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达正想说话,远处有人大声报:“大梁楚王,前来迎接漠北扎达王子一行!”
扎达吃惊看向远方,眼睛充满警惕:“又来一个楚王?莫非又是假冒的?”
他的随从高度戒备,围在他身周。
如果再来一个假冒的楚王刺杀王子,后果不堪设想。
旌旗招展中,一身黑色锦服的楚王谢长泰出现在众人面前。
他的身形远比先前那个更高,头束金冠,剑眉星目,腰系玉带,骑着白玉马,缓缓走来,本来昏暗的天色,在他出现后,都变得明亮起来。
英丹不由得眨了眨眼睛,心里喟叹,中原的男子一个比一个英俊。
“来者是谁?”扎达这边的随从大喊。
“大梁楚王。”谢长泰身边的侍卫大声回应。
“谁知你们的楚王是不是假的?”
谢长泰听得掠过疑惑,他一眼看见沈放,皱眉道:“沈放,你为何在此?”
“若我不在,扎达王子已经被杀了,两国等着开战吧!”沈放插剑入鞘,他已经确定这个楚王是真的,因为,他一来就喊出自己名字,并且态度不好。
论血缘,他和谢长泰是表兄弟关系,但沈放的名声很臭,加上沈雄有迫谋反之嫌,谢长泰每次见他都没好脸色。
谢长泰大吃一惊:“什么?敢冒本王?谁这般大胆?”
沈放面无表情地说:“已经杀死了。”
谢长泰这才发现地上躺着七八具死尸,而扎达一行还带着打斗的痕迹,有人受伤,有人躺地上,一个少女靠在沈放身上,脸色煞白,她的背上,插着两支短箭。
谢长泰拧起眉头,他知道事情严重了,沉声吩咐侍卫:“立刻封锁所有山路出口,调查过往路人;着人回京城,禀告京兆尹,派大夫前来迎接扎达王子。”
他吩咐完毕,向扎达深深作揖道:“扎达王子,恕长泰来迟,以致歹人逃脱。请放心,大梁朝一定会给你一个交代。”
扎达还没开口,青梅大喊起来:“大小姐,大小姐,你不要有事啊~”
原来苏锦晕过去了。
......
扎达被刺杀此事震惊了大梁朝野。
梁文帝大怒,彻查此事。
卢亦海早就遁逃了,他会易容术,不知道藏哪里去了。
海医馆虽然被掀翻,却没找到任何痕迹证据。
由于他一直以海大夫之名行事,无人知晓他真名,跟卢家沾不上半点关系,因此也影响不了卢家半分。
卢亦秋知情,虽然知道自己没有涉及其中,也没有官差没有上门查探,也也惶惶不可终日,有好一段时间 夜不能寐,寝食难安。
荣亲王在此事中摘得干干净净,根本牵扯不到他头上去。
而卢亦海带去的死士,逃的逃,死的死,没有留下证据,难以查证。
为了交代,负责侦查此事的京兆尹府,最后把负责记录文书的驿使抓了,因为扎达的出行信息由其掌握,如此机密的信息竟然泄露,必定与其有关系。这个驿使就做了替罪羔羊,最后被杀,全家抄斩,扎达被刺之事,总算尘埃落定。
为了安抚扎达,梁文帝安排了豪华驿站,送了好多太监宫女伺候,还派了军队驻守,好言安慰,同时赠送了很多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以作慰问。
扎达对这些金银珠宝并不看重,反而要求在漠北与梁朝的和平停战协议上,要求向大梁边境上推进五十里,同时恢复漠北与梁朝的商贸来往。
恢复商贸来往,这个没有问题,对双方都是好事,但是领土被推进五十里,梁文帝不同意。一寸领土一寸血,千万战士打下来的领土,怎能拱手让人?
但是现在人家差点被杀,几乎酿成战争,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梁文帝搁置此事,反而把话题转移到苏锦身上。
“大梁民风彪悍骁勇,与漠北不相上下,即使是一名弱质少女,也是勇猛过人,舍身成仁。”他看似赞美苏锦,实际是暗示梁朝子民,也是血性之人。
扎达略略颔首,他想起了那个纤细又坚强的少女,那舍命一扑,中箭后的咬牙忍痛,对付敌人的狡黠尖锐,完全颠覆他对中原少女的柔弱无能的认知。
“不知她现在伤势如何?本王子想去探望她,以谢她的救命之恩。”
苏锦目前在太医院。
对于这个扎达王子的救命恩人,梁文帝自然要最好的太医治疗,因为她是扎达的救命恩人,对扎达,甚至对推动大梁与漠北的停战和平协议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梁文帝便安排谢长治陪同扎达前往太医院看望苏锦。
末了,他的目光转向一旁的沈放,眼神复杂,沉吟半响,道:“这次你救扎达王子有功,说,你要什么赏赐?”
沈放淡淡道:“救扎达王子是沈放的责任,沈放不需要任何赏赐。”他顿了顿,神情不卑不亢、无欲无求的,“若皇上没什么事,沈放想告退了。”
他现在没有任何官衔,只有从沈雄继承过来的一个长信侯爵位,所以面对文帝,他是自报姓名。
旁边的谢长泰扯了一下他的衣角,示意他不要这么不识趣,然后对文帝说:“父皇,这次幸得沈放,及时救下扎达。儿臣恳请父皇重赏沈放,以表彰其功劳,让更多有勇之人挺身而出,见义勇为。”
梁文帝点点头,对谢长泰之话颇为认可。
当年沈雄谋反,本应满门抄斩,但他妻子是永宁公主,太后爱女。太后知道文帝要杀沈雄满门,大哭着阻止他。
他念及亲情,不问罪即将临盆的永宁公主,而是将沈雄的兄弟及旁支全部处死。永宁公主受到惊吓,难产而死,文帝悲恸,看在稚子无罪的份上,放过了沈放。
梁朝在他的管理下,进入了一段兴盛发达时期。为此表彰那些为梁朝开疆辟土的将领,他建立了凌霄阁,表彰为大梁朝建功立业的将领重臣。沈雄虽有污点,但他抢回了凉州,抵挡住了漠北的进攻,为梁朝赢得了和平发展的时间。
文帝不管大臣反对,执意将沈雄列为凌霄阁重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