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是普度众生,一个是众生平等,它们并不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这和世界文化是一致的。”
“世界文化不了解,但是,他们知道为什么上战场,为谁打仗,打仗的目的是什么,所以才用心去练。”
“知道奋斗的目标,而且为了目标可以牺牲自己,这样的军队就会战无不胜。”
“哪有战无不胜的事情啊,只是放弃名利,不受世俗观念左右,就会积极想出胜利的方法。”
“众生平等作为目标,其实就是以九州解放迎来全人类的解放,打败反动势力,不再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与掠夺,最起码,九州人民都能站起来,堂堂正正的走在世界前列。”
“对啊,近一百年来,洋夷掠夺我九州,割让土地,掠夺银两,杀害老百姓,不都是在欺负九州老百姓吗?我们的军队,就是要驱逐这些世界上的罪恶势力,让老百姓扬眉吐气的站起来,人人富裕,人人平等,人人高高兴兴。”
“连长的见解太高明了,可以做哲学家了。”
“啊,哲学家?那就算了吧,我看第一步就是与玉帅联手,打败接受英美与白熊国支持的叛军,把这些势力赶出九州,恢复九州国土,让老百姓过上不再受欺负的好日子。”
汉禹面对学生兵,毫无保留的说出来了自己的看法。
“连长 ,不,还是叫你团长吧,…~”
“打住,还是叫连长吧,这是正式的名称,不可以胡乱改的,容易招来事端。”
“奥 ,连长,你觉得玉帅能成功,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的。你可别生气。”
另一位学生说:
“玉帅的人品不容怀疑,他坚持不纳妾就是非常让人佩服的,他的想法非常好,而且决心也很大,但是,我看,他带兵的方式有问题,成功的可能性不是十分大。”
“奥,说说看。”
“他急于完成驱逐洋夷,也就是帝国主义势力,结果就收纳了各种各样的地方部队,其实这些人并没有什么大的理想,也没有连长这样的胸怀,多数是有奶便是娘的东西,于是每一次出征快要成功的时候,总是有部下接受某一个帝国主义的利益毫不犹豫的出卖他,背后捅刀子。没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这才是导致他每一次都功败垂成的根源。”
“对,这个说法我赞成。那么,南方的叛军你怎么看?”
“他们啊, 也是好几股力量的组合,属于临时凑合,与玉帅的组成差不多。只是,他们面前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夺取正朔的位置。但是,一旦目标达成或者接近达成,很快就会起内斗。”
“奥看起来这些人都是难以拯救九州,以你们的世界眼光看,怎么才能实现真正众生平等的目标呢?”
“具体的,我们也不清楚,感觉就是要有追求消灭专治,实现人人都幸福这个理想的一群人聚在一起共同努力才行,现在这样一盘散沙,人人为自己是不可能的。”
“好,你们的新文化真不错,值得在部队推广。这样吧,小吴,你负责组建一个新的排,班也行,让他们一起工作,传播一下新文化,起码要人人识字。”
“这个没有问题,汤达人他们早就想到部队去,不想再干火头军了。”
“好。你们也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这样文弱的身体,是受不了战场残酷环境的。这个事,让德林负责,他的武功好,脾气也柔和,能和文化人处到一块。”
“我们这个排有多少人啊,该不是一个营的规模吧。”
“先按照二百人安排吧 ,看你们的领军情况,如果一个月后颇有建树的话,继续扩充。”
“半个营了,我们能行吗?”
“小吴会协助你们的 ,放开自己 ,好好锻炼自己,我要看一个月后的面貌,尤其是你们自己的面貌,到时候还会重用的。”
两坛酒对于十几个人来说,就是一点润肠剂,根本没有觉得喝,就已经干了。
汉禹送他们出门,自己回去休息。
这些天他太累了,在省城几乎是日夜颠倒,根本得不到休息,现在又得到了宝贝一样的学生兵,一番交谈,仿佛看到了一个新世界,安顿好他们,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一下了。
回到禅房,还是趺坐,但是,今天的他怎么也宁静不下来。
与大漠军,与茶帮,与柳师长,几次交锋都是胜利,但是,他知道这不是结果,而是开始。
几个学生的话深深触动了他。
只有明确的理想或目标的军队,才会战无不胜,而且他们对玉帅的分析,又是那么透彻,也是与住持的探讨一样的结论,可是他们又提出了世界大同,驱逐专制,解放九州的观点,又让他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这个认知,比柳师长和住持他们的认知 深度,好像更大一些。
想来想去,他更加静不下来,干脆出去走走吧。
外面的树叶开始枯黄,草叶也在瑟瑟发抖,叶尖变黄,一片金色世界。秋风渐起,那些干枯的的树叶不断飘落下来。
别看现在是一片荒凉,到了明年,又会是一个新的天地,一片生机勃勃的天地,这就是规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如果战事连绵不断,还会有这样的景象吗?那岂不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吗?
军队上反反复复的打来打去,老百姓流离失所,明年会怎么过呢?
他想起了在路上遇到带信回茂林寺的难民,也不知道现在的情况怎么了,就信步走了过去,想看看他们现在的生活情况。
执事僧正带人在打扫庭院里的落叶,看到汉禹到来,停下工作,赶紧合十问候。
汉禹回礼,走到跟前一看,却是门锁高挂,禁不住问道,:
“他们一家人呢?”
“雄关城战斗结束以后,他们就回家了,说是挂念家里的土地和祖坟,不敢过分在外逗留。寺里给了他们回家的粮食和药品、衣物,现在应该早就到家了。”
“奥,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