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省工省料,一千块钱又不是一万块,差这点儿钱不是差,叔你挑个黄道吉日,咱们就能破土动工了。”
秦昇的话让于叔惊讶不已。
他打量着这个年轻人,郑重的提醒道。
“动了工,这钱中途没了,材料买不来就只能停工,一旦停工,质量可就保不齐了。”
“于叔,我懂你的意思,但钱真的不是问题,我准备了小两万来盖房呢。”
小两万?!
于叔倒吸一口冷气,脱口而出。
“卖水产这么挣钱吗?”
秦家寨水产如今远近闻名,可在于叔眼里,打鱼卖鱼,它不就是赚个辛苦费吗?
可他没想到,秦昇居然赚到了小两万!
“卖水产当然不可能才卖了不到半个月,就赚这么多钱,这是我以前做别的生意攒的钱。”
“哦哦,我就说呢,不过你这孩子也真能挣,卫国兄弟有你这个儿子,脸上可真有光。”
秦昇笑了笑没接话。
他还指望着爸妈的鱼加工生意做大做强,他靠爸妈脸上有光呢。
再说了,财不外露,要不是担心于叔按照他没钱的情况买材料用人工,他才不会说自己实际赚了多少钱。
不过,等新房盖起来了,大家也能估量出来。
眼下的钱赚到手,存起来是亏,藏也藏不住,攒够一笔钱,先置办产业才是正经事。
既然钱到位了,于叔也不含糊,从怀里掏出一本巴掌大的老黄历看了起来。
“后天就是破土动工的好日子,这雨水渗得也差不多了,小昇,你看后天有空不?”
“我一直在寨子里,哪天都有空,就是这房子盖得着急,叔你多叫一些人手来,能尽快完工就尽快完工。”
有了小两万的预算,于叔毫不犹豫的又加了一倍的人手。
其中有一个是寨子里的老瓦匠,五十来岁了,也是姓秦的,论起来还是秦昇的四堂叔。
一天工钱两块钱打底,要是用上手艺活,还能再加一块。
这个活计本来是十里八乡最赚钱的,可最近在寨子里却成了收入的底层。
这不,秦季明仗着自己有一把子力气,推了城里一个翻修的活,想着和自家两个儿子一起,跟着秦昇去打鱼。
却又犯愁人家秦昇要的都是年轻人,他去了就跟羊入猪群一样,格格不入。
所以,当于叔找到秦季明,说起给秦昇盖新房的事,秦季明说什么也不要工钱。
“自己寨子的,还是一个族里头的,要什么工钱啊,老于你找些干活仔细的,给小昇家好好干,这可是我堂侄家的新房子,我可得好好盯着。”
“季明哥,你真不要工钱?”
于叔知道,对方还以为是像寨子里寻常的三间正房一样的盖法。
这么盖,十来个人盖不了几天就盖好了。
就在秦季明满口保证的时候,于叔拿出了设计图纸。
秦季明一看噎住了:“小昇这是想盖大院子啊!”
“二进院子呢,说以后生意做大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万一交通不方便,住在家里头,住不开。”
秦季明想到寨子里的水产生意,都做到邻县去了。
确实也有许多人等到天擦黑,才找到秦家寨的位置。
对于这套二进院子的设计也就理解了。
“这么大的工程,咱们认识的工匠全用上,也得盖一个月了。”
“可不是呢,还有这多么管道,全部算下来,都快一万四五的花销了,小昇可真是赚了大钱了。”
说好了后天动工。
于叔就走了。
就在于叔走后不久,秦季明把秦昇家要盖新房的事,宣扬得人尽皆知。
他也没有什么坏心思,而是打听谁家有农闲没事干的小工,等到盖房子的时候,大家来搭把手。
尤其是秦家本家,无论谁家盖新房,以前秦卫国夫妻俩甚至还有秦昇,都帮过忙。
因此没半天的工夫,就有不少人来到秦昇家里头,说后天要来跟着夯地基。
“我请了工人,不用麻烦大家。”
秦昇也就是嘴上客气一下。
在这个人情冷暖还不是只有自己体验的时代,潜移默化的乡俗就是一家有事百家帮。
听到他说麻烦的事,几个长辈立即拉下了脸。
“什么麻烦不麻烦的,我们又不是当大工干重活,我们就打个下手,帮你盯着那些工人盖房子。”
“这个真不用,有妙龄在呢,而且有图纸。”
秦昇算是把丑话说到了前头了。
来干活可以,他管饭。
来找茬就算了,是好心还是嫉妒心,他都不需要。
寨子里的年轻人没办法全天来帮忙,但像李云胜还是专门跑了一趟。
“我爸妈到时候来帮忙和泥,还说让我不打鱼了来搬砖呢。”
“来呗,你来搬砖我给你开工钱,一天一块赚个饭钱。”
“小昇你让我搬一天的砖,才给我开一块钱?那我不干,我还是直接去做饭,在厨房里吃饱了算了。”
虽说这是两人之间的玩笑话,但也带着一点点的真情流露。
以前在城里搬砖打小工,才赚一块的李云胜。
如今是真的看不上辛苦一天,只赚一块钱的工钱了。
尤其是自从接管了小昇指导打鱼的事,小昇私下里还专门每个月给他开三十块的,叫什么主管费。
每隔三天,小昇会改变打鱼的地点,他和秦山青只管喊口号,带着人拉网子。
每天分十多块钱的鱼钱,再加上三十块的管理费,一个月就能赚小四百!
“等翻过年去,我家也要盖新房子了。”
李云胜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秦昇猛地想到老妈那天在饭桌子上提起过的事,脸上露出暧昧的笑容。
“你这是有情况了吧?”
“啊?什么情况?八字还没一撇的事你可别乱说,只是人家鸟生蛋还得搭个窝呢,我家那老房子比你家的还老,我不盖二进院子我赚半年钱,盖四间大瓦房总没问题。”
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秦昇没想到李云胜在这方面还挺纯情,脸皮这么薄。
他也没再打趣对方,而是思考着,如何才能利用有限的资源,让大家赚更多的钱。
“小昇,我想跟着秦六叔一起去下网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