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子和县城往返期间,要经过一段十分偏僻的山路。
没有裴冀同行,过这一段山路时,苏漓不自觉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就怕遇到拦路打劫的,毕竟她还带着两个孩子呢。
不过她似乎想多了,一路上并没遇到拦路打劫的,倒是遇到一对遭了小偷的母子。
母子二人身上所有钱财都被偷了。
“我夫君在长青书院读书,我和孩子原本是要到县城里看他的,没想……唉!”
妇人很年轻,看着和原主差不多年龄,身边的儿子也就六七岁的样子。
“这倒是巧,我夫君也在长青书院读书,不知这位嫂子的夫君姓甚名谁?”防人之心不可无,她想要帮人,也得小心些才是。
“哦?我夫君名赵行文。”
赵行文?
还是长青书院的学子……
苏漓眉头微挑,莫不是她口中的赵行文,就是原着中的那个“陈世美”赵行文?
原着中,赵行文是裴冀的同年同窗,二人还一同殿试,裴冀为状元,他为榜眼。
赵行文在春闱时就被一世家女子看上,为娶得那女子,成为乘龙快婿,谎称自己未婚,随后偷偷买通盗匪杀害自己在老家的一对妻儿。
他的儿子命大,过了几年后,遇上原着女主,在女主的帮助下,最终揭发了赵行文的罪行……
母子二人一起上了马车。
二人聊了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后,想了想,苏漓决定还是提醒她一下。
她玩笑道:“听说京城时兴榜下捉婿,一些学子为娶得京城贵女,时常谎称自己未婚,因此,现在大多女子会跟着丈夫进京赶考,就怕自己丈夫被抢走了呢,日后,若我家夫君要进京,我肯定要跟着去看紧了他……”
赵娘子闻言若有所思,夫君对于能否过秋闱有十足把握,日后必要进京赶考,且夫君容貌俊美,未必不会被京城官家女子看上。
且娘也说男人都是能共苦不能同甘的,她,她要想想,日后也跟着去京城才成。
见她那副样子,倒像是心有成算的,苏漓也就不再多说。
日后若这赵娘子跟着去京城,在京城出现过,就算赵行文想要买凶杀她,也一定会有所顾忌。
到镇子时,苏漓母子三人下车,给马车夫付了足够的车费,让赵娘子母子坐着马车回家,再给了赵娘子一些干粮和两百文钱,赵娘子连连感谢。
之后在镇上又买了各种瓜果肉菜,想了想索性买些肉包子当晚饭,晚上就不做饭了,再带着两个孩子雇了辆驴车回家。
晚上,两个孩子早早睡了。
洗了澡,苏漓点上灯到书房,将画纸夹好在画架上。
这是一个大画架,是中秋节前,她在裴木匠家新定做的。
这些日子,“神女飞升图”在她脑中已经基本构思好了。
她打算画七个神女,至于神女的样貌嘛,就像很多文人雅士寻美人画美人图一般,她也有此打算。
前世在现代,有那么多明星美女,她打算挑七个被公认的“神颜”美人,作为七个神女的样貌参考。
再借鉴一些仙侠影视剧中的特效场景作为背景,最后再编一个唯美的神话故事……
交参赛画作的日子截止半月后,为尽快完成画作,接下来的日子她都不打算接画像预定了。
一连十日,苏漓早上教孩子认字,下午两个孩子自行练字,而她下午到晚上时间,都在画“神女图”。
早上,苏漓刚喂完鸡就下起了雨,这还是她来这里遇到的第一个雨天。
原本今天出远门的计划也暂时搁置。
吃过早饭,她拿出在县城买的《三字经》。
“今天教你们背《三字经》。”两个孩子认字已经有大半月了,她想着也差不多了。
“娘,三字经是什么?”
苏漓大概讲了一遍,说道:“好了,你们先自己看一遍,下午娘再给你们讲解……”
两个孩子乖巧应好,苏漓也就没管他们,出了书房。
刚出屋子,一阵冷风夹着雨迎面呼来,她忍不住打了个冷颤。
天气越来越冷了。
回卧房翻出去年的冬衣,竟发现两个孩子的冬衣都小得不能穿了,也不知道是几岁穿到现在的,原主自己的衣服更是好几处补丁,也不厚实,裴冀的衣服都不在,大概都没两件,都带到书院里去了。
她叹了口气,得去买点冬衣过冬才行。
下午,给两个孩子讲解时,她发现裴昭的理解能力极高,还能极快举一反三,而且惊奇的是,他从头到尾都没再看一眼手边的《三字经》。
“昭儿,你能记得《三字经》?”
裴昭点点头。
她有些稀奇:“那你能背一遍吗?”
“能!”说着就背了起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戒之哉,以勉力。”
苏漓都惊呆了,这才不到两个小时啊,裴昭就把整本《三字经》背下来了?
想了想,她又在书架上拿了本诗集,翻开第一页:“昭儿,把这首诗看一遍。”
裴昭照做。
合上诗集:“刚刚的诗,能背出来吗?”
“能。”裴昭虽有些疑惑,但还是十分流利背了出来。
她又翻开诗集:“把这十首诗看一遍。”
裴昭又照做,最后又一一背了出来。
这下她真的震惊了,裴昭竟然过目不忘!
原着中,裴昭两兄妹是在裴冀高中状元后,定居京城时才开始读书的,没过多久,原主和裴楚儿被恶毒女配害死后,裴昭也被弄残了双腿。
之后裴昭虽然又读了几年书,但并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难道是因为经历了太多苦难,天赋消失了?
不行,她得趁早把裴昭送去私塾读书,这样的神童,她可教不了!
雨一直下到半夜。
第二日一早,天大晴。
她把“神女图”装进木盒中,背着出门了。
交画作要到洛城的文成书院,路途遥远,她没打算带裴昭兄妹俩去,便把他们托给苏小翠了。
依旧是坐的林驴子的驴车,到镇子上,她再雇了一马车去往洛城。
路上,又淅沥沥下起了雨,一直到过了午时,马车到达洛城城门时,雨才终于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