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何出此言?”虽然此时的曹操还是跟着袁绍混的小弟,但是袁绍却有点反感这个曹操。当初自己建议何进招外兵入京的时候,曹操就站出来反对。现在自己排斥刘忠的时候,他曹孟德还出来反对。这曹孟德到底是何居心呢?
“那刘忠也曾为我西园校尉之一,那时操和刘忠有过几次交往,因此深知此人并非只会谄媚惑主的小人!”曹操见袁绍问自己,知道袁绍可能不高兴,但仍然不打算说假话。“刘忠此人,妄图掌控朝廷大权的心思或许有之,但绝非小人!”
对于曹操的话,袁绍非常不以为然。那刘忠是不是小人,和我袁绍有什么关系呢?我袁绍忌惮的是这刘忠有掌大权的心思,还有掌大权的能力。袁绍心中如此想,嘴上说出来的却是另一番说辞:“孟德此言差矣!那刘忠是何等人,我岂能不知?阴差阳错救了圣驾,却说是高祖托梦。如此言论,便是居心不良!在座诸位皆是朝廷忠良之士,那高祖为何偏偏托梦给他刘忠?”
“今日在圣驾面前,还质疑我禁军将士的忠诚,到底是何居心?听崔毅老大人说,陛下和陈留王还欲让那刘忠出任大将军,这岂能是朝廷之福?”说到这里,袁绍一掌拍在了桌案上:“陛下年幼,一时被那刘忠迷惑。我等皆为朝廷忠臣,绝不允许那刘忠窃取朝廷大权!”
“袁将军,以你之见,我们该怎么办呢?”下面有人问道。
“诸位,南军虎贲、羽林,已经为那刘忠窃取。我等北军、西园诸军要精诚团结,免得军权被那刘忠窃取。”袁绍目前虽然是司隶校尉,位高权重。但在军队里也不过是西园八校尉之一,只敢说一个精诚团结。
“不如我等皆上奏,奏请陛下命袁将军为卫将军,统领北军、西园各营。如此便可名正言顺和那刘忠抗衡,岂不美哉?”西园右校尉淳于琼早就投靠了袁家,趁此机会便开始为袁绍摇旗呐喊。
“哎!淳于将军不可胡说!袁绍何德何能可为卫将军?”袁绍嘴上推辞,心里对淳于琼是极为欣赏。袁绍绝非不在乎官职之人。在三国历史上,袁绍组织讨董联军时,曾经自号车骑将军,可是比卫将军还要高一级。
不过这卫将军已经不小了,在东汉军队的体系中,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大将军、车骑将军,是掌管京师禁卫军,可以开府建衙、自置官属,自行招募和任用僚属的。
“不过大将军故去,我京师禁军群龙无首,确实需要有人来担当大任。咱们不妨议一议,谁能够站出来担当大任,我袁绍绝对鼎力支持,绝无二心!”
众人见袁绍如此说,知道袁绍已对淳于琼的提议动心。在座的各位谁有你袁绍位高权重?谁有你袁绍声名赫赫?谁有你袁绍家世显赫?于是纷纷表态,要上表保奏袁绍为卫将军。
刘忠在安排好了宫中宿卫、军中诸事之后,终于有时间回到刘焉的府邸,拜见了大兄刘范。由于刘焉远在益州,刘范以大兄的身份,让刘忠置产业另过。兄弟二人还谈到了羽林的问题,那刘范虽然为羽林中郎将,却早已被架空。如今自家义兄为虎贲中郎将,顶头上司光禄勋崔毅又为自家人,刘范表态保证能够拿回军权。
在十常侍之乱,皇帝北狩还宫之后,京师洛阳看起来平静了下来,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崔毅、刘忠、刘范联手拿下了虎贲、羽林、羽林左右监的实权,再加上张飞率3000破虏军步卒到达京师,目前一共掌控着万余人,负责皇帝的宿卫和洛阳各城门的防守。
袁绍在北军、西园军的集体奏请,一些世家大族的推波助澜下,如愿以偿的坐上了卫将军的位子,并且掌管了北军五校和西园八校,同样负责皇帝及京城的保卫工作。
只不过由于皇帝更加相信刘忠,袁绍虽然官职、军职高于刘忠,却也拿刘忠没有什么办法。刘忠还是掌控着洛阳的城门和皇宫的守卫,看起来更加的显赫。
祸国阉竖已诛,外兵停止入京,就地返回的诏令已下达。外兵接诏之后的反应也不相同。大多数外兵诏令一到,就开始回返。丁原接诏之后,原地驻扎,观望形势。而那董卓接诏之后,丝毫不加理会,依然向着洛阳进发。
“卫将军,机会来了!”淳于琼向袁绍进言道:“陛下降诏让外兵返回,那李忠的破虏军也是外兵,如何还能留在京师?这岂不是抗旨不遵吗?我们何不借此机会,再将那刘忠赶回幽州去呢?”
“那刘忠已经是虎贲中郎将,已经是禁军序列?如何能将他赶回幽州?”
“卫将军,那刘忠是虎贲中郎将不假,可他麾下的破虏军不是禁军!还有那高顺、赵云、张飞之辈也不是禁军将领!若是把他们赶出京师,那刘忠岂不成了没爪的老虎?到时候还不是随便将军拿捏?”淳于琼嘿嘿笑道,显得十分的猥琐。
淳于琼一番话,让袁绍陷入了沉思之中。皇帝确实有诏让外兵返回,破虏军自然不能例外。袁绍肯定让外兵返回的诏书必行是刘忠蛊惑皇帝下的,只是不知道刘忠为何会忽视了自己的破虏营也是外兵,这中间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圈套。
“若是那刘忠不奉诏又如何?或者那刘忠再找皇帝讨要一纸诏书,令破虏营暂留京师协助防务,我等又能如何?”袁绍知道皇帝对刘忠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此时刘忠想要找个合法留在京师的借口绝对不难。
“卫将军,此事说难也不难!只要我们做好保密工作,到时候突然发难,就由不得他刘忠了!”
“不妥,不妥!”袁绍怦然心动,但是还有顾忌:“那刘忠可不是张让那帮蠢货!皇帝可是在刘忠的掌握之中,如果皇帝不许,难不成我们还敢强来不成?那不成了逆臣了?”
“此事也容易!”淳于琼趴在袁绍的耳边低语了起来。
“此计甚妙!但事关重大,我也不能做主。”袁绍听完之后面有难色:“我需和家中商议,再做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