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外,自昨日宋瑾下旨之后,赵国公泰禾便连夜在京营之中点起兵马,率先向宁吉赶去。而户部和吏部也随后将民役与粮草抽调完毕,准备随后将粮草送到宁吉去。
羽翎卫走的十分隐蔽,京中只有少许人知晓徐元禄兵败被围的消息。一切的纷争似乎与京城的众人没有丝毫的关系。
内城中,苏温言一行三人在热闹的街道上走着,不时购买一些新奇的小玩意,三人就这样有悠闲的在城中闲逛。
三人漫步在街道上,琼京的繁华尽收眼底。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他们偶尔驻足观赏,或者低声交谈,享受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
当三人街道上行走至一处名为“墨宝阁”的画坊前时,苏温言的脚步不禁放慢了。他抬头望去,只见画坊的幌子上写着“墨宝阁”三个大字,字体古朴典雅。门楣上挂着几幅画作,笔墨之间流露出浓厚的古朴气息。
苏温言微微颔首,示意沈虎和雅竹跟随自己进入画坊。一进门,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画坊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画作,有山水、花鸟、人物,画作有好有坏,各有不同,其中也不乏前朝或者如今书法大家的真迹。
苏温言漫步在画坊中,目光在画作间游移。他的手指轻轻拂过一幅山水画,感受着那细腻的笔触和流畅的线条。
其中一幅山水画尤为引人注目。画面上,远山如黛,层峦叠嶂,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山巅之上,几株苍松翠柏傲然挺立,它们的枝叶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仿佛在低语着岁月的沧桑。山脚下,一条清澈的溪流蜿蜒而过,水面波光粼粼,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镶嵌在青山之间。
画面中的水流被画家巧妙地运用水墨技法表现得淋漓尽致。水流之处,墨色深浅不一,浓淡相宜,仿佛能够听到溪水潺潺、波光粼粼的声音。水流两旁,几块嶙峋的石头若隐若现,它们或卧或立,形态各异,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
远处的天空被画家用淡墨轻轻晕染,呈现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美感。天空中,几朵洁白的云彩悠然自得地飘荡着,它们与山峦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美丽的画面。
在这幅山水画中,画家巧妙地运用了水墨的干湿、浓淡、虚实等技法,将山水之间的神韵和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观者仿佛能够置身于这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无尽的魅力。整幅画面充满了诗意和禅意,让人不禁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苏温言被眼前的画作所深深吸引,待他回过神来,才看见画卷之上写有韩立舟这是韩载的字。苏温言这才想起,韩载不仅仅是文学大家,还是丹青宗师。他以前见过韩载的墨宝,自然看得出眼前这幅是真迹。
他着实喜欢这幅画的意境,于是开口向店家询问这幅画要多少银两。
店家带着欣喜的笑容,来到苏温言面前开口称赞到:“公子好眼力,这可是丹青大家韩载韩太傅的山水图真迹。也不贵,只需要这个数。”一边说着店家一边比出了五根手指。
苏温言挑了挑眉头,开口说道:“五百两?”
店家笑着摇了摇头,而后拉长声音说到:“非也,是五千两。”
沈虎在身后听见五千两银子,一时间瞪大了眼睛,这得要他多少月的军饷才能买得起这幅画呀。
苏温言皱了皱眉头,价格有些高了,虽然他确实喜欢的紧,但五千两银子还是有些肉疼。
就在这时,墨宝阁的二楼缓缓走走下几个人来,为首的是一个女子。这个女子一边同一旁的掌柜交谈,一边审视这店内的布局,不时做出指点。
就在她观察店内布局的时候,她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这人穿的是一袭黑色的劲装,腰上挂着玉佩,外面搭着一个白色的狼裘,头发高束,身后跟着一个侍女和护卫。
她在一旁观察了一会,发现这个男子是北辽世子苏温言,而后她便缓缓走上前去。
而后便听见了上面的那段对话,于是她在一旁开口说到:“没想到殿下光临本阁,真是有失远迎。”
苏温言听见身边传来一个熟悉的女声,而后侧过头去,看见说话的是李氏商会的李若兰。
李若兰微微行了一礼,而后说到:“殿下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
苏温言微微颔首,而后开口询问道:“这家墨宝阁是李氏商会所辖?”李若兰面带笑容,微微点头说到:“正是李氏商会的,殿下是看上本阁的墨宝了?”
“确实如此。”苏温言点头回应道。
李若兰笑容更胜,于是开口说到:“殿下以后来我们李氏商会的任何店铺,所购物品一律只收七成。”
苏温言听见此处,有些犹豫,他又听见一旁的李若兰开口说到:“殿下是我们商会的贵人,若不是殿下那日所救,可能如今就没有李氏商会了。殿下不喜我们送礼,但这些小心意殿下还是收着吧,放心我们不会做亏本的买卖。”
苏温言见李若兰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只能点头,而后开口说到:“那便有劳李姑娘了。”
李若兰听见苏温言答应了下来,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而后开口回答道:“不劳烦的,这是我们应当的。”而后他转头对着掌柜说道,“去将这幅画给殿下包好,送到北辽王府去。”
一旁的掌柜听见李若兰的话,向苏温言行了一礼,而后让小厮将画收好,而后亲自向北辽王府走去。
苏温言向着身后的雅竹开口说道:“雅竹,将银票交给李姑娘。”
雅竹从荷包之中,找出了三千五百两银票,交到了李若兰的手中。李若兰没有清点,转头便交给了一旁的小厮。
“殿下今日有空吗?可否赏个脸去尝尝碧水楼的佳肴。”李若兰看着苏温言开口询问道。
苏温言看向李若兰,想着今日承了对方的好处,再拒绝也不太好,况且今日本就没事,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李若兰见苏温言答应了,笑面如花,开口说道:“那便多谢殿下赏脸了。”而后他转头向自己的丫鬟说到:“月荷,去碧水楼定桌好菜,备好美酒。”
月荷向苏温言和自家小姐行了一礼,而后出门向碧水楼走去。
“殿下,时辰还早,不如随我好好逛逛墨宝阁?民女也好为殿下好好介绍一番。”李若兰说。
苏温言微微颔首,开口说到:“那便有劳李姑娘了。”
李若兰比了一个请的手势,苏温言抬步向前走去,李若兰跟在苏温言一侧,落后半个身位。
墨宝阁的二楼与一楼不同,一楼全是丹青,而二楼则全是书法字帖。苏温言在李若兰的带领下,好好欣赏了乾朝和当朝的墨宝。
二楼的空间宽敞而静谧,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让人不禁心神一宁。墙壁上,挂满了装裱精美的书法作品,或气势磅礴,或婉约细腻,每一幅都仿佛有着自己的特点与风格。
李若兰轻步前行,她的目光在字幅间流转,为苏温言细细解读每一幅作品的来历与作者。当朝的书法作品,或大气磅礴,笔走龙蛇,展现着当代书家的风采;或细腻入微,墨色如丝,尽显文人墨客的雅致。前朝的书法作品则更加古朴典雅,笔力遒劲,透露着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沉淀。
走过二楼悬空的廊桥,便来到了另一栋楼阁,这里摆放的都是各朝各代的杯盏或花瓶。每一个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风格。
有的上面雕刻着精美的飞禽走兽,有的则雕刻着美丽绚烂的花朵。
就这样苏温言在李若兰的带领之下,逛完了整个墨宝阁。
苏温言不由感叹说道:“墨宝阁之名确实当得起。“李若兰笑着说道:”这些都是上不得台面的小玩意。”
时间飞逝,很快便到了正午时分,苏温言在李若兰的带领下来到了碧水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