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整个成都分为三个部分,北小城、南小城和锦官城。锦官城这个部分比较出名,所有很多时候也用锦官城代指成都。
三个部分连接到一起就是完整的成都城。
北小城是整个刘备势力的政治中心,所有的官署衙门等都在此地。南小城则是商业中心。至于锦官城,其实是为了发展成都的纺织业。
西汉时,成都织锦业已极为繁荣,成为朝廷重要贡赋来源。为管理织锦生产与调拨,朝廷在成都专门设置 “锦官”,并在城西南筑起 “锦官城”。
刘备入蜀之后,在刘平等人的推动下,进一步对成都进行了扩建。整体面积,比之前大了大概三分之一。
锦官城虽然名字没变,但是除了织棉生产之外,还有茶叶、漆器、琉璃、金银器四个新的产业。
也就是说,如今成都的支柱产业,有五个。
并且依托着成都成熟的技术条件,产业蓬勃发展,还能够辐射周边,相关的配套产业,也发展的非常不错。
每年产生的利益非常巨大。
“这五个产业,你算放出来?”
丞相班房,刘平的办公室里,刘备一脸意外的看着刘平。
刘平点点头:“如今财政已经平稳,可以将这五个产业放出来一部分,跟那些世家做交换。”
“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吗?”刘备点点头,继续问道。
“拿出来五成,跟他们谈。”刘平讲出了自己的想法:“有他们介入的话,咱们的成本其实是降低的。”
“某跟荀彧等人做过测算,整体税收不会有太多的下降。”
“这样也好,你打算先跟哪几家谈?”刘备又问道。
两人正在商量的,是拿这五个产业的利益,跟世家做交换的。那个建议世家出去建国的政策,一直推行的不太顺利,都在观望,等着看王淦那边的日后的情况。
但是,世家这个事儿还是要先解决。
刘平就想到拿目前这几个非常赚钱的产业,跟世家做交换。
产业本身在谁手里并不重要,反正最终收益都是刘备势力内部的。让世家多挣点钱,也没什么,只要世家能把土地和人口交出来就行了。
“成都这几个世家肯定要谈的,凉州那边也要有。目前计划,先谈十家出来。”刘平回了刘备的问题。
“也好。”刘备对刘平的决定没啥意见。
“先谈张家。”刘平又说道:“张家两兄弟对大兄你忠心耿耿,倒是好谈一些。”
倒不是刘平避重就轻,而是想先打开一个缺口。一但跟张家谈妥了,有了张家打样,其他的世家就更好谈一些。
刘备想了一下说道:“需要某出面吗?”
刘平摇摇头:“这事儿您不用出面,就算谈崩了,您也可以从中斡旋。”
“好,那你打算合适跟张家谈?”刘备又问道。
“就这一两日。”刘平给刘备续了茶水,继续说道:“张家本就做着丝绸的买卖,而且跟衙门也有合作。这两天户部那边会跟他们谈明年的合作问题,某跟户部知会过了,到时候会喊着张家兄弟,直接来某这儿谈。”
“具体的某就不问了,你肯定能处理好,但是某有一个要求。”刘备喝了一口茶,笑着说道,
看到刘备一脸笑容,刘平有些好奇:“什么要求?”
“给糜家留一点。”刘备说的大大方方的,刘平甚至都没觉得刘备是在给自己小孩儿舅要好处。
“可以。”刘平直接答应下来。
这倒是让刘备感到意外了。其实他就是说说试试的,两人相处这么多年了。他很清楚,刘平在正事儿上是极为有原则,
既然说了是拿出来给世家交换利益的,那就不可能用在他处。
但,刘平同意了,没有任何犹豫的同意了。
“某也有一个问题,这是您自己想给糜家争取的还是?”刘平直接问道。
刘备被问的有些懵回道:“这不是为了阿斗嘛,主要是想给阿斗置办点儿体己的产业。这事儿也知会过糜家兄弟了,他们都同意的。”
他们肯定同意啊,现在刘封基本上没机会了,刘禅只要不出问题后面肯定是要接班的。
别说刘备主动给刘禅置办产业了,就算刘备啥也不做,他们糜家也会给刘禅想办法的。
“原来如此。”刘平点点头,
刘备反而好奇了,问道:“某还以为你会反对的呢?”
刘平笑了笑:“某为什么反对?阿斗可是我侄子。”
刘备闻言哈哈哈大笑起来。
刘平跟着笑。
其实刘平不反对的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增强刘禅的实力。刘封那边刘平等人已经放弃了。虽然刘封还经常给刘平写信。
但这没有用,政治斗争和个人情感,刘平还是分的清楚的,
就算刘备不说,刘平也会想办法提高刘禅的影响力。眼下不管刘备是故意为之还只是因为单纯的喜爱在刘平看来都无所谓。
先把刘禅的实力给抬起来再说。
………
丞相府议事厅内。
张松正在跟荀悦抱怨着:“这种场合喊某过来不合适吧?而且今年怎么还需要丞相出面啊?什么情况?”
荀悦面带微笑的看着张松,道:“待会儿你自己问丞相不就行了?今年你们家派谁来的?”
“一个表兄弟。”张松回道:“每年不都是他吗?总不能张家人自己来吧?这种生意上的事儿,都是他们在做。”
世家向来如此,耕读都是本家人,但也不会一点儿不做生意,做生意就找外姓人。
张家就是如此,张家的生意就交给了外姓人。比方说他的表兄弟,妻族甚至是小妾的兄弟等。
负责丝绸业务的,是张松的一个表哥。关系不算太近,姓王,名叫王欣。
张家的丝绸做的非常不错,不论是产业规模还是质量都是上上之选。而且在刘平的推动下,张家是第一个开始尝试建立工厂,定制统一生产标准的。
只不过效果一般,张松一直觉得是自己没搞懂工厂该怎么搞,也想过直接去问刘平。但是自从加入刘备势力以后,哪还有时间啊。
“你说的倒也对。”荀悦能理解张松的说法:“今天过来这边,就是要谈你们家那个丝绸生意的事儿。”
“丞相打算把丝绸跟盐铁酒一样收回官营了?”张松第一反应就是这个。
荀悦摇摇头,笑着说道:“你想什么呢?不是这个,对你们来说是好事儿。”
“好事儿?”张松来了兴趣:“说说看说说看。”
“这可不能说,一会儿丞相来了以后,自会告诉你的。”荀悦打起了哑迷。
两人说话的时候,刘平正在听诸葛亮的汇报:“张家目前所拥有的耕地一共有二百余顷,至于藏匿的人口这个没法统计,但是这么多耕地,需要的佃农不会少的。”
诸葛亮继续说道:“除了耕地之外,张家涉足的产业也好多,其中规模最大的便是丝绸。每年大概有五千万钱的收入。”
“这么多?”刘平有些意外了。
“不都是现钱。”诸葛亮解释了一句。
刘平点头:“好,某清楚了,他们人都到吗?”
“已经到了。”
“随某同去。”
议事厅,刘平进来的时候就看到荀悦和张松两个人正在跟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交代着什么。一旁的诸葛亮小声介绍着,这人名叫王欣,是张家丝绸行业的负责人。
“丞相。”众人见礼。
刘平摆摆手,示意众人坐下。
各自落座以后,刘平开口说道:“这一次之所以把诸位喊到这里,其实就是有件事跟诸位聊聊。”
“如今成都的丝绸生意,大家也都清楚了,某就不多说了。喊你们过来,是想问一下,你们张家有没有兴趣进一步扩大丝绸生意。”
“嗯?”张松愣了一下,随后问道:“丞相此言何意?”
“字面意思,别紧张。”刘平摆摆手道:“某打算让出来两成官营的份额给你们,你们要吗?”
官营的丝绸规模,两成份额几乎就是张家丝绸规模的四五倍了。当然规模归规模盈利是盈利,可是这足够吸引人了。
王欣几乎瞬间就激动了。如果不是他做不了主,他立刻就想答应下来。
一旁的张松也知道着其中利益巨大。家里的丝绸生意有多挣钱他也是清楚的。
但是心动归心动,张松却也清楚,刘平能拿出来这么大的利益,那他要的东西肯定就更多。
“不知道丞相有什么需要张家做的呢?”张松开口问道。
刘平也不兜圈子直接说道:“耕地,人口。”
听到这四个字,王欣都不激动了。叫他都很清楚,土地和那些佃农对一个大家族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张松的反应却很平静。事实上刘平在说要给两成丝绸官营的时候,张松就在猜刘平要什么。
而且很快就猜了个大概出来。刘平所求的东西就是土地和人口。
按照刘平的说法,土地是如今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人是目前最大的生产力,只有两者相结合国家才能稳定,社会才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