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转眼肖刚已经来到公司正式工作一周多时间了。他是科班出身,在大型国企见多识广,有着极强的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的精神。管理过几千人的企业,强大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慢慢展现出来。
张玉龙深感欣慰,这才是他想要的人才,能辅佐他去努力登顶的得力帮手。也感觉到公司已经开始有所变化,慢慢地在发展壮大。
这天,公司召开了管理层会议,部门经理的人员已经配齐,张玉龙看着齐装满员的管理层团队,心里不禁有一些满足感和自豪感。
现在公司的组织架构是:总经理张玉龙,副总经理肖刚,总工程师胡海鹏,财务总监徐英,副总经理何静。
副总经理肖刚的分工是主管公司的日常运营业务,分管工程部、采购部和第三工程队。
各部门负责人是:办公室主任杜娟,财务部经理李丽欣,审计监察部经理白雪,市场部经理于波,项目部经理李明达,工程部经理王振武,采购部经理林枫,人力资源部经理夏雪菲。
财务部经理李丽欣38岁,是徐英原来的同事,原三建集团财务处的财务管理科副科长,有着多年的财务工作经验。
审计监察部经理白雪39岁,也是徐英原来的同事,原三建集团财务处的资产管理科副科长,也是从业多年的财务工作者。
王振武40岁,也是原三建集团的,是肖刚推荐来的。原第二分公司建设规划科科长,也是科班出身。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三建集团工作,在分公司甚至集团公司都是有名的精英人才。
市场部经理于波30岁,是公司招聘来的,省城建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他的家在本市,毕业后一直在省城一家大型国企建筑公司工作,就职的是市场营销部门。他是晓波和徐明的上几届师兄,在他们二人的劝说和介绍下来公司应聘的。
采购部经理林枫29岁,福建华侨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家也是在本地。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宁波一家合资企业从事采购供应及物流管理工作。他是家里的独子,父母强烈要求他回到本地工作,他是在熟人的介绍下选择来玉龙公司应聘的。
今天的会议主要是对公司下一步的具体工作进行了安排和商议:
正在施工的几处工地已接近尾声,马上要进行工程验收和回款工作,这项工作由项目部和市场部负责。胡工负责技术把关,徐英负责监督资金回笼。
需要维修的8处房产,由副总肖刚和工程部负责,按要求尽快完成。施工队伍也由胡工和肖刚负责,选择三建下岗人员组成的队伍。
负责看护8处房产的值班看护人员已经招录到了,也是在三建下岗的老工人中选的。人力资源部负责办理入职手续,办公室负责日常考核管理和工资发放。
马上就要进行招标的市公安局高标准看守所和强制戒毒所两个项目,由副总肖刚和胡工协调管理,由市场部负责投标工作。原来项目部负责预算标书工作的两个员工也已经转到了市场部。
第三工程队在公安系统的施工进行得很顺利,各个工地忙得热火朝天,王汉民的35人队伍已经远不够用了。又从他们的小集体里介绍过来一支32人的队伍,需要办理入职手续,这项工作由人力资源部负责。
武警部队的全省大比武正在火热进行中,孟支队和宋政委果然没有食言,已经联系了6个有工程项目合作意向的其他部队领导,张玉龙近期要趁着机会去见面联络一下。
建行营业部的工地已经进入到内外部装修阶段,胡工和肖刚及项目部、工程部也要负责技术指导、把关和现场监督管理工作,采购部负责物料的把控和及时供应管理工作。
大家又对李博设计的公司施工队伍的工装方案进行了评议。选择了一款银灰色的,前面和后面带有反光条,服装手臂处和胸前、后背带有公司名称文字及LoGo的方案。除了第三工程队的工装需要增加字样,由李博负责单独定制外。其余的由办公室负责先定制500套,今后公司的施工队伍都要统一着装,展现形象。
张玉龙对他主管的市场部也提出了要求,要积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客户的需求及市场趋势。广泛开展公司的?品牌推广,以提升公司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形象。积极开发新客户,参加政府采购平台组织的招标活动。并对现有的客户进行定期走访、服务,维系与老客户的关系。
在会议中,各部门负责人积极发言,不仅剖析了各自部门存在的问题,还对公司经营中的问题发表了观点,讨论热烈,共同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还从公司整体经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对公司战略、市场定位、产品创新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议,展现了他们的全局观和责任感。?
最后,张玉龙请各部门集思广益,对公司未来成立的保安公司献计献策,制定出完整的管理制度和经营发展思路。
公司高管5人除了何静请假没有参加会议外,副总经理肖刚、总工程师胡海鹏和财务总监徐英,都在会议上进行了发言。要求公司各部门紧密配合、团结协作,共同推动公司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实现公司的整体发展目标。
会议结束后,张玉龙邀请肖刚、胡工和徐英来到了他的办公室,继续他们的交流。这四个人围坐在一起,氛围轻松而愉快,仿佛会议上的紧张与压力都随着门的关闭而消散了。
“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大家都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张玉龙率先开口,他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肖刚点了点头,补充道:“确实,我觉得公司团队之间的协作很默契。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也很顺畅,这对公司的发展来说是个好事。”
胡工说完项目的事情后,脸上突然露出了神秘的笑容,他拍了拍肖刚的肩膀,转头对张玉龙说道:“对了,玉龙,我们几个都投资了股票。老肖来得晚,没赶上我们之前那一波,要不要也让他一起投资一下,跟着我们赌上一把啊?”
肖刚听了,有些惊讶又带着点好奇地笑道:“哦?你们都投资股票了?都说股票这东西,有风险也有机遇,我也不懂啊。”
张玉龙闻言,拍了一下脑门,说道:“哎,这都怪我,肖总来了之后光让他干活了,把这事给忘了。”他问胡工和徐英:“对了,胡工,徐姐,你们都买了多少股?”胡工和徐英对视了一眼,都笑着举起手,伸出三根手指,说:“3万股,怎么样?不少了吧?”
张玉龙点了点头,笑着说:“可以啊,都挺有胆量的。徐姐,你这样,从财务先支出钱,给肖总也买3万股G华威。这事你陪着肖总下午就去办,他就负责出人和证件,这事我做主了。财务的手续就写肖总预借的工资,正好我们三个人都在,肖总打借条,我签完字你签,这就把手续办了”。
徐英和胡工都大声赞同,说:“赶紧打借条,老肖,这事就这么办了。”他们都知道张玉龙是在为肖刚考虑,他在三建留守处几年都没有工资,每个月只有一点点生活费,买股票的钱肯定是拿不出来的。张玉龙和他们想到一起了,都是想改善一下肖刚的生活条件。
肖刚无奈地摇摇头,说:“你们这是强行让我上了你们的贼船啊”。拿起纸笔,按照徐英说的数字写了借条。张玉龙等三个人都笑了起来,胡工说道:“你现在知道已经晚了,下不去了,已经被绑在船上了”。
然后张玉龙和徐英在借条上签字同意,徐英就去财务部办手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