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莲依旧执着地在村里四处打听着关于那天救下建军的老者的消息。她挨家挨户地询问,那眼神中满是急切与疑惑。
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秀莲碰到了张大妈,她赶忙上前拉住张大妈的手,急切地问道:“张大妈,您还记得前几天建军溺水,有个老人救了建军那事儿不?您有没有看到那个老人啊?”
张大妈微微摇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茫然:“哎呀,秀莲啊,我这整天忙着家里那些事儿,真没注意到有这么个老者啊。”
秀莲无奈地点点头,又走向了王大爷家。敲开门后,她满脸期待地问王大爷:“王大爷,您知道不知道前几天救建军的那个老人啊?能不能给我说说他长啥样,往哪儿去了呀?”
王大爷摸着胡子,沉思了一会儿,缓缓说道:“秀莲啊,我年纪大了,记性不太好,那天我在屋里休息,没瞧见有这么个人啊。你这事儿啊,还真不好找线索。”
望着那一个个否定的答复,秀莲不禁暗自思忖:难道真的是有神人相助?这个念头在她心中越发强烈,可又找不到任何合理的解释,这让她满心都是疑惑,如同被一团迷雾笼罩着,看不清真相。
与此同时,福生和翠兰听闻了铁牛溺水的惊险之事,心急火燎地便往秀莲家赶去。路上,翠兰焦急地对福生说:“福生啊,你说这孩子怎么就出了这么档子事儿呢?可别出啥大事啊。”
福生紧皱着眉头,加快了脚步,边跑边说:“唉,谁知道啊。现在就盼着建军没事儿。咱得赶紧去看看。”
一进秀莲家的门,福生急切地询问秀莲:“秀莲,建军现在怎么样了?有没有伤到哪儿啊?”
秀莲赶忙迎上来,擦了擦眼角的泪花,说道:“哥,你们来了。建军现在好多了,就是受了点惊吓。”
翠兰心疼地拉过建军的手,仔细端详着,嘴里还不住地念叨着:“哎呀,这可真是吓死人了,以后可得小心点儿啊,可不能再让家里人这么揪心了。”
福生也在一旁重重地点头,目光中满是关切,他对建军说:“建军啊,以后可不能再自己一个人去水库了,知道不?这多危险啊。”
建军乖巧地点点头:“知道了,舅舅。”
他们还不忘叮嘱秀莲:“秀莲啊,以后俩孩子的事情,你可得千万放在心上,不能有一丁点儿的马虎。这孩子啊,就是家里的宝,得护好了。”
秀莲连忙点头应是,眼睛里闪烁着感激的泪花:“放心吧,哥,我肯定会多留意的。”
当福生和翠兰听说那位救人的老者在救完人后便离奇失踪,两人也不禁露出诧异的神情。
福生疑惑地说:“这事儿可真是奇怪啊,翠兰,你说这老人救完人怎么就没影了呢?”
翠兰皱着眉头,思索着说:“我也觉得奇怪。咱在这村里生活了这么多年,以前还真没遇到过这种事情。”
福生挠了挠头,感慨道:“或许真是有神人相助呢。这冥冥之中啊,说不定是有什么保佑。”
翠兰也附和着说:“是啊,不管怎么样,孩子没事就好,这就是最大的福气了。”
时光匆匆,转眼间,立秋悄然来临。田野里的庄稼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金色的波浪,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福生望着那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心中也燃起了新的希望和计划。他对翠兰说:“翠兰啊,你看这庄稼长得多好啊,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等收秋过后,我打算把房子粉刷一番,争取今年春节能在新房里面过年。”
翠兰眼睛一亮,笑着说:“那敢情好啊,福生。咱这房子也该好好收拾收拾了。到时候,雪白的墙壁,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在新房里过春节,多好啊。”
福生笑着点点头:“嗯,我也是这么想的。咱得把这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
收秋后,福生望着那堆积如山的玉米、红薯、花生等粮食,心中满是感慨。这些都是一家人辛苦劳作的成果啊。他仔细地将这些粮食分了分,留了一部分作为一家人的口粮,那是生活的基本保障。剩下的,他便不辞辛劳地用担子挑着,来到了热闹的镇上售卖。家里那一片郁郁葱葱的菜地里产出的新鲜蔬菜,也被他定期带到镇上去卖,那鲜嫩欲滴的模样,引得不少人驻足购买。
若是有空余的时间,福生还会和他爹一起,背着背篓,踏入那神秘幽深的山里采摘草药。山里的空气清新宜人,弥漫着各种草药独特的香气。他们穿梭在茂密的树林间,仔细寻找着那些珍贵的草药,只为了能多挣些钱,早点把那沉重的负债还清,然后再攒些钱把那有些破旧的房子好好粉刷一番。
一天傍晚,福生和翠兰坐在院子里,望着天空中闪烁的星星,谈论着家里的生计。
翠兰叹了口气说:“福生啊,你说咱们这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好过起来呀?每天这么辛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把债还清。”
福生轻轻握住翠兰的手,安慰道:“兰啊,我知道你辛苦。不过咱只要不放弃,总会有出头之日的。你看,咱这粮食和菜卖了也能有点收入,再加上爹和我去山里采药,慢慢还上债应该没问题的。”
翠兰微微点头:“嗯,我也相信只要咱们一家人齐心,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是这房子啊,也该好好粉刷一下了,住得也舒心些。”
福生笑着说:“我也正想着呢,等把负债还得差不多了,就攒钱粉刷房子,再做些新家具。”
经过一家四口人的齐心奋斗,翠兰精心饲养的猪到了年底也长得膘肥体壮,那圆润的身躯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丰收。还有那一群活泼的鸡鸭,也都长得肥美健壮,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了。这样一来,家里便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福生开始满心期待地计划着找工人来粉刷房子的事儿。他盘算着要买哪些刷房子的材料和工具,想象着房子粉刷后焕然一新的模样,心里就充满了希望。
除了粉刷房子,接下来还要做家具,购置合适的木材。这些可都需要不少钱啊,福生不禁皱起了眉头,一声叹息从他的口中缓缓吐出,心里满是忧愁,不知道这钱该从哪儿去弄。
翠兰看着福生愁眉不展的样子,灵机一动,提议道:“福生,要不咱们卖衣服吧?之前我去县城的时候,看到那里的衣服可不便宜,一身就得好几十块钱呢。要是咱们能批发点衣服回来卖,说不定能赚不少钱呢。”
福生微微摇头,皱着眉头说:“兰啊,我有点担心。你还记得铁牛之前的事儿吗?他进的那些衣服被奸商坑了,以次充好,最后根本卖不出去,还赔了不少钱呢。”
翠兰想了想,说:“那咱们就自己做衣服吧,这样我还能学一门手艺呢。而且咱们自己做的,质量有保证,肯定能卖得出去。”
福生思忖了一下,说道:“可以是可以,但是自己做衣服太慢了。你会很辛苦的。每天除了照顾孩子,还要做衣服,我心疼你啊。”
翠兰却满不在乎地说:“辛苦倒没什么,只要能尽快把负债还了,再苦再累我也愿意。咱们现在就是要多想想办法赚钱,不能光等着日子慢慢变好啊。”
两人商量了许久,却还是没有个确定的结果。
次日,天还未亮透,福生便挑起担子,带着自家种的新鲜蔬菜前往镇上。在镇上,他有自己固定的客源,那些老顾客们总是早早地就等着他的蔬菜呢。还有一些熟络的客人,大家见面总是亲切地打着招呼,聊上几句家常。
一位老顾客笑着对福生说:“福生啊,你这菜总是又新鲜又水灵,我就喜欢买你家的。”
福生也笑着回应:“多谢您照顾我生意,我家的菜都是精心种的,放心吃。”
在这愉快的谈话间,福生不经意间了解到,现在县城里很多人家的生活那叫一个富足啊!家里都有了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自行车等各种新奇的玩意儿。那些人有稳定的工作,大多在厂里上班,生活过得十分惬意。
福生还听说有一家制作纽扣的厂子,因为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次品,所以很多次品都被扔在了厂子附近。福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就像点燃了一盏明灯,开始仔细地盘算起来。如果把这些扣子捡回来,然后让翠兰用在做衣服上,或者转手卖给那些需要的人,应该也能赚些钱吧。
回家后,福生便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翠兰。
福生兴奋地说:“翠兰,我跟你说啊,我今天在镇上听说有个纽扣厂,他们厂子里有很多次品扣子都扔在附近。咱们要是去把那些扣子捡回来,说不定能赚点钱呢。”
翠兰一听,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满心的欢喜,说道:“那太好了呀,有免费的扣子,咱们可以用来做衣服,成本不就低了很多嘛。”
福生点头说:“嗯,我也是这么想的。就算不做衣服,转手卖给需要的人,也能有点收入。”
翠兰说道:“那咱们明天就去捡扣子吧。”
福生说:“行,不过咱们得把孩子安排好。”
次日,翠兰把两个孩子郑重地交给公公和婆婆,然后便和福生一起朝着那家钮扣厂走去。一路上,他们满怀期待,想象着能捡到许多扣子,然后换来一笔不错的收入。
到了钮扣厂,两人便开始认真地捡拾扣子。这些扣子款式新颖,颜色多种类,可选择性很大。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他们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俩人齐心协力捡了半袋子扣子,仿佛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带着一天的收获,他们满心喜悦地回家了。
第二天天还未亮,福生和翠兰又早早地来到了钮扣厂。他们刚弯下腰准备捡扣子,就看见厂门口的保安在四处巡视,发现他们后,便准备驱赶他们。
福生有些不解地问道:“大哥,这些都是不要的扣子,为啥不让人捡呢?咱们捡回去也能废物利用啊。”
保安严肃地说:“这是厂里的规定,不许随便捡。”
保安不由分说,把俩人带到了厂里。厂长听闻此事后,询问了他们的来意。
厂长坐在办公桌后,看着福生和翠兰,问道:“你们为什么要捡这些扣子啊?”
福生诚恳地说:“厂长,我们家里条件不好,还欠着债呢。想着这些扣子扔了也是浪费,要是能捡回去卖点钱或者做点小生意,也能改善一下生活。”
厂长听了,微微点头,思考了一会儿说:“厂里有规定,即使残次品也不能随意给别人;这样吧,你们愿意花点钱把这些次品扣子买下来吗?价格可以给你们低一些。”
福生和翠兰对视了一眼,福生连忙说道:“愿意愿意,太感谢您了,厂长。”
最终,双方达成了这个协议,以低价买入这些残次品纽扣,而且数量很大,定期来取货。
协议达成后,福生便开始四处寻找售卖纽扣的出路。他发现服装店、裁缝店等地方,都是需要这些纽扣。
阳光明媚的一天,福生兴高采烈地走进了一家装修精致的服装店。他满脸笑容,热情地对着正在忙碌的老板喊道:“老板您好呀!请问您这儿需不需要纽扣呢?我这里可是有不少漂亮的纽扣哦,而且价格非常实惠呢!”
听到声音,裁缝店的老板停下手中的活儿,抬起头看向福生手里拿着的那包纽扣。他接过袋子,仔细端详着里面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扣子,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微微点头说道:“嗯,看起来质量倒是还不错,不过这价格嘛……”
福生连忙凑上前去,信誓旦旦地保证道:“老板您放心,我的价格绝对是市场最低价啦!”看到老板似乎有些心动,福生还进一步解释说:“这些纽扣都是我精心挑选出来的,品质上乘,款式新颖,如果您大量进货的话,我还能给您更优惠的价格呢!”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裁缝店的老板最终决定先少量购进一些试试水,表示如果后续使用效果良好,再考虑增加进货量。福生听后欣喜若狂,感激涕零地说道:“真是太感谢您了,老板!您真是个爽快人。以后要是我再有什么好货,肯定第一时间就来找您!”
就这样,福生满心欢喜地离开了这家服装店。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不辞辛劳地奔波于镇里的其他服装店和裁缝店之间,不厌其烦地向每一个店主推销自己的纽扣。有时候甚至还要跑到县城去拓展业务,虽然路途遥远,但一想到能够把生意做大做强,福生便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令人欣慰的是,通过福生的不懈努力,越来越多的店家开始接受并认可他所提供的这些纽扣。它们不仅美观实用,而且价格公道合理,深受消费者们的喜爱。随着订单数量不断增加,福生的生活也逐渐变得富裕起来,而他那颗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心,则始终未曾改变过。
经过这样一番来回周转,福生发现这确实是个赚钱的好法子,而且可比养鸡鸭赚钱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