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真真嘴角一挑:“不行,我偏要走着,然后让你开车接我!”
罗建国板着脸说:“傻丫头,大家都骑自行车了,你却要搞特殊化,不骑车的话哪还有集体主义精神?”
叶真真笑着回应道:“好吧,为了响应建国同志的团结号召,我这就去骑车!”
这一幕被刚从保城归来的刘光齐夫妇瞧见。
刘光齐迅速记住了罗建国所说的话。
尽管他们好久没在四合院,但模仿罗建国已经成为刘光齐下意识的行为。
他妻子唐美玲好奇地盯着罗建国的方向:“光齐,你怎么老朝那边看,遇见熟人了?”
刘光齐点点头答道:“就是我常跟你说的那个罗建国,我离开的时候他就已经是领导了。
这么多年过去,看他这样,应该是混得不错。”
唐美玲应和道:“那件毛呢中山装和三接头皮鞋可不是普通人买得起的。
你觉得你爸能想办法搞到自行车票吗?要不不行的话,我们就找这位罗建国帮忙试试?”
刘光齐回答:“我爸在四九城有些人脉关系,应该可以办到。
再说了,虽然罗建国确实升任了领导干部,但这自行车票的事连我父亲都未必能解决,还是让老爷子出面活动活动吧,更靠谱些。”
唐美玲赞同地点点头。
她父亲毕竟是个有头有脸的老领导,远非像罗建国这样的年轻干部能相提并论的。
送完孙女的叶老正返回家,碰到了罗小点。
罗小点才踏入家门,罗卿就带着一条红色连衣裙进来了:“小点,还在气爸爸呀?你看,爸爸给你买了什么?”
他意识到刚才打了女儿下手有点重,所以特地买了一条新裙子想安抚情绪不稳定的她,可是小姑娘死活不愿意出屋。
“小点还没停止哭泣呢。”
罗卿心疼不已。
“她脾气从小就执拗得很,只要哭起来就不容易停住。”
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他急忙买回礼物回来哄她开心。
郝彬如在一旁笑呵呵地说:“其实早已不哭了。”
这番话令罗卿一脸诧异:“怎么回事呢?”
她补充说明:“叶老已经带她找大哥哥去了,还顺便给她买了新衣服,所以快叫你闺女出来让爸比看看。”
听后,罗小点欢快地从屋里跑了出来。
目睹此情景后,罗卿苦笑不已:“这小点喜欢上哪个大哥哥了,买的裙子跟我挑的一模一样!”
郝彬如轻轻笑出了声:“无怪乎会那么喜爱它。
你们父女俩审美观太像了!打扮一下的确蛮好看的,”
她说。
“这下倒好,我们两人都买同样的裙子,不如我去退货吧,两套实在是太浪费资源了。”
刘海中家里传来二大妈的大嗓门声。
她对着刘光齐赞叹道,“哎呦,光齐啊,你现在成了大干部啦,穿的衣服可都是高级货哦。”
刘海中脸上难得地露出一抹微笑:“光齐,这次回来可真不容易。
爸爸真是高兴啊!稍后我就让你弟弟清理屋子,让你们俩在家中住得舒舒服服的。
我们一家人好好团圆过年吧!”
刘光齐的媳妇唐美玲望着那间狭窄的房间,眼神里充满不满,她暗暗给刘光齐递了个眼色。
刘光齐连忙说:“爸,这次回来有两件事,第一是告诉你个好消息,我升职了;第二嘛,我希望您能给我买一辆自行车。”
听到这里,刘光天突然怒气冲冲:“你还好意思呢?爸当时为了你掏空了积蓄,结果你就一走了之,在外当上门女婿,去年春节连家都不回,还害得老爸为这生病两次。
现在倒好,回家就是要自行车?你要点脸成吗?”
见状,刘海中立刻喝止:“光天,你怎么对你大哥说话呢?快去收拾屋子,今天你们就在客厅凑合一晚。”
刘光天和刘光福敢怒不敢言,满脸憋屈地回到了屋内。
刘光福小声嘀咕着:“哥,这家里也就咱俩最倒霉,全为大哥掏空家底,咱兄弟两个啥好处都没捞到。”
“嘘……听哥哥说什么。”
刘光齐继续说:“爸,您也明白,当领导干部就得有那个派头。
其他干部都有自行车,而我现在只能步行出席活动。
这样看起来多不像话啊?别人会以为我在搞特殊化,不讲团结,缺乏集体精神。
这不利于我的事业发展和家族门面。”
刘海中听着儿子的话,感到惊讶,他发现自己这个儿子竟也有了罗建国的气势,言语之间显得颇具水准。
“光齐,你说得有道理。
厂里的几个徒弟和老工友们还有些关系网可以动用一下。
先别忙着离开,在家里坐下等几天,我四处帮您张罗下,也许就能弄来一辆自行车。”
“谢谢爸!”
刘光齐感激地说。
于是这对夫妇便在这四合院里住了下来,二大爷刘海中和大妈满脸欣慰,走起路来都带上了几分轻盈的步伐。
与此同时,罗慧珍在家里地窖忙活的时候碰到了回来的女儿罗建国。
“妈,刚刚听到邻居家传来欢声笑语,二大爷家是不是有什么喜庆的事呀?”
罗建国问道。
“哦,原来是因为光齐他们夫妻回来过年了,听说是为了孝敬老人呢。”
沈欣欣听了也发表感想:“这么说,二大爷没白疼爱他的大儿子,还是挺尽孝道的。”
林水桃笑着解释道:“其实你也看错了,刘家对老大教育最为反感的人不是刘光天和光福而是光齐自己。”
面对林水桃的一席话,沈欣欣不解问,“这是怎么回事?”
罗慧珍插话进来,“很简单,不外乎就是缺钱或者缺少些什么东西来找借口罢了”
。
对此,罗建国表示赞赏,并感叹这个时代,一位带着三个孩子还能生活下来的单亲妈妈果然看得认真透彻,对于人品的洞察力非常精准。
无论如何,这次刘光齐的到来确实大大提升了两位老人大爷和大妈面子上的光彩。
每天,刘海中带着刘光齐在四合院转一圈后,再去外面跑腿购物和送东西。
刘光齐四处打听、费尽周折,想求一张自行车票,可就是毫无结果。
唐美玲渐渐不耐烦了。
住在刘家的日子里,她每天不是被二大妈叫去收拾屋子,就是干各种杂活,从未受过这样的委屈。
“光齐,你爸到底能不能搞到那辆自行车啊?我们过年要回家,不能耽误了啊!”
唐美玲忍不住抱怨。
这几天下来,刘光齐陪着父亲四处奔波,腰都快弯成了一张弓,却依旧没有任何眉目。
“我也搞不懂,不过我爸说,他有个徒弟现在在学校当大学生,深得校领导的信任。
当时这个徒弟上大学的钱还是我父亲出的呢。
我想或许有戏,再等等吧!”
刘光齐解释道。
唐美玲只能勉强同意继续等待。
为了缓和情绪,刘光齐提议带她在四合院里逛逛,“这个院子挺别致的。”
作为年轻领导干部,刘光齐也想着要在院子里展示一下自己的地位。
刚走进前院,便遇见了从肉联厂回来的孙大林,手里还提着给罗建国家买的猪下水。
“哎呀,孙大林很久不见!你身体还好吗?”
刘光齐打趣地说。
但孙大林淡淡瞥了他一眼,就径直走往后院去了。
刘光齐有些摸不着头脑,问三婆婆:“三大妈,孙大林是怎么了,变哑巴了吗?”
三婆婆笑着说:“哪里话!自从病好后,他就去肉联厂做工了。
每个月收入不菲,做得好还有奖金。
很多人家肉票不够,都来找他买些便宜猪肉和猪下水。”
这让刘光齐大跌眼镜。
才几天工夫,这四合院的变化太大了。
孙家人以前被称为最贫穷的一户,如今居然能进入待遇优厚的肉联厂做工了?
接着,刘光齐转身走向老林家。
“老林叔,您这是去哪里?”
见老林回答要去打扫街道,他又追问:“听说连你也有了工作?不是一直在打零工吗?”
三婆婆笑道:“是啊!老林成了街道清洁工,虽然是正式职工拿固定工资。
还有桃子,现在已经是在供销社卖货了。”
听这话,唐美玲惊讶万分——自家身为干部的家庭当年都没门路进供销社,连哥哥也没进去,这里竟然已经如此“神通广大”
了。
忽然听到“叮铃铛”
一声响,许大茂推着自行车进门。
这一幕更是让他目瞪口呆——原来罗建国有自行车就够意外了,没想到许大茂也有。
而自己辛苦奔波,仍无结果,不由得心中暗恨:这世界变化真大,什么人在什么样的机会里都可以崭露头角啊。
“哟,这不是刘光齐吗?怎么不老老实实当你的领导干部,跑回来干什么?”
刘光齐哼了一声:“许大茂你这坏蛋,还敢说我,谁的自行车啊?”
许大茂恼怒地说:“小子,你信不信我收拾你!这自行车是我正正经经过正规渠道买的,钢印都看得见。
我还有一辆自行车执照呢!”
这下子,刘光齐愣住了。
原来四合院现在已经这么厉害了吗?早知道这样他何必去保城做什么?
“许大茂,你的自行车票还有吗?卖我一张吧!”
刘光齐央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