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正是到达汝宁府好几天的向云总社副总社使高云伍。
如今,随着向云社的大力发展壮大,高云伍在夏军中的地位愈发重要,隐隐有跻身夏军都帅府核心、举足轻重的趋势。
就连身为向云社成员的汝宁知府李真,面对高云伍时都得客气三分。
要不是李真的女儿是周云未婚妻,他恐怕只有俯首听命的份儿。
三人相互见礼后,重新坐下。
李富贵神情严肃地说道:“据我们黑云卫查获的情况,以及暗影司经历司转过来的消息,清廷现在新成立了一个粘杆处。
这个粘杆处专事负责对外的情报获取,还有对其它势力辖下统治的破坏和重要人物的策反,手段十分狠辣。
他们势头凶猛,已经多次针对我夏军的重要人物进行拉拢和刺杀。
虽说我们查获了多起,但还是防不胜防。这次汝宁府的事件中,很明显就有他们的影子。”
另外两人听后,不禁倒抽一口凉气。
他们对这些情况全然不知,一直只知道黑云卫在内部行事手段凌厉,无孔不入,没想到清廷的暗谍组织竟然已经悄无声息地渗透了进来,还造成了如此重大的人员财产损失。
其实,这粘杆处本是清朝雍正年间才建立起来的一个特务情报部门,按常理不该出现在满清顺治年间。
但如今清廷两路大军分别在南北两路受阻,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愈发激烈。
多尔衮原本势头正旺,想着迅速灭掉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和腐朽不堪的南明政权,可事与愿违,大军受阻,他的威信也随之逐渐降低。
以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济尔哈朗等人为首的政敌,不断挑战多尔衮的权威,朝堂局势渐渐有脱离他控制的趋势。
为了巩固自己的威信,达到完全掌控朝堂的目的,多尔衮召集了一些江湖高手和军中亲信,组建了粘杆处。
粘杆处对内严厉打击反对者和不法官员,让清廷内部各官员人人自危,高度紧张和恐惧。
原本多股反抗多尔衮的势力,在粘杆处的严厉打击下节节败退。
多尔衮尝到了甜头,觉得粘杆处的作用实在太大了,于是继续加强其势力,将触手由内慢慢转向外,这让其它各势力倍感压力。
单单是周云辖下,就被搅得动乱不堪,内卫司疲于奔命,漏洞百出。
此时,暗影司方云海和黑云卫指挥使郭黑子都还在南明,忙着维持抵抗清军的朝堂局势,分身乏术。
这也给了粘杆处在夏军辖下可乘之机,让他们得以兴风作浪,制造混乱。
夏军辖下有内卫司侯贵掌舵,黑云卫李富贵具体执行,尚能勉强抗住粘杆处的攻击。
汝宁府那边,几路大军浩浩荡荡地入驻,黑云卫的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他们的指导打击如同一把把利刃,精准地切入混乱的局势。
短时间,原本动荡不安的汝宁府,就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安抚,局势迅速稳定了下来。
然而,离汝宁府不远的襄阳城,大顺军却陷入了无边的愁苦与绝望之中。
被大顺军视为抗击阿济格清军的法宝——火炮阵地,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遭遇了致命的危机。
被清廷粘杆处策反的内应,趁着夜色,悄然点燃了火炮阵地。
刹那间,火光冲天,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接连响起。
火药的大爆炸,将火炮炸上了天,飞溅的火药弹丸和熊熊烈火,瞬间吞噬了周围的一切。
这一幕,与曾经大顺军的刘芳亮炸清军火炮营一样,如今却被清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此后,清军像是被激怒的猛兽,彻底疯了。
他们不要命地猛攻襄阳城,清军的火炮也开始发威,一颗颗炮弹呼啸着飞向襄阳城,炸得城墙砖石横飞,城墙上的大顺军士兵被炸得血肉模糊。
襄阳城在这狂风暴雨般的攻击下,摇摇欲坠,岌岌可危。
李自成的营帐内,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
李自成坐在首位,神色疲惫而又焦虑,他的目光扫过手下几名文武亲信,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与迷茫:“牛爱卿,你说说看,我们该往何处而去?又有何可去之处?”
牛金星站在下首,缓缓伸出手,轻轻摸着自己的胡须,目光紧紧盯着面前的舆图,沉思片刻后说道:“襄阳现已不可守,当下我军当弃守襄阳,向东而去,进入南直隶地区,从而继续东下攻占南京城……”
“不可!”话还没说完,一旁的军师宋献策就急切地出首发言,他向前跨了一步,双手抱拳,神色坚定。
“臣觉得应南下湖广,去往湖广以南的长沙府等地继续阻击清军。”
牛金星不屑地瞥了宋献策一眼,冷哼一声,不冷不热地反驳道:“前几日有信使来报,言及周云的夏军已然南下,收降了左良玉的几十万兵马,并已先我们一步南下抢占湖广之北的武昌等地。”
李自成坐在上首,长叹一口气,满脸的无奈与感慨:“周云此子已然成势了,他还调集了近十万兵马驻军钟祥城,等着我们与清军两败俱伤后,他好坐收渔翁之利呢!”
宋献策又上前一步,神色诚恳,对李自成说道:“臣夜观天象及卜卦问天,都言及南下为生路,而东进则为死路,还请皇上斟酌。”
牛金星此时也不好再强硬地说方向的事了,只是皱着眉头,语气带着一丝担忧:“那南下之路必被那周云小儿给堵住了,岂又是那么容易突破夏军的阻击,到达那长沙府的?”
这时,一旁的刘芳亮眼睛一亮,出言道:“说到这,我们可否行那祸水东引之计,将那阿济格的清军引向正在南边守株待兔的夏军呢?”
此言一出,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片刻后,李自成的脸上渐渐露出了笑意,兴奋地说道:“制将军此言有理,大家一起来想想办法,就按这个思路来,我们往南,但要趁机让清军和夏军掐起来,然后我们置身事外。”
众人思想统一后,纷纷各抒己见,你一言我一语,一个祸水东引之计就在这激烈的讨论中慢慢成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