有多久才能够到达师伯的道场。
“快了,快了,小兔崽子你倒是一路舒舒服服的,等到你师伯得道场后,为师可要考校你的功课,如果让为师发现你偷懒了,可就得小心你得小屁股了。”
四目的语气虽然不急不缓,但赶尸的速度却也加快了不少,显然也担心自己的这群顾客们见光死,没法跟那些客户们交代。
义庄这种特殊的存在不管在哪里,都不会建立在村镇人多之地的,因为不管是对活人亦或者死人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所以不管哪里的义庄,都只能建在远离村镇之外的荒野当中。
显然九叔的义庄也是如此了。
赶尸速度加快之后,没用多长的时间,胡梓墨就看到了小树林尽头处有着一座小院落。
院落得围墙高度只到成年人腰间,还是用得黄土稻草混合垒起来的,坐在行尸胳膊上的胡梓墨一眼就能越过那矮围墙,看到院内的几座相连的青砖瓦房。
很快师傅四目就赶着行尸们来到了义庄的门口处,因为门沿上挂着两个白色灯笼,倒也把大门外边的土路给照亮了不少。
四目叫停行尸,上前大力拍门:“师兄,师兄,林师兄快起来帮我一起把顾客送进停尸房,不然一会太阳出来,我的顾客们全都得报废掉!”
四目又拍又喊得终于是把义庄内的人给吵醒。
“来了,来了,四目你叫魂呢,距离太阳完全出来还有快半个时辰呢,猴急什么!”
还没见着人呢,就有一道中气十足的说话声从院子当中传了出来。
没过一会,大门吱呀一声,从内部打了开来,而胡梓墨也见到了前世大名鼎鼎的林正英
。
怎么说呢,虽然是第一次见到,但还是给了他一种极其熟悉的感觉。
虽然跟前世所看到演电影的林正英,长得不完全一样,但也相似到百分之八十的程度。
可能被吵醒而有些起床气的九叔,也没给四目什么好脸色看:“停尸房你也知道位置,自己赶紧去安置好这些行尸!”
说完也懒得在搭理四目,而是转身朝着主屋左边的一个房间而去,没一会就有股子粥香味,传到了正在停尸房安顿行尸们的四目师徒二人鼻子里面。
“哈哈哈,梓墨你看你这位二师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这是正在给咱们师徒准备早食呢!”
胡梓墨翻了个白眼,腹诽着‘刀子嘴可能是真的,但那豆腐心也就对你,以及他未来收的那俩不省心徒弟才会有。’
不怪胡梓墨这般腹诽,实在是之前师傅四目就经常会跟他提起这位二师兄,甚至也没少讲起他们这些师兄弟们在茅山之时的趣事,其中四目跟九叔的关系就很是亲密。
亲密到什么程度呢?
一起学习,一起修道,一起练武,一起吃饭,一起偷懒玩耍,一起抓野味烤着吃,甚至还一起睡得大通铺,就差没像女孩子那样一起手拉手去茅房了。
所以这二人的关系之亲密,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