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伟杰胸前别着的那朵大红花更是为其增添了几分喜气洋洋之感。
当钟伟杰到达兆元家的四合院时,尚海艳已经等候多时。
随后,他小心翼翼地将新娘扶入车内,并招呼娘家人一起上车。
接着,浩浩荡荡的迎亲车队缓缓启动,朝着钟伟杰家的四合院驶去。
一路上,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投来羡慕祝福的目光。
当一行人终于抵达钟伟杰家时,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绚丽多彩的花炮声骤然响起,仿佛要将这喜庆的氛围传递给每一个角落。
新娘尚海艳身穿着一袭洁白如雪的婚纱,宛如仙子下凡一般美丽动人。
她手捧着娇艳欲滴的鲜花,在新郎钟伟杰的贴心陪伴下,缓缓地步入了庭院。
此时的婚礼现场布置得美轮美奂,温馨而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
只见那红色的绸缎如瀑布般从屋檐垂下,随风轻轻摇曳;红色的喜联整齐地张贴在墙壁两侧,上面用金色的墨汁书写着吉祥如意的话语;一个个红色的囍字更是像盛开的花朵一样,挂满了整个庭院,让人感受到无尽的喜悦与幸福。
前来参加婚礼的宾客们也都精心打扮过,他们身着各式各样的中山装和列宁装,显得既庄重又精神焕发。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其中饱含着对这对新人深深的祝福之情。
大家在这座充满欢乐气氛的小院子里稍作停留后,不知不觉便到了中饭时间。
于是,新人们再次坐上装饰精美的婚车,前往“兆氏厨房”继续举行盛大的婚礼仪式。
在婚礼上,新郎和新娘深情对望,彼此眼中只有对方的身影。
接着,他们郑重地交换了代表永恒爱情的戒指,许下相伴一生的誓言。
在亲朋好友们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两人携手走到了一个巨大的双层蛋糕前。
这个蛋糕制作精美,上面点缀着一朵朵栩栩如生的奶油花朵,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新郎新娘一起拿起刀具,轻轻地切下第一刀,共同开启了属于他们未来生活的甜蜜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新娘尚海艳如今已接近高龄产妇的年龄,而这个即将诞生的宝宝对于年逾五十的钟伟杰来说无疑是无比珍贵的礼物。
因此,婚礼仪式完成后,尚海艳换上了大红的中式喜服,与钟伟杰一起敬酒,午饭过后,宾客们都非常体贴地没有过多打扰这对新婚夫妇,让他们能够享受片刻宁静的二人世界。
这些宾客大多来自“兆氏食品厂”和“兆氏厨房”,因为工作关系相互熟悉。
所以,用过午餐之后,他们纷纷自觉地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继续投入到忙碌的日常工作之中。
在这个热闹非凡的日子里,林芳芳、许淑慧以及龚先进的媳妇柳芳齐心协力,将四合院中的所有事务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从精心布置的场地到细致入微的宾客接待,每一个环节都展现出她们的用心与热情。
终于,随着最后一位客人满意地离去,这场盛大而温馨的婚礼圆满落幕。
京城婚礼结束后的次日清晨,阳光洒在大地上,给人带来一丝温暖与希望。
钟伟杰和尚海艳手牵着手,带着父母以及哥哥一同踏上了返回金阳县的火车。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心中满怀着对即将到来的回门宴的期待。
与此同时,因为钟伟杰暂时离开京城回到金阳县,原本就忙碌不堪的京城工作顿时变得更加繁重起来。
然而,这并没有让兆元感到丝毫畏惧或退缩。相反,他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之中。
一方面,京城正在积极筹备“兆氏厨房京城第五、第六分店”的开业事宜。
从选址到店面装修,再到人员招聘与培训,每一项任务都需要兆元亲自把关,确保万无一失。另一方面,“兆氏厨房湖州第一分店”的改建工程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兆元频繁往返于各个工地之间,监督施工进度,解决突发问题,力求让新店铺能够尽快以崭新的面貌迎接顾客。
尽管工作如此繁忙,但兆元依然会忙里偷闲,利用为数不多的闲暇时光前往古董街淘宝。
对于他来说,收藏古董不仅是一种兴趣爱好,更是一种投资方式。
每当他手中有了余钱,便毫不犹豫地将其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或者珍贵的古董字画。这种行为既满足了他内心深处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也为他的财富积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林芳芳主要承担着将兆元购置回来的物品妥善保管起来的重任。
在过去的数年里,她已然成为了一名资深的藏品保存行家。
每一次,她都会不辞辛劳地前往那些字画店铺,虚心求教各种各样关于古董字画保存的窍门和技巧。
经过这些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与经验积累,毫不夸张地讲,她已经算得上是半个此领域的专家了。
此时的沪城,天空格外湛蓝,阳光倾洒而下,使得整个城市沐浴在一片温暖而明亮的光芒之中。就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温海峰手里提着两瓶酒,率先来到了村支书温庚辉的家中。
还没等走进院门,温海峰那热情洋溢的声音便传了过来:
“庚辉叔,有点事儿想请教一下您呐!”
话音未落,他人已迈进门槛,并顺手递给温庚辉一根香烟。
接过香烟后,温庚辉微笑着说道:
“哟呵,海峰啊,今天可真是稀客呀!快进来坐,说说看,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你大老远跑来找我呀?”
说着,他悠然自得地点燃了手中的香烟,深深吸了一口。
温海峰也不客气,径直走到屋内坐下,开门见山地问道:
“庚辉叔,我就是想来问问,咱们江边那块老是容易进水的滩地能不能出售啊?”
听到这话,温庚辉微微皱起眉头,疑惑地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