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太阳穴突突的,他深吸一口气,好像是做出了妥协,“这样,奴婢也不跟您争执这个,皇帝是真是假,夫人可以自己去判断。”
“你就不怕我拿着这个帛书直接去见陛下?”叶夫人此时显得分外活泼,她鬼灵精怪的对赵高威胁道。
“哈哈,夫人尽管去,那样,今上与扶苏之例,二十年后便定会重演了。”
叶夫人顿时阴沉起来。
“夫人,我们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咱们并非没有可以合作的地方。”赵高循循善诱道。
“说说看。”叶夫人的声音也逐渐淡漠。
“奴婢辅助您处理掉其他对手,由您成为后宫之主,比如,先把韩姬拉下来。”
“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利益的思维开始成型。
“奴婢那张帛书所记载的,句句真实,所以,请夫人先登上皇后尊位,随后亲自去验证此事,如果奴婢所言为真,请你我合力,一同推翻伪帝,辅佐您所育养的小公子上位。”
“骇人听闻。”她嘟囔了一句,直到现在,她还是认为,赵高就是在为私利而行动。
不过,她略略思索后还是说道:“你打算怎么助我。”除非真的没有办法,否则后宫里哪有不争的。
赵高低语,将计划和盘托出。
“这能管用吗?”叶夫人明显不太信。
“奴婢在皇宫里耳目众多,不管成不成,对你我都没什么损害,一计不成,再下一计便是。”
叶夫人眼中闪过一丝忌惮,嘴上却道:“所言有理,那芷阳宫要一起参与吗?”
“当然,为表诚意,最好如此。”赵高倒不觉得芷阳宫的人有什么用处,只是为了将眼前这个笨女人绑死在一条船上罢了。
之后,他自有计较。
“好,本宫思索几日,再给少府答复。”
“诺。”
各有算计的二人就此散去,小寺人冰冷的尸体永远的留在了芷阳宫的角落里,谁也没提。
没过几天,察举殿试的日子到了。
今天的天气不错,金灿灿的阳光照在参与殿试的贤才们身上,暗处那阴谋诡谲的气氛都被他们冲淡了。
众人来自天南海北,有老有少,有富有贫。
此刻,这百来号人有的聚成一团,在谈论什么事情,不时便有争论或者笑声传来,也有的伸长脖子,翘首以盼,等待宫门的开启。
屈於菟这样的猛汉,自然是独身一人,他如松柏一般耸立着,闭目养神。
“吱~~”沉重的大门不免泛出些许噪音。
这声音如惊蛰的春雷般,唤醒了众人,他们停下交谈,齐齐望向了那开启的仕途。
青石板,登天路。
“时辰已到,请诸位士子贤才入宫考校!”宦官的声音落定,士人们学着官场上的前辈,排成几个队伍。
穿过宫门,鱼贯而入。
待到正阳殿前,广场上面摆放着胡椅和案桌,两旁竖着两个屏风,各自书写着两个大字,左边是——革新,右边则是——传统。
队伍里面已经不见一丝交谈声,一方面是摄于礼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从踏入这里开始,他们就已经变成了竞争者。
有心人看着案场的布置,开始揣摩圣意。
“请诸位入坐,按年纪排序,年齿大的上前,幼者靠后。”
待众人落座后,皇帝从高台上出现,手上端着碗莲子羹,早饭还没吃呢。
眼尖的人已经发现了皇帝,众人刚有动作,站于白玉高台上的宦者就高呼:“陛下特令,不必行礼。”
底下一片谢恩之声。
第二位宦者看了看太阳和一旁的沙漏,高喊道:“时辰已到,分卷~!”
寺人们将一张张空白的帛书、竹简分发下去,宦者接着道:
“本次考题内容,共有三项。第一项,论忠,题目为【试言大秦弊病】。”考验忠诚敢言、社会阅历、慧眼独到之处等。
“第二项,论才,题目为【烽火再起,以何平之】。”考验敏感度、才学、方向感。
“第三项,论将来,没有题目,方向任君选。”畅所欲言,给那些被考题限制住的士人机会。
“最后,以上三项,没有固定答案,言之有物即可。时间为两个时辰,中途可上茅房,但不得离开此地。”宦官指了指广场角落支着的几个帷帐,里面放着净桶。
听到宦官言简意赅的话语,众人纷纷开始进入状态,其实,这场考试不完全公平,习惯用竹简刻刀的已经要吃大亏了。
几个貌美的宫人扶着三个木牌,站立在左右前三个方位,上面写着题目与考试方向。
宫人,也是考试。这不,已经有坐的离木牌近的年轻小伙,正努力平心静气、集中思路,想办法不被其干扰。
胡亥看了一眼埋头苦思的众人,吐出嘴里的枣核,转身向内里走去,离栾跟上。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富家老爹坐的离木牌很近,但心情却很平静,他已经过了那个激素分泌旺盛的年纪了,面对第一题,他苦思冥想很久后,下笔。
“伟哉陛下,圣哉君上,草民叩首再三,遂敢提笔。大秦在圣上的领导下,是完美而具备活力的,但却是有些许瑕疵,仆万万没想到,竟已被陛下窥见。”
“仆认为,弊病有三。其一,劳身。大秦同时展开的赋役征调过多,这对百姓来说,是颇有压力的。”他在斟酌用词。
“当然,这件事已经被陛下与诸公解决。其二,伤财。大秦有太多的财富没有被合理使用、征收,同时,为了维持朝廷的运转,底层士民的少许浮财却被那些远离陛下监管的酷吏尽情压榨。”
“仆想为陛下解忧。仆的大父曾担任魏国大夫,手下门路不少,当年,为了开源节流、扩充资财,大父曾涉及商贸,虽富裕不足陶朱公,却也让草民吃到了不少的红利,家底殷实。”
“大父仕途最后,负责的是魏国的财货管理,在大父走后,仆曾翻阅他的手稿,发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大父曾建议魏王,将山林盐铁纳为官营,以充实国家收入。”
“无奈的是,碍于地方实力派阻挠与国土狭小,计划无疾而终。但魏国做不成的事情,陛下却可以,这不单单是因为陛下比之魏王更加圣明,还有几个重要原因。”
“我朝的中央权力远远大过地方,我朝的国土远远大于魏国,因此,陛下若行此议,必可弱豪强而壮君上,秦国将因此而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