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没几天,张六一就从北直隶杀到了大宁,不过没带兵来,只带了几十名护卫。
“都尉,你可坑惨我了。我好不容易在北直隶成家立业,宅子也有了,田产也有了,你咋把我调这鬼地方来了。”张六一哭丧着脸向赵辉诉苦。
赵辉呲牙奸笑道:“儿童,你别这样小家子气。你看这大宁,城外的土地何止万顷?到时候我随你挑!”
张六一抱怨道:“这大宁弃地好几十年了,有田没有佃户种也没用啊。”
“哎呀,不要着急慢慢来。皇上志在扫平大漠,到时候大宁有的是人。你跟着我一起打仗,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立下不世功勋,我请皇上封你为骑车将军!”
张六一一脸郁闷。
“都尉你别耍我,那什么骑车将军,那叫车骑将军!”
赵辉恍然大悟,“啊对对对,记错了记错了!车骑将军!我记得汉朝的卫青打匈奴立了功就封的这个名号。”
“咱大明没这个封号!”张六一无语道。
“是吗?啊哈哈。”赵辉尴尬地笑了笑,又绞尽脑汁想了想道,“那就封嫖妓将军好了!”
张六一一脸黑线,小声道:“都尉,那念镖骑将军。”
赵辉嘿嘿一笑,掩饰过去。
“你看,皇上要征讨草原,少说大宁也要调来七八个卫,你先来,就可以挑房子、挑田地。晚来的就只能拿别人挑剩下的。等以后立了功劳,我不会亏待你滴。”赵辉给张六一做思想工作,让他回去动员全卫官兵,尽快收拾收拾,搬家到大宁来。
天气日渐寒冷,地冻天寒,赵辉也不去城外瞎转悠了,猫在室内烤火。
“太宗皇帝真是,干嘛要迁都来北方,冷死个人了。要我当皇……帝的内阁大学士,说死了也要阻止迁都。”赵辉一个人自言自语道,完全忘了当时他可是极力赞同迁都的。
现在他越来越了解明军后,他已经有了更客观的认识。如果不是朱棣靖难,明朝在北部边境的防御会更有梯度,也就用不着天子守国门了。
忽有卫兵来报:“启禀督帅,泰宁卫指挥佥事火儿赤台求见。”
赵辉请他进来。
火儿赤台道明了来意,原来,他归顺明军时只带走了一部分牧民,泰宁卫的其余牧民跟着泰宁卫指挥使脱火赤跑了,与朵颜卫沆瀣一气,共同对抗大明。可是不出意外被明军暴打了一顿,丢失了大部分物资,这下过冬困难了,牧民们便又来求火儿赤台。
火儿赤台当然不会放过吞并部众的这个机会,便来求赵辉给点粮食,好让牧民们度过这个冬天。
“冬天来了,我们官军粮食运输也很不容易,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哪有多余的借给你啊。”赵辉很为难。
火儿赤台急忙道:“我们买!我们拿毛皮、毛毡来换。”
赵辉心里有点不屑,那些什么毛皮毛毡之类的,在内地销量挺差的,卖不出价格,自然是兴趣缺缺了。
架不住火儿赤台万般恳求,赵辉勉强答应先看看泰宁卫的皮货。
毛皮什么的还可以,但毛毡就比较磕碜了。毛毡是牧民们用羊毛贴在一起捶打出来的,又硬又膻。这玩意除了“骚鞑子”没人愿意用,在内地几乎没人要。
赵辉用两根手指捏起来了一张毛毡,看了看又扔了回去。
“大人,这毛毡用来御寒可暖和了,放在屋顶或者铺在家里,都保暖得很。我们用毛毡做成衣服的内衬,就是暴雪天也冻不死。”火儿赤台见赵辉看不上,急忙安利他们的产品。
“我们汉人不用毛毡,那玩意又不是羊毛衫……”赵辉突然灵光乍现。
“对啊!”这个时代还没有羊毛衫,如果能把蒙古人的羊毛做成羊毛衫的话……
赵辉十分欣喜,命人叫了几个会纺纱的军匠来,又让火儿赤台弄几斤羊毛来,当即命人纺起毛线。
明军卫所制度有诸多弊端,但有一点好,那就是跟生产建设兵团一样,拥有各种工种的人才,军中各种军匠一应俱全。
朱瞻基在赵辉的建议下,废除了轮班工匠,但仍旧维持了军匠制度,不得不承认军匠还是很有必要的。
军匠在羊毛里挑挑拣拣,回禀道:“启禀督帅,这些羊毛粗粗细细,很难纺成线啊!不堪用!”
火儿赤台一脸尴尬,又命人搬来几十斤的羊毛,几十个军匠在其中挑了两三斤细羊毛出来。这才开始纺线。
过了半天,总算纺出来了二两毛线。
赵辉喜道:“好好好,没有比我更懂毛线!”接着又命人传来几个老婆子,让他们试着用羊毛线织成巾帕。
织完的成品果然有几分后世羊毛衫的内味了,赵辉差点喜极而泣。
“我终于可以造出来和 21 世纪一模一样的东西了。”赵辉暗自高兴。
接下来,赵辉便让火儿赤台发动他的牧民们,男的剪羊毛,女的纺线织毛衣,忙得不亦乐乎。
按蒙古人制作毛毡的技术,他们清洗完的羊毛很不干净,赵辉便拨了几百斤草木灰让他们用来清洗羊毛。
因为草木灰水中含有碱,可以中和掉羊毛上的油脂,洗出来的羊毛更干净。
不过目前泰宁卫的羊毛还有个硬伤,那就是羊毛产量低、毛还粗细不一,很难应用于大规模生产,得想办法帮泰宁卫改良羊种才行。
赵辉写信给杨荣,他叫杨荣就应该对“羊绒”有所了解才对,问问他大明有没有毛又长又细的羊,有的话弄几只过来。
如果将来蒙古人都去养羊、织羊毛衫了,那不比用刀枪征讨方便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