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留在屋中闭关养丹不提。
大汉此刻正蹲在门外,无聊地摆弄着地上的蚂蚁。
见师父从屋中推门出来,高兴地像个孩子似的一连磕了好几个响头,然后从地上一跃而起!
“师父!您什么时候回来的?您这一走都有好几年了,可想死徒儿了!”
九尺高的肌肉大汉弯着腰,两只大手拉住师父的胳膊晃来晃去,怎么看怎么可笑!
只见师父满脸花白的胡须,清瘦但犹如童子一般的脸颊。
他伸手从腰间拽下一个葫芦,打开塞子喝了一口。
平常不离手的龙头拐棍儿也不知被收到哪里去了。
不错,他们的师父正是那位老神仙云阳子!
云阳子把眼一瞪,又好气又好笑地说:“几十岁的人了,还像小孩子一样拉拉扯扯,也不知羞!几年不见,你好像又长高了。”
说着还用手从自己头顶往徒弟身上比了比,才到胸口。
“师父,师兄咋样了?一天一宿都没动静,我还说进去看看,可又怕惊扰到他!正担心呢,就看见师父您从屋里出来了,成功了吗?”
大汉瞪着大眼,一脸关切地问个不停。
“有惊无险,也属正常!不然我也不会着急赶回来。”
云阳子似乎早就料到,大徒弟得丹会有麻烦!
“师父,你和师兄说话都一个调儿,文绉绉的!就是成了呗?”
见师父点点头,大汉搓着手一阵傻乐。
看着憨厚的徒弟关心自己师兄,云阳子心里很是开心。
两个弟子是他苦寻一百三十多年,好不容易找到的!
为让他们好好修炼,动用大神通,将两人带入这异界天地!
两个弟子虽好,但并不是他真正要找的人。
“可惜,还得回去继续寻找!”
云阳子自言自语着,双眼精光一闪,似下定了某种决心!
“师父你要找什么?徒儿帮你!”
大汉仍是双手拉着云阳子的衣袖,似害怕师父一转眼又不见了。
云阳子一笑:“徒儿,你坐下听为师说话!”说罢朝台阶上一指。
他有很多事要嘱咐这个憨徒弟,但他个子太高,就算大汉猫着腰,云阳子也得仰头说话,太费劲!
大汉听话地坐在最下边一级台阶之上,看着师父在他面前来回踱着步。
云阳子见这个憨徒弟坐在那儿,自己似乎比他也高不了多少!微笑着用手慈爱地拍了拍徒弟的大脑袋。
“第一件事,你师兄需要闭关养丹!最长十个月出头儿,师父不在身边的这些日子,期间你除了自己勤奋练功,更要格外小心守护!只要不弄出太大的动静即可,以免影响他的修炼。”
“可他期间饿了吃饭怎么办?”
“得丹之后,吃喝随心,他就是一年不吃也无妨。他要想吃喝,自会出来!”
“那他拉屎撒尿吗?”大汉不是玩笑,是真想知道!
“你做好自己的功课,别的不要管他,等你得丹后就知道啦!”
云阳子瞪了他一眼道。
“第二件事,你师兄如果出来,随时可能入定!不管他身在何地,你都要在一旁耐心守候。切不可喊动于他,功行完毕他自会醒来,你可记住啦?”
看徒弟点头,仔细看了看他的气色。
云阳子又问:“你也筑基成功了,修炼上有何疑问?”
“师父,师兄早让我把筑基诀窍背了个滚瓜烂熟!所以去年就成功筑基了!我现在每天子前午后打坐炼气,争取早日像师兄一样结丹!”
“此乃自然之道,水到渠成自会结丹!不可太过着意,不然适得其反!”
“是啊,师父!我正要问你,我现在像师兄一样勤奋,反而心里越来越烦躁!坐着坐着就想发脾气,总感觉找人打一架才能顺过气来!”
云阳子笑笑:“道之不行,在于理之不明!”
“你和你师兄天性相反,他喜静,你爱动。用功方法自然不同!”
“你可以尝试多打打拳、练练兵器,待气血活跃之后反而才能真正静下心来,这时打坐可能效果更好。”
“这叫以武入道!”
大汉似有所悟,他性情耿直,但不是痴呆,甚至悟性比一般人还要强些。
不然也不会被云阳子看中!
“那师父,我最近打坐时总是胡思乱想,有时深陷那些情景之中不能自拔,可有方法?”
“是不是筑基前杂念虽多,却很容易收心。筑基后杂念变少,但是杂念干扰之力反而更强烈了?”
“对对对……师父,和您老说的一样,你越想消灭掉它,它就越是扰乱你!”
云阳子含笑点头,看来这个徒弟果然有些悟性!
虽然比其师兄入门晚,可修炼速度还要快上一些,得益于此子心性纯良,吃饱就睡,受到不平事也是过后就忘。
人都是这样,越迷恋身外之物就越是徒增烦恼,反之则杂念越少!
“当世已如过眼云烟,你已开始化解累世遗留之念!那些是寄生于你三魂之中,俗称三尸!根深蒂固最是难除!”
“只有靠自己的心性慢慢消磨,不能着急,更不能与之纠缠!除得掉则出凡入仙!”
“师父的意思是,那些不是我今世的东西,是累世经历自己跟过来的?”
大汉挠着脸问道。他听得有点儿汗毛倒立,脸上像有蚂蚁在爬!
“虽不是你今世之念!然而和你共居一体,不是你的也是你的了。呵呵……”
这句话大汉有点儿似懂非懂。
“那师父,这种时候,我该怎么做呢?我看丹诀上也没有啊!”
“最难之事,往往用最基本之法!不管它如何闹腾,唯执一点诚意独照下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偏不倚、允执阙中!只要守得住心性,其象自消!”
大汉翻着眼想了一会儿,突然高兴地趴在地上磕起头来:“我懂了,徒儿谢师父!”
云阳子伸手扶住他:“此乃为师应尽之责,不必如此!快起来,快起来……”
云阳子教授徒弟看似散养,有时几年也不回来一趟,但自有其中道理。
先是把道理循序渐进地给你讲明白,剩下的就是让你自己亲身去做,按教你的道理去体验!
没做到位,就无法领会,更别说悟道!
悟不到一,给你讲二你也听不懂。
至于悟性,完全取决于个人,有些人看似聪慧,但就是无法理解。
有的人都说他痴傻,但在悟道上一点就透!
更有的人万中无一,天生心中有道且无师自通,俗称天才!
所缺的只是修炼的诀窍,须遇名师倾囊相授,不然再是天才也终要埋没于尘凡。
云阳子就一直在找这种人!
可是哪有那么好找?
他穿行世间近三个甲子,才寻到两个资质堪称上等的徒儿!
真是良师难遇,良木亦难寻啊!
再找上他几次!他有预感这次肯定能寻到,云阳子再次默默地下定了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