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交易所。
“听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议会决议通过了,外国银行要正式开始掠夺财富储备了。”
“这搞不好在财富掠夺结束之前,证券市场就先完蛋了吧?”
“还有传言说银行要武力占领呢。”
“……上海证券市场走向崩溃只是时间问题了。”
“得赶紧清理手头持有的股票,没时间了!”
上海证券市场的警报声大作。
反应迅速的银行家和企业家们,在决议通过之前,就毫不犹豫地开始向上海证券市场抛售证券。
他们清楚地知道货币互换是多么厉害的东西,也明白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决议意味着什么。
货币互换相关决议的通过,相当于给上海经济下达了临时死刑判决。
很快,腥风血雨就要来了。
战争风险,对于证券市场来说是最糟糕的风险。
马上大家就要拿着货币互换合约,举着枪炮去掠夺财富,证券市场哪还能安然无恙。
“上海证券市场开市了!”
上海外滩。
第二天,开市后,上海证券交易所瞬间变成了战场。
外国企业家们纷纷像扔炸弹一样,抛售自己手中的股票。
“把所有矿山股票都抛出去!现在手里有的煤矿股票,全部抛售!”
“经纪人,你这家伙!没看到现在价格在跌吗?赶紧卖出去!手别停啊!”
“可山西的矿山股票是优质股啊。现在卖了,以后还得高价买回来——”
“管它是山西的还是哪儿的,煤矿股票现在不重要!抛出去!”
大量卖盘涌现。
外国人红着眼疯狂抛售股票,清国的金融家们一脸茫然地看着他们,仿佛看不懂英文似的。
但很快,随着股价直线下跌,他们也纷纷陷入恐慌,像疯了一样开始抛售手中的股票。
“你们这群混蛋!(你们这些家伙)为什么抛售股票,发什么疯!”
“好像出什么事了?是发生大灾难了吗?”
“哎呀,钱庄金库里的股票证券、原材料有价证券,统统都拿出来!现在股价正在实时下跌!能卖出去一个是一个!”
“我靠!”
从矿山股票到包括铁路股票在内的工业公司股票,股价直线下跌,一路暴跌。
当然,上海证券交易所也知道这个情况,但暂时还是选择开市。
上海股票经纪人协会,在这个时期,它作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正式运营机构,负责管理上海证券交易所。
“如果现在立刻关闭市场,上海股票市场将无法恢复正常。按照自由放任主义原则,目前应该暂时保持开市。”
“现在问题不只是货币互换。义和拳的暴徒开始成群结队地涌入上海。要是他们把资产都烧了,不小心把上海证券交易所也给毁了,那怎么办?”
“给市场三天时间。就三天,市场再怎么恶劣也能撑得住。要是证券交易所没了,证券就无法流通,甚至可能彻底消失。所以,哪怕现在证券市场会下跌,也得让它把所有东西都清算掉。”
这些在19世纪接触经济的人,有个共同点。
他们都是自由放任主义者,相信只要开放市场,“看不见的手”就会让一切恢复正常。
但如果开市超过三天,不管上海证券交易所是被义和拳还是其他什么破坏,都不安全,肯定会被人付之一炬。
最终,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经纪人理事会决定实行开放股票市场三天的政策。
“首先,证券交易所开放三天。哪怕股价跌破零元,甚至跌到负数,我们也先按照自由放任主义原则维持市场。”
“咚咚咚”,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政策很快传到了投资者们耳中,大家都尊重交易所的判断。
从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决议来看,上海的金融家们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来恢复元气。
“三天时间,股票就会变得一文不值了。”
“说一文不值有点夸张了,现在还有买盘支撑,还能勉强维持。”
“现在是不是该抛了?”
“还说什么呢!赶紧抛!”
“真,真的吗?”
“马上就要打仗了,你还说什么呢!有买盘就以为万事大吉了?”
“哐当”,上海证券交易所持续下跌,到第三天傍晚,交易所入口毫无预兆地关闭了。
“现在,掠夺即将开始。”
银行家们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拿到货币互换合约固然不错,但竞争对手太多了。
无畏舰舰队肯定会先到达,而且所有人都清楚,英国的银行会先得到好处。
法国银行家们因为印度支那舰队的消息稍感安心,但其他国家的银行则心急如焚。
“雇佣兵吧。”
“雇佣兵?”
“平克顿侦探公司,挂着侦探事务所的招牌,实际上就是个雇佣兵事务所。”
他们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转向了私人雇佣兵,还听说这家公司在香港设有大规模的办事处。
平克顿公司从杜鲁门来到香港时,就嗅到了金钱的味道,于是派了公司的董事和数千名雇佣兵,跟在杜鲁门先生身后。
他们相信,杜鲁门走过的地方会有黄金掉落。
毕竟他们也是杜鲁门的受益者之一。
“就当没看见。”
杜鲁门对此也没有反对,甚至有些欢迎。
这样就有更多机会展示他的武器,而且谁都能看出来,一旦“囚徒困境”生效,激烈的竞争就会爆发。
不仅如此。
“我们教会需要人保护。听说义和拳成群结队地抢劫教会,隔壁村的传教士双眼被挖,舌头被割,被钉死在教堂门上。”
传教士们惊恐万分。
义和拳事件爆发后,外国传教士和外交官们就急需人手保护自己,需求一直很大。
平克顿香港办事处生意火爆。
“必须以十人为一组签订雇佣合同,不接受单人合同。而且,白人雇佣的话可以打折。”
“不接受银元,必须用美元结算。啊,如果是英镑就更好了。你要签订合同吗?”
签订合同的雇佣兵们比无畏舰舰队先进入上海,开始负责英美法以外的外国银行的安保工作。
当然,他们是以保安而非雇佣兵的名义被雇佣的。
“咔嚓,咔嚓”,上海的街道上,出现了一群长相凶狠的‘安保员’,他们佩刀而行,甚至有人拿着毛瑟手枪四处走动。
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下,外国银行里的工作人员被困在分行,绞尽脑汁地运用金融知识,计算通过货币互换能掠夺的最大金额,反复修改最终金额。
“必须尽可能多地掠夺,我们才能活下去!”
银行家们红着眼,为了生存不顾一切地投入这场残酷的竞争。
只有干掉对方,自己才能活下来。
>>> 上海外滩近海
皇家海军(Royal Navy),无畏舰舰队。
“你是英格兰银行的董事吧,我是指挥这支舰队的舰长。”
驻守香港的皇家舰队舰长,来到无畏舰的舰桥,找到了正在船舱休息的英格兰银行董事。
英国财政部和英格兰银行董事会特别叮嘱他要格外留意这位董事。
“唰”,舰长摘下军帽,恭敬地双手交叉。
当然,英国王室对上海也极为关注,舰长心里紧张得手心出汗。
解决布尔战争资金短缺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次的财富掠夺。
眼前的董事,在英格兰银行和英国政府中都有着特殊使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一直沉默的董事终于开口了。
“对你们守护尊贵女王陛下和祖国的付出,我表示无尽的感激。”
董事用一种毫无生气、冷漠的眼神看着舰长。
舰长瞬间感觉寒毛竖起,一阵寒意袭来。
“这是什么眼神……”
“我们英格兰银行将在贵军的保护下,依据海牙国际公约行使正当的掠夺权利。如果你有任何疑问,随时可以提问,我会尽力回答。”
英格兰银行的董事是个现实主义者。
他相信,只有让皇家海军理解当前局势,他们才能更顺利地进行财富掠夺。
皇家海军的舰长似乎也有很多疑问,立刻抛出了问题。
“那恕我冒昧,请问你知道为什么银行家们如此紧张吗?”
舰长从一开始就很好奇。
为什么从登上无畏舰舰队开始,银行家们就用警惕的眼神互相监视?他们看起来恨不得把对方生吞活剥。
“哈哈,一开始就问这么难的问题啊。要想真正理解这个问题,就算在大学学过经济学专业也不容易。”
董事呵呵笑了起来。
他自己看到杜鲁门设计的这个局面时,一开始也不理解。
不,应该说本能地抗拒。
作为自由放任主义者的本能抗拒。
“是这样吗……”
“简单来说,就是银行家们眼前堆积着如山的财富。”
“那可真是个幸福的假设啊。”
财富堆积如山。
但俗话说得好,见财起意。
眼前有这么多财富,贪婪之心就会沸腾,人们会像饿狼一样扑上去。
但杜鲁门·摩根在这之上又设置了“囚徒困境”。
幸福?
不,这是名为幸福的地狱。
“有一种叫‘囚徒困境’的情况。想象一下,眼前堆满了财富,所有人手里都拿着刀。”
“刀……你是说?”
“是的,当然,大家可以不互相伤害,平等地分配财富。如果是舰长你,会怎么做呢?”
在持刀对峙的情况下,人们估计都无暇顾及财富了。
大家会因为担心旁边的人会捅自己一刀,而开始互相提防。
说不定真的会有人动手。
“‘囚徒困境’在这里又增加了一个残酷的条件。如果所有人都不能各自获得财富,就会破产。因为财富数量有限,无法拯救所有人免于破产。”
太恶毒了。
舰长皱起眉头,在心里暗骂。
“那肯定会捅别人一刀。”
“对,现在就是这种情况。总督们、外国银行们,如果得不到财富就会被淘汰,这在竞争社会中就等同于死亡,也就是破产。”
总督们,外国银行们。
为了生存,他们都开始不顾一切地投入竞争。
为了独自生存,整个社会陷入了更加残酷的争斗。
证据很明显,此刻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实时遭受着经济危机的冲击。
“……这是谁设计的局面。”
“这是个秘密。这是一份合约嘛。但这人简直是个超级天才。”
英格兰银行董事脑海中浮现出杜鲁门·摩根的样子。这个刚刚成年的摩根家族继承人。
让倭国沉没的人。
吞并铁路托拉斯的人。
黑色星期四的化身。
华尔街的英雄……等等。
他已经是金融界知名人物眼中难得一见的超级天才。
“我敢说,如果有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今年肯定能获奖。”
在英格兰银行董事看来,这简直令人恐惧。
杜鲁门公然否定了自由放任主义。
通过构建“囚徒困境”这种恶毒的局面,在自由放任主义者眼前,将“看不见的手”撕得粉碎。
在这个盲目相信自由放任主义的现实社会中,至少这次参会的银行家们,他们对自由放任主义的幻想已经彻底破碎。
董事吓得手脚颤抖。
哪怕是他自己,也不再敢相信市场了。
这可能是改变整个欧洲经济范式的重大问题。只是大家都被眼前的财富冲昏了头脑,刻意忽视了这个事实。
英格兰银行董事会(the court of directors)也因他的报告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因此,这位董事对杜鲁门先生评价如下:
“他是个怪物。”
经济界的怪物。
在这个怪物的操控下,上海的经济将再次遭受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