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田野里满是忙碌的身影。
这次分工还是知青和社员分开的。知青点又分了后院和前院,但赵松不知道想什么,他要和前院的一起。
等三天后赵松后面后悔了,他之前以为前院老知青多,做活就快,没想到秋收期间不封顶的工分,前院老知青每天还要偷点懒,拿的工分最多就是平时的满工分。
在晒场上有十三个人比较吸引人注意,从头到脚包起来,后院新来的三人有点局促不安,宁舒怡等人是面色如常,社员的讨论一律自动过滤掉。
周景岩带着加进来的郑芝芝和秦思景,秦思钰一共十三人来到指定工分地。
“我们今天这块玉米地是平时满工分的地,收完了还可以额外要地。我们这样分工,最开始我们留三个男知青砍玉米杆。其余人掰玉米,等多了我们几个男知青背玉米放在小推车,并推到晒场。”
周景岩停顿一下又说:“后面我们根据进度调整。”
所有人全钻进玉米地,凉快是凉快,可不注意玉米叶容易打到脸,所有人庆幸自己十几人做了全副武装。
在秋收时间少说话,节省体力。每天中午女知青两两去做饭,再提到地里去,这样可以多收一点,也能多休息一会,晚上大家分工做饭,烧水洗澡。
宁舒怡和周韵雪最无语的是,谢霞和冯夏掰玉米都能把自己弄伤。
考虑到她们不会用镰刀,就安排掰玉米,掰玉米已经是比较轻松的。
结果两人掰了一会觉得太累,感觉割玉米杆要轻松一点 ,死活都要割玉米,老知青李青青教的时候又不注意听。割玉米杆还不专心。
现在秋收说是累,可如果都不一头扎进去收,后面一旦遇上天气变了,那抢收才叫真的要人命。
谢霞和冯夏割的慢,还抱怨。两人时不时的聊天,这不把腿割伤了。
宁舒怡和周韵雪把药分在两个药箱,还各做一个临时账本。哪怕掰玉米也不会让药箱离开自己视线。
听到隔壁工分地传来有人受伤了,宁舒怡和周韵雪一起过去。碰见过来的刘盼睇知青,她说是两个人受伤。
等到了看两人受伤的腿,呃,都不知道怎么说了,比割破皮深那么一点点。
大队长也过来看了伤口也无语了,这点伤口也要大呼小叫的,这不是耽搁收玉米嘛!
“宁知青,小周知青,你们俩快速帮她处理一下。谢知青,冯知青,你们那点伤上点止血药,回去休息半天,明天继续上工。”
谢霞又潸然泪下的说:“大队长,我们都受伤了,还要上工啊。”
大队长不惯她们俩人,“不上工就没有粮食,没粮食饿死了我们大队也不负责。而且秋收期间只要是能动的都得上工。
就你们俩的腿受了点伤,不用药过不了几天就能好,给你们半天假已经是看在你们是刚来的新知青。”
大队长说完看了还围成一圈的知青,“你们还不抓紧时间,是想晚上加班加点是吧!”
看热闹的前院知青一想到晚上还得加班,一哄而散,各忙各的,不再看受伤二人组。
宁舒怡让周韵雪在一旁休息,自己帮两人清洗消毒后问:“我这里有两种止血的药粉,加三七的1元,换药也是也元一次,不加三七的5毛,效果就是好的快慢问题。
哦,你们如果想要消炎药,五分钱一颗。”
宁舒怡说完等她们的选择,谢霞和冯夏选的五毛钱的止血药 ,四颗消炎药。
宁舒怡给伤口上药,周韵雪接过钱,并做好记录,让她们俩签字。
“好了,今晚可以不用洗澡,回去想偶吧。”
至于她们回不回去就和自己俩人没关系。宁舒怡和周韵雪又参加秋收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