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都不打算救援荆州,但是刘备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大家都正儿八经的商量着该怎么帮刘表缓解压力。
最终定下来的是,上庸那边做出向汝南进军的态势,给袁术压力。剩下的水师,成建制的还有一万来号人,随时支援荆州水师。
当然了,打仗这种事儿,哪有一定能成功的呢?不管是关羽还是荀封,都很清楚,这所谓的支援刘表就是演戏,他们重心肯定是要放到刘琦身上的。
其实有时候,刘平很能理解,为什么古代的皇帝都称孤道寡,生性多疑。看这一次就知道了,刘备麾下的这些忠心耿耿的大臣们,连交流都没有,就能达成默契,演了刘备一回。
回去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
刘平到家门口才想起来,白天的那个案子的事情。琢磨着明天去刑部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按道理来说一个普通妇女的生死,刘平可以不在意的。但他总觉得这里面有问题。
而且问题还不小。
一边想着,一边进门,刚进门皇甫黛君就迎了上来。
“郎君,今日有人送来了一块鹿肉,虫娘正料理着呢。”皇甫黛君一脸高兴的对进门的刘平说道。
刘平听了也很高兴。
鹿肉可是大补。
“谁送来的?”刘平笑着问道。
“是三爷托人送来的。”皇甫黛君回道。
“翼德?”刘平有些纳闷:“他在长安,怎么送来的?”
就算是冬天,但是从长安到成都,这一路上过来,什么肉也该臭了。
“是他家里在成都打到的呢,所以便送了过来。”皇甫黛君又说道:“说是之前去长安的时候,交代下来的。”
刘平这才想起来,年初张飞回来述职的时候,他跟张飞提过这事儿,没想到张飞还真当回事了。
“翼德不错。”刘平乐呵呵的说道。
夫妻两人一起往里走,刚到饭厅,就看到虫娘已经端了一个砂锅上来,里面是冒着热气的鹿肉汤。
见此,刘平将张刘氏的事儿,放到了一旁,专心吃饭。
大补了一番之后,刘平干脆让两人都去了自己的卧房,携手入房,解衣就寝。
或跪或坐,或躺或卧。
双人箫声起,玉棒压金颜,鸳鸯被里成双夜,残冬春却来。
翌日一早,刘平起的稍稍有些晚了,小跑着来到班房,立刻就让诸葛亮去把李参和王累喊过来。
本来打算去刑部的,路上又觉得,出了这种纰漏,还是得让他们过来。
诸葛亮闻言,立刻去请两人。
董川则走了过来,道:“丞相,新衙门的事儿属下已经知道了。”
刘平见他提起这个事儿,便说道:“去某班房说吧。”
来到自己的办公室,两人相对而坐,董川开始泡茶,刘平则开口说道:“这差事不错,本来某打算明年让你去地方上历练一番的,做上一任太守。积累一些地方上的实务经验。”
“如今大王安排你去新衙门,倒也合适。”
董川点点头,将泡好的茶推给刘平,然后道:“不知道丞相有什么要交代的吗?”
刘平喝了一口,笑着道:“没什么。子游你的能力某还是非常相信的,德然也是个好相处的,没啥好交代的。”
“新衙门的名字已经定下来了。”董川又道:“吏部那边的意思就直接叫后勤部,简单好记。”
“后勤部的尚书,就是渔阳侯了。侍郎分别是某,还有王优兄以及文若。”
听到荀彧的名字,刘平有些意外:“文若也去新衙门?”
“挂名。”董川回道:“文若不参与新衙门的工作,就是挂个名,领俸禄用的。”
刘平点点头,知道这肯定是刘备的手笔,也没有继续再问。
后勤部除了尚书,侍郎之外也有员外郎的职位,刘德然从刘琦那忽悠过来的魏延就是其中的之一。
当然了,地方各个屯田兵营,新兵营等等,该是什么编制还是什么编制,各级将领都没有太大的变动。
而且后勤部也不是纯粹的文官集团,所有人身上都要挂着军衔的。董川作为后勤部的侍郎,从品级上来说,等同于都督府的指挥同知。
不过他不可能领这么高的军衔,降一级,指挥佥事。
“明年要去新衙门了,手里的工作别忘了交接。”刘平又提醒了一句。
董川颔首,道:“已经逐步交接给孔明了。”
“哎?”刘平觉得有些好玩:“某记得孔明现在既要跟礼部、吏部对接,还要跟蜀郡合作,现在再接了你的活,他忙得过来吗?”
事实上,诸葛亮还是刘平跟刘备的对接人,刘平的贴身大秘。
整个丞相班房卷王第一人。
而现在的诸葛亮,仅仅只有十六岁。
“额。。。忙得过来吧。”董川有些不确定的说道:“孔明看起来好像没觉得有什么。”
“算了,这事儿先不提。”刘平摆摆手:“你做好准备就行。对了,怎么就你自己,王优呢?”
“还在兵部那边交接。”
“他的工作交接给谁的?”刘平又问了一句。
“也是孔明,兵部那边交接完之后,就会找孔明。”董川说到这里,已经意识到了不对劲。
好像他们所有人都觉得诸葛亮有精力、有能力接手自己的工作。
刘平听了,既觉得好笑,又觉得无语,道:“行了,这事儿某跟孔明说。”
“喏!”
按照刘平的判断来说,他手底下的这五个主要培养的人才,在内政能力上来说,张既和董川是第一档的。如果是游戏的话,这两个人现在的内政能力已经成长到了九十一二的水平。
其次就是诸葛亮和马良两个人,都在八十五左右。
最低的是司马懿,有个八十点。
当然,这就是刘平给他们的评判,一种习惯性的行为,不代表任何东西。
董川离开后没多久,诸葛亮领着李参和王累两人过来了。
刘平示意两人坐下来,然后把张刘氏的卷宗推到两人跟前:“两位,这张刘氏死刑一案是怎么回事?”
两人闻言都是一愣,没想到刘平找他们来就为了这事儿。难不成这张刘氏还有刘平的关系不成?
但这肯定不可能,要说她有简雍的关系,那还有点儿可信度。
简雍:“作者,你特么…”
两人没有说什么,而是先看了看卷宗。看完以后两人对视一眼,都愣住了。
“你俩这是什么意思?”刘平眯着眼睛看向两人。
“这是刑部送来的?”李参开口问道。
刘平被他给问的笑了起来,回道:“盖着你刑部的大印呢,你说呢?”
李参其实看到了刑部的大印,也看到了自己的私印。可问题的关键在于,他对这个案子一点儿印象也没有。
准确的说对这个案子死刑复核这个流程没印象,张刘氏的案子,牵扯到十三条人命,李参作为刑部目前实际的一把手肯定是知道的。
可正因为知道他才奇怪。
这案子应该打回去重审了。
“张刘氏的案子,已经打回去重新审理了,这个死刑复核某去李侍郎都未见过。”一旁的王累开口说道。
听到王累的话,李参脸上露出苦笑。他不理解,王累这种直性子的人,怎么适合做官啊?
张刘氏这个死刑复核,他跟王累两人最好的做法就是认下来,然后找个人顶包。因为这事儿还没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随便找个说得过去的借口就行了,刘平的目的也不是找他们茬,仅仅只是对这案子的调查有疑惑罢了。
但是王累这句话一说出来,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他李参,王累两人的刑部出了大问题。
要么就是两人玩忽职守把大印随意给下面的人,要么就是刑部的大印被人复制了,还用来干扰司法。
这两个不管哪一个被证实了,他们俩在刑部的日子都到头了。
刘平听到王累的话,眼睛都睁大了,问道;“没见过是什么意思?你们刑部的大印做不了假吧?”
王累摇摇头:“的确是刑部的大印,但这卷宗没见过,定然是假的,一定是有人构陷。”
你别说了啊,现在就是你在构陷咱们俩啊!!!!
李参在心里大吼,恨不得把王累的嘴巴给缝上。
刘平愣愣的看着王累,有些不知道怎么接话。他看了一眼李参,道:“刑部这种地方,怎么可能有人作假呢,一些疏忽没事儿的,你们多多注意就是。”
听到刘平的话,知道他是在给台阶,李参给了一个感激的眼神道:“吾等失职,还请丞相责罚。”
王累却不愿意了,大声说道:“实非吾等疏忽,这卷宗吾等就没见过!李侍郎,你见过吗?”
活爹,别说了啊!
李参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刘平给李参一个我也没办法的眼神,然后对王累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是有人制作了这份假卷宗,还用了假的印章,还将这卷宗混到了刑部的卷宗一起交到了丞相班房是吗?”
“应是如此。”王累有些气愤:“丞相放心,三天之内某定然会找到此人!”
累了,毁灭吧。
李参已经不想说什么了。
“那既然如此,就给你三天。”刘平语气很平淡。
“喏!”王累中气十足。
李参则给了刘平一个眼神,刘平微微摇头。
这刑部,李参是干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