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的舅舅一脸和善。这天,他在办公室里与王博寒暄,关切地问:家里年货都置办齐了吧?”
王博苦笑:“工资不发,哪有钱买年货?”两人又聊了几句,王博才意识到,他竟然不知道春节前公司不发工资。王博趁机请他帮忙说服老板改变决定。
老爷子像往常一样,慢悠悠掏出一个小本子和笔,颤抖着写了四个字:“你就忍忍。”
这时,酱料厂的赵东进来,满脸愁容地对王博说:“王总监,春节前不发工资真的不行啊!我一家三口都在公司干活,这个年可怎么过啊……”
王博知道,赵东的妻子在店里刷碗,女儿赵娣当服务员。像这样的“三职工”家庭,还有不少“双职工”家庭很多,都是因为公司不好招人,才让员工介绍亲戚朋友来工作的。
王博招呼赵东坐下,顺手把老板舅舅刚写的四个字递给他看,说:“送给你吧。”
赵东瞪大眼睛,愤愤地说:“我没法忍!一家三口都不发工资,这日子怎么过?”
王博安慰他:“大家都在想办法,连舅舅也在帮忙……”
赵东气呼呼地站起来,走到门口时回头撂下一句:“这地方没法干了!过了节,我一家三口就离职。”
王博无奈地对着老板舅舅摊开双手,问道:“这怎么忍?”
老爷子慢悠悠地又说了四个字:“你找艳丽!”
王博苦笑道:“我连她躲在哪里都不知道。”
老爷子从衣兜里再次掏出那个小本子,颤抖着翻到一页,确认了一下,说:“这是地址。”
王博怀揣着那张纸,驱车出市区,向西进入邙岭,最终在一栋别墅里见到了张艳丽。
室内温暖如春,一大盆盛开的蝴蝶兰为这荒山秃岭中的钢筋水泥建筑增添了一丝生机。
张艳丽穿着浴袍,显然刚洗完澡。王博第一次见到六十多岁的妇人披头散发的模样,心里不禁有些发怵。
王博说明来意,请求张艳丽说服老板,春节前给员工发工资。
张艳丽当即批评道:“你现在要做的,不是找老板和我改变决定,而是要做全体员工的工作,让他们服从老板的决定。”
王博反驳道:“春节前不发工资,会导致团队不稳定,员工流失。”
“你想多了,”张艳丽不以为然地说:“漂亮姐妹公司《员工守则》早有规定,谁不辞而别,就算自动离职,工资一分不发。比如元月20号自动离职的,就会扣除他上年12月份全月和元月份19天的工资。谁会不在乎呢?所以,情况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团队稳定就一定好吗?”张艳丽继续说道:
“从前我在国营纺织厂当过十多年的轮班工长。那时候,员工只要一入职就端上了铁饭碗,直到退休。甚至那些拘留、判刑的坏人,刑满释放后还能回原单位上班。”
“有一个工人,上班经常迟到早退,上夜班还睡觉。我批评他,他跟我大吵大闹。我的搭档李书记警告要扣他奖金,结果他打伤了李书记,被拘留了15天。释放后,他又回来了,每天见我们都像仇人一样,上夜班继续睡觉,谁管他就骂谁。”
“还有一个工人钻进棉花堆里睡觉,后半夜机器开动,把他卷了进去,一条腿致残……厂里不仅给他治疗,还得安排他做轻工作。”
“这就是团队太稳定的后果,”张艳丽总结道,“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没法淘汰那些不好的员工。你不知道,那时候从厂领导到基层,工作难度有多大!现在呢?看谁不好,就可以当即、马上、立刻辞退或开除。这样是不是更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王博点点头,说:“我们听南建老师介绍,你们那时候员工的工资和福利挺高的。”
“是的,”张艳丽回忆道:
“那时候,工龄达到一定年限,就会分配一套福利房,自带物业服务。换个水龙头、疏通下水道都是免费的。”
“夫妻不在本地的员工,厂里每年给十几天探亲假,交通费报销,工资照常发放。”
“员工看病全额报销,持医院开具的病假条休息不扣工资,长期病休可转劳保,能拿全额工资的60%。”
“八小时工作制,四班三运转,法定节假日上班,双倍工资。男职工55岁,女职工50岁退休,每月发养老金。”
“厂里有俱乐部、图书馆、阅览室,还有哺乳室、幼儿园、子弟小学、中学和职工大学,甚至还有电视台……”
“这么好的待遇?”王博感叹道,“真让人羡慕。”
“好待遇就能让员工好好工作吗?”张艳丽反问道:“事实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