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乾隆正在看书,李玉示意进忠换茶。
不一会儿进忠端着一盏茶放在乾隆手边,李玉看到那茶盏,看向进忠皱了皱眉。
进忠却是退到门边站好没有看李玉,乾隆看了会儿书,准备喝茶,却发现杯子不一样。
他放下书,打量着茶杯问:“这是谁换的?”
进忠连忙上前跪下:“皇上恕罪,是奴才听了您昨天念的诗自作主张换的,请皇上责罚。”
乾隆来了兴趣笑问:“哦?那首诗?”
进忠微微抬头怯生生的看了一眼乾隆,回道:“就是那句‘琢瓷作鼎碧、碧于水,削、削’”
进忠一副想不起来的样子,乾隆嫌弃的接道:“削银为叶轻如纸”
进忠连忙点头:“对对对,奴才愚笨,这过一晚就不记得了。”
乾隆笑了笑看向茶杯问:“你明白这诗的意思?”
进忠讪笑:“奴才大字不识几个哪懂这些,这不是听您读出来就死记硬背下来,然后找人问了意思。”
乾隆赞赏的看了他一眼道:“确实是龙泉瓷,你还挺有心。”
进忠连忙趴下:“皇上学识渊博高雅闲淡,对古诗书画多有研究,尽显雅人深致,令人心生敬仰,奴才在皇上身边伺候也想沾沾文气,出去才不给万岁爷丢脸。”
乾隆拍着腿哈哈大笑,指着进忠道:“你这奴才,这话也是找人学的吧。不错不错。”
进忠故作扭捏道:“被皇上看出来了?”
乾隆笑着摇头:“就你那文采,能说出这几个词也是不容易了。”
他抬抬手:“行了,起吧。”
“嗻”
进忠乖乖起身退到门口站定,期间抬眼看了一下李玉,就见他正盯着自己。
进忠低头躬身做讨饶样,一副自己知道错了的样子。
李玉这才微微摇头不再看他。
没人看到进忠那微微扬起的嘴角。
中元节家宴那天,进忠带人来瓷器库搬瓷器。
蒋和越见他一身蓝色蟒袍,惊讶后瞬间了然,上前两步低头躬身道:
“给进忠公公请安。”
进忠抿嘴笑了一下,故作高傲道:“起吧小福子。”
蒋和越抬头看向进忠,两人相视一笑。
自从上次对于靠山的谈心后,两人似乎有了默契。
进忠吩咐小太监去搬瓷器,自己站在旁边和蒋和越一边核对一边聊天。
进忠小声道:“那曹公公你小心些,那是个变态的腌臜玩意儿。”
说着他打量了一下蒋和越皱眉:“你模样这几天一个变,以后少出去招惹人。”
蒋和越摸摸脸:“有这么夸张吗?”
进忠不搭话,而是提醒道:“小爷刚进宫那年,认识一个小太监,名字不记得了,就记得他长相似女子般精致”
说着他看了一眼蒋和越,继续道:“听说他在送东西的路上失踪了,管事刚开始找了半天,后来就改口说没这个人。”
蒋和越还在听发现他没下文了,转头疑惑:“没了?”
进忠点头:“对啊,人没了。”
蒋和越皱眉,没再说话,专心工作。
进忠瞟了一眼蒋和越的脸色,勾了勾嘴角。
中元节除了宫内家宴,还有花灯。
等事情忙完,木根和木水想出去看花灯,又怕被贺公公骂,便死乞白赖的拉上蒋和越。
等出来木根左右看看:“今年都没那么热闹了。”
自从禁了对食,太监都没以前活跃了,这次花灯会自然有一些没心思逛了。
逛了一会儿木水觉得没意思,提议去御膳房买点儿吃的回去。
经过乾清宫时看到里面灯火通明,蒋和越想到进忠,家宴结束还要伺候乾隆休息才能睡下。
在御膳房买吃食时他多买了一些,单独放了一份。
瓷器库离养心殿很近,等到时间差不多,蒋和越将温在炉子上的吃食装好去了养心殿庑房。
看着小太监给自己指的进忠的庑房,黑灯瞎火的一看就知道人没回来。
转身走了几步,就听到几个脚步声。
蒋和越看到进忠和几个小太监一起走来,站到柱子旁低头等着人走近。
进忠看到自己门廊下站着个人,板着脸走近一看,那身姿一眼就知道是谁。
“小福子,你怎么在这儿?”
蒋和越微微躬身:“小的给公公送吃食。”
进忠让几个小太监去休息,自己打开门让蒋和越进来。
点上油灯,蒋和越将食盒里还冒着热气的吃食取出来摆好。
进忠取下头上的红缨帽放好,看着桌上冒着热气的饭菜笑道:“小爷还真饿了,正想着怎么填点儿肚子。”
蒋和越放好饭菜就和进忠道别:“吃完收食盒里,明天我过来取。”
进忠连忙拉住他:“怎的就这样走了,留下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