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解,此前的朝廷并不重视民间海上贸易,只是一味收税,但是曹浪却知道这个的重要性。
海贸必须由自己统领,管控,才能利益最大化。
海关由萧何管理,商会由唐广德管理,官民合作才能让这个海贸事业做得更好。
等唐广德走后,曹浪马上对萧何道:“萧大人除了哥哥开放海贸一事,我还有一件事情需要你去办。”
萧何听后道:“主公请讲!”
“我要你组建一支海军舰队!”萧何一听有些傻眼:“海军?是说水军吗?”
“不是水军,是海军!”曹浪纠正道:“海上贸易固然重要,但是海上的秩序需要管理。”
“所以我想要组建一支海军舰队,不仅可以帮助商队快速打通贸易航线,还能加强我军对海外岛屿的控制。”
萧何皱了皱眉,思索片刻后道:“可是主公,现在我们的敌人是中原地带的各方诸侯,发展海军舰队,必然会削弱我军前线的力量。”
“海外四方皆是蛮夷,海上舰队并不需要太多人!”曹浪道:“前期我只需五千海军兵卒,再加上百艘海船即可!”
“海上贸易我不想只局限于南海诸岛,我还想让海军去更远的地方看看。”
萧何看曹浪似乎心意已决,也不再劝阻:“那我便下去试试!”
“对了!”曹浪提醒道:“可在沿海郡县,招募懂水性,懂航海的好手加入军中,一定要留意一个叫做郑和的人!”
“郑和?”萧何更是疑惑了,前面还能明白,可这个郑和是什么呢?
“去办就好!”曹浪没有过多解释,按照萧何的能力去办这个事情,自己并不担心。
只要能够找到这个郑和,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
又经过多日对两年发展规划的完善后,第一版规划成功完成。
并且由两年规划变成了一个两年一个十年规划!
前两年曹浪要停止一切对外战争,只防御不进攻。这两年期间全力发展训练军队,并培养将官素质。
让岳飞在樊阳建立樊阳军校,让所有校尉以上的将士去军校当中轮流进修。
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战术,研究兵法。
除了校尉将军外,普通的士兵们也要学习知识,不过对于士兵来说要求变不会那么高,只需要会认识简单的字并且会写就可以。
出了军队外,李世民负责的育才局也需要在这个期间完成在海州碣州两地开设百所学校的计划,争取实现全民教育。
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曹浪还拉着李世民和萧何李白这些文化人,开始研究起了对汉字的简化工作。
面对操练的这个提议,李世民和萧何起初是反对的,倒是李白洒脱大方认为此举可行。
经过曹浪和他们的一通辩论之后,终于还是说通了李世民萧何他们,汉字简化确实有利于全民扫盲的工作。
前两年是进行各项改革的初期阶段,这个阶段的最重要任务就是打造稳定的社会。
让百姓安居乐业,远离战争,还要大力发展农业鼓励开荒。
如此一来便可以极大程度上吸引各地流民而来,极大的增加人口数量。
而十年规划则是,在前两年的规划取得成功的情况下,要在十年后实现百姓都能吃饱穿暖,有书读有钱花的基本目标。
看到这个规划,萧何李世民都对曹浪的想法感觉到了不可思议。
从古至今,从来没有人就有这些想法。
不过萧何他们都是聪明人,一点就通。
也知道了如果这个计划实现,红巾军将会是所有诸侯当中最强大的存在。
半个月后,萧何按照曹浪的指示,已经开始着手组建海军舰队。
命人在沿海郡县张贴告示,招募懂水性、熟悉航海的能人异士。
令萧何意外的是,还真有一位名叫郑和的年轻人前来投靠。萧何不敢怠慢,立即将郑和带到曹浪面前。
曹浪见到郑和时,心中既惊讶又欣喜。
眼前的郑和并非想象当中的宦官,而是一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身材挺拔,目光坚毅,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沉稳与自信。
经过一番交谈,曹浪了解到,郑和自幼随父亲出海经商,对航海知识了如指掌,熟悉南洋诸岛的风土人情,甚至对更远的海域也有所耳闻。
“郑和,你对航海如此精通,可愿为我红巾军效力?”曹浪直截了当地问道。
郑和拱手行礼,语气坚定:“草民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在临来之前,郑和就已经有听萧何说过这些,早已有了准备,这是不知道曹浪是如何知道自己的。
曹浪满意地点了点头,当即任命郑和为海军舰队的舰长,负责继续筹备五千人的海军舰队:“郑和,我让你负责组建的海军舰队是我红巾军未来的重要力量,也是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你虽然年轻,但我相信你能胜任。”
郑和肃然应道:“主公放心,郑和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册封完了郑和的官职后,他一上任就全身心投入到海军舰队的筹备工作中。
亲自挑选船员,设计舰船,制定航海训练计划,甚至还绘制了一份详细的南洋海域地图。
曹浪对郑和的表现十分满意,也多次去了海边视察了,海军舰队组建得如火如荼,因此曹浪还让萧何多给郑和调拨了一些资金。
除了海军舰队,曹浪的两年十年规划也在稳步推进。
几个月时间,岳飞在樊阳建立的军校已经开始运作,校尉以上的将领们轮流进修,学习兵法战术和文化知识,普通士兵也在接受基础的识字教育,大大提升红巾军所有兵卒的整体素质。
李世民负责的育才局也在海州和碣州两地开设了数十所学校,吸引了大量百姓的子女入学。
曹浪提出的汉字简化方案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终于初步成型,并且很快初见成效,却是有利于普通人的学习效率。
农业方面,曹浪在原本的规划上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开荒的政策,吸引了大量各地因为战乱而来的流民到海州碣州定居,农田数量极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