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县城,先去药铺,一小根二十年份的野山参,足足花了八十两。人参,是真贵,可是危急时候能吊命。又买了些孕妇适合的滋补品,给苏氏和自己也买了些后,直接去找人牙子。
这次选人,方小宁格外慎重,不光要有厨艺,还要聪明。会医理的没有,她选了一个京城主家犯事被抄,变卖到这里的一个老嬷嬷。
年近四十,方小宁跟她聊了几句,见过世面,说话沉稳。老爹太跳脱,不靠谱,有她看着,她也能放心些。又买了两个帮忙做点心的,还有一个跑腿,干粗活的壮汉。
如此一来,他们家,爹娘,是彻底解放双手了。
买好人,他们收拾好后,天色已晚。想着晚上赶路的危险,方小宁带着所有人,先是买买买,然后,大包小包的,去了客栈。
以后,县城的宅子也要找人收拾收拾,备点东西,偶尔过来,起码有个地落脚。自己有宅子,还住客栈,算啥事儿呀?
赵氏和苏氏,走时就知道他们可能要在县城住一晚,可真的到天黑,还没见着人,不由得又开始担心。
第二天中午,看到马车,才松口气。
“你们可算是回来啦,担心死我了。”
“不是都说了我们可能会在县城住一晚吗?”
赵氏很想说,她明白,就是忍不住。
“娘,我们买了四个人回来。”
四个呀,买就买了吧,总能用上的,左右家里够大,住的下。
新人来了,赵氏先安排他们的住处,知道有一个专门伺候她的,懵逼,她需要人伺候?跟着她反而不自在好吗?
“我不需要人伺候。”拒绝的没有一丝犹豫。、老嬷嬷带愣住,她这是还没干活就被主家嫌弃了?
“娘,你现在大个肚子,爹又不是个省心,靠得住的,身边没个人,我真不放心。嬷嬷稳重,家里的事情,下人们的活计安排,都可以交给她。有她在,最起码能图个安心。”
方有财无语,他什么时候靠不住了,闺女闭着眼睛说瞎话。
人是她买来给媳妇儿的,他没花钱,选择闭嘴。这个嬷嬷。老贵了,一个人能买三个人。再想想闺女买的一百多两的补药,嗯,他确实不是个靠得住的,没她财大气粗。
“那……行吧。”
赵氏和苏氏很像,主打一个听劝。
人留下,他们赶紧回家,太晚婆婆也会担心的。
老宋家。
宋老头躺在炕上,满目愁绪。怎么办,家里现在的进项和同村很多人家比,都比不上。他们家原来是村中富户,现在,越来越败落。
主要是很多户在宋风家干活,有收入,加上田里的出产,日子也就慢慢起来了。
他们呢,两个儿子都不愿意打散工,作坊也不收他们家的人。
最让他烦躁的,是小孙子的婚事。找了好几个媒婆,谈了好几户人家,最后都黄了。
但凡知道宋风和他们断绝关系的人家,都不愿意和他们结亲。村里他们瞧得上的,也都瞧不上他们。最让他接受不了的,是他们瞧不上的,现在也瞧不上他们。
媒婆的意思,让他们往远了娶。远了,也就是山窝窝里头,怎么配他孙子?还有俩孙女,也到了定亲的年纪,咋办呢?
村里没人接手啊!
全是因为宋风,这群子见风使舵的,怕得罪他,个个都把他们当洪水猛兽,离他们远远的。不就是为了作坊的活计吗?真是够现实的。
方小宁和宋风,最近全身心的致力于抓贼上面。对作坊的事儿特别特别上心,宋小姑怕自己打草惊蛇,按耐住自己,当全然不知情。
可是一天没抓到人,她就一天不踏实。这人也是奇了怪了,不知道是感觉到异常还是什么,始终不动。
难道,之前真是她记错了?
崔荷花回家后,就由老母伺候。原本,崔大牛是想把银子全部占为己有的,可无奈崔荷花死都不给,还说,如果他们硬要抢,她就去找里正。
无奈之下,只能先让她留下一半银子,以后再慢慢图之。
银子没到位,伙食自然也不到位,好在除了没吃好喝好,其他的,对她照顾还算妥当。主要也怕她身子坏了,以后无法继续嫁人。
他们还指望,嫁人,再收笔彩礼呢!
怎么着也是自家闺女,就伺候一个多月,还白得了一两多银子,有啥活恁赚钱,恁清闲。
崔家房子破,土墙也矮,老鳏夫趁天黑,偷偷给她送过几次吃食,鸡汤。跟她说,等半年后,他们就能走到明面上,到时候,给他生个大胖小子。
一番举动,把崔荷花感动的眼泪哗哗流。
………………
“主子,腊肠少了一根。”
“哦,是谁?”
“老邱家的儿媳妇,她把腊肠折起来,塞怀里。天冷,嘟嘟囔囔的一点都看不出来。”
“看仔细了?”
“嗯,我们的人看的真真的。”
“再等等,看看还有没其他人也偷,或者,她有没同伴。”
“嗳。下工后,我们的人也悄悄跟着她,她是直接回家,没去别处。”
“知道了。”
方小宁心里不平静,老邱家的媳妇,一直以来都以老实,能干着称,也是她选进来的第一批老员工。
平日里干活很卖力,话不多,若不是亲眼所见,怀疑再多人,她都不会怀疑。
如果她家里有什么困难,她若老实说,她也不会不帮。偷作坊的东西,算哪门子事?
听管家的意思,她家里也没啥异常,所以,是她自己手脚不干净。还有她家里人,东西拿回家,她不信他们不知道。
宋风知道是邱家的也很诧异,“她啊,怎么会是她?”
“这就叫会咬人的狗不叫。我让管家去查他们家了,看看他们到底在干嘛?想干什么。”
“知人知面不知心,这话一点不假。”
“谁说不是呢?”
管家继续派人盯梢,这事,除了宋风两口子,他们对外谁都没说,包括宋小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