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舒阳身体微微颤抖,一句话没说,起身开门往外跑,没人知道他去做啥。
王桂花和苏国邦坐在桌前没动,毕竟这事归根到底同他们无关,也不好贸然去干涉对方的决定。
谁知,林舒阳不久之后就拿着一摞账簿回来,还带回一个美妇人。
他扶着人坐下,介绍道:“苏大叔,苏大娘,这是我夫人雪落,我回去的时候同她说了此事,她便想着过来一同商讨对策。”
王桂花哭笑不得,这是真把他们当一家人了,本该夫妻俩协商的事,怎闹的要和他们商量了。
她不知道,林舒阳是想着苏家和县令夫人关系好,所以希望县令能对此事上心。
毕竟,县衙内有人针对他翠竹轩。
“林掌柜,那你有什么打算?”苏国邦问道。
林舒阳撑着脑袋思考片刻,说道:“我是这样想的,得先把账给理清楚,方能知道李光这些年眛了多少钱,然后再去报官!”
苏子宁表示赞同,律法规定偷盗骗取钱财者,按所涉金额大小来判定刑罚,只有确定所失钱财数额,许大人才好受理此案。
林舒阳见苏家人都没有意见,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咱们都是一家人,所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我遭难了,宁小子和敬小子是不是该帮叔叔一个小忙!”
正当无缘无故被喊到的苏子宁和苏子敬一脸懵逼时,就听到他继续说:“叔叔我也不是什么强人所难之人,让你们做的事绝对在能力范围内,怎样!”
林舒阳笑的很是奸诈,一看就不是好事!
苏子敬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刚想摇头拒绝。
林舒阳突然一拍桌站起来,哈哈大笑,将所有人吓了一跳。
“好小子,我第一眼就看出你们是好的,叔叔年纪大了,算账哪有你们俩利索,这些天,眼睛都要熬坏了,你们就当练练手,不必有心理负担,这事交给你们,我放心!”
林舒阳不管三七二十一,将厚厚一摞账本全都抱到苏子宁手中,霎时心里轻松的很。
他来的路上一直在想,李光到他店里五年,这么多账本,他白日忙着店里的生意,就算是整宿整宿不睡觉,也得算到猴年马月才能算完。
苏家占了他的便宜,那他占苏家一回便宜应该不过分吧!
正巧两个小子头脑灵光,算起账来也毫不马虎,这不是帮他忙的最佳人选嘛!
苏子宁还以为林舒阳要让他们替他报官,没成想打的是这个主意,不禁轻笑,“好,您既然放心,那便交由我们来处理!”
他们跟着年年学算数已经有段时日,正好缺可以上手的机会,这些账,就当他们练手的工具好了。
同时也卖林掌柜一个人情,没什么不好的。
林舒阳见两个孩子没有反驳,趁热打铁道:“大伯,大娘,你们不会反对吧!”
王桂花看着林舒阳的表情,无奈笑笑,话都说到这份上,既然两个孩子都没意见,她还能说什么。
他们刚刚估略算了算,翠竹轩一个月的利润大概在一百五十两上下,这么算下来,他们能分上四十五两。
整整四十五两银子,可比他们辛辛苦苦大半辈子赚的钱还要多。
不就是算个账嘛,看在钱的份上,一切都好说。
“多谢婶子大度,相公他啊,哪里是眼睛熬坏了,分明是算学不精,这才委托两个孩子帮忙。”李雪落用帕子捂住嘴轻笑,“听相公说,孩子曾上过私塾,瞧着和我家宇儿年岁相当,但学识却是一等一的好,着实令我好生羡慕。”
这番话,说的苏子宁两兄弟不禁红了脸,王桂花心里则熨帖的很。
她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送两个孩子去念书识字,虽然只上了几年,但就是能明显感觉到两人身上的书卷气。
乖巧坐着喝茶的苏年年晃悠着小腿,看着几人相互恭维。
不得不说,林掌柜的媳妇是个厉害角色,不仅巧妙替林舒阳化解强势形象,还把几人夸的晕头转向,注意力完全从账簿的事上转移到念书和教育问题上。
“有机会我定要同您好好讨教一番,您是如何将孩子教的如此听话懂事,不像我们家的泼猴,一天到晚在书院里惹事。”李雪落轻轻抿了口茶,说话逐渐熟络。
……
话题越扯越远,苏国邦想着他们此行的目的,重重地咳了声打断两人交流育儿经验。
“老婆子,咱差不多该回去了吧!家里还有猪没喂呢!”
王桂花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知道他的心思,说道,“是,今儿出门的急,家里还有猪没喂,林掌柜,先前的账本宁哥儿和敬哥儿已经查验清楚了,并无问题,您看……”
剩下的话,她没好意思直接说。
李雪落拍了下在看账的林舒阳,小声说:“你身为晚辈,这些事不该早就备好吗?怎么还让长辈主动开口,这多不好意思!”
昏昏欲睡的林舒阳被这一拍给惊醒,立马站起来往外走,都怪李光这事闹的,还有刚刚两人谈话起劲,他也无从下口,这才一下子忘了。
不过这确实是他不该。
银子他早就准备好了,所以林舒阳下去一趟,没多久就拿回了一个钱袋,将它推到对面几人的前头。
“苏大娘,真是对不住,这银子是早就备好的,其中的四十五两是碎银,剩下的零头,我用绳穿好了,六百文,你们可以清点一下!”
“多谢林掌柜,你的为人,我是放心的,这钱,我收下了,这个账簿,我也会督促他们俩尽快弄清楚,也不耽误你的正事。”
说完,苏国邦激动的将钱揣进怀中,整个人晕乎乎的,觉得自己仿佛在做梦,但衣服中沉甸甸的分量告诉他这一切是多么的真实。
他们家是真的有钱的,还是一笔巨款!
有了这些钱,他们家就可以还清所有的债,还能余下些钱,给家里添置衣裳鞋袜……
甚至可以重新辟个屋子出来,省得半大小子全挤在一个屋里,连脚都伸不直。
苏国邦想了许多。
几人又寒暄一番,苏国邦偷偷在柜台上放下一两银子,这才带着人离开翠竹轩。
他们先去了趟布店,买了好几匹布,足够给几个孩子做上一身衣裳,大人的只搭上些便宜的粗布,花了三两银子。
又去首饰店买了几朵头花,给苏年年买了两根带着挂坠的红头绳,这才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