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想着,“他”嘴上却和陈皮提了另一件事:“你让华和尚和另外两个,跟着吴歧,他们自己愿意吗?”
“我已经和和尚说了,和尚会负责和哑巴、瞎子沟通。”陈皮阿四道。
哑巴暂且不论,好歹和“他”是同族,且经过西周墓和这次见面,“他”和吴歧的观察,此人人品尚可,应该不会伤害吴歧;
那个和尚,暂时看不出有什么问题,姑且可以pass,但后续仍需观察。
唯有那个瞎子……“他”和这人没见过、没交情,但从吴三省那儿听过此人名号,和一些事迹。这人看上去不是省油的灯,要提醒吴歧不可轻信,尽量远离。
下了这样的判断,“他”和吴歧在心里两厢合计,之后对陈皮说:“吴歧想见华和尚。”
陈皮不知道这后生想和和尚说什么,但基于他现在,已经把和尚正式交托给吴歧,吴歧想见自己的伙计,他自然没理由拦着。于是他喊了和尚过来。
须臾,满身伤疤的高大男人,从十余步外的拐角处走了过来。
“老爷子,少爷。”
华和尚站在一老一少几步之外,欠了欠身。
陈皮没有说话,因为找和尚的人,是吴歧;吴歧亦没有说话,因为他正神色淡然,无喜无悲瞧着,与他相隔不远,垂头而立的男人。
事情就是这么出人意料,又瞬息万变。
尽管吴歧刚才还为落头氏的玉佩,和落头氏说的那句:“接之,则为某妇”,抱着和尚“呜呜啊啊”假哭,可那时,华和尚是陈皮阿四的伙计,他为了激起华和尚对精怪的不满,使了些小手段;
可就在这一小时都不到的时间里,华和尚的身份,就和之前截然不同——他从四阿公的伙计,变成了他的伙计,变成了……吴家人。
他看别人的伙计,和看自己的伙计,态度和标准自然大不相同。
“哥哥”评价华和尚“低调谨慎,懂得察言观色”,“是个聪明人”——他亦觉得是。
只是不知道这“聪明人”,是贾诩(先谋己,后谋人),还是郭嘉(一切谋划都是为了“主公”)?
所以他问华和尚道:“和尚,你平时爱看三国吗?”
华和尚不知吴歧,为什么突然问这个,但他思及老爷子刚才和他说,让他以后跟着吴歧,他感觉这或许是,小少爷对他的一次“测试”。
于是他道:“草草看过一些,略识得几个人物。”
“那你最喜欢里面哪个谋士?”吴歧又问。
“各有所长。”
“如果一定要说呢?”
“郭嘉,郭奉孝。”
“为何?”
“祭酒(郭嘉的官职)与丞相,君臣相得。”
“你自比祭酒如何?”
“不敢与“奇佐”相较,但亦不敢做许子远。”
(奇佐:曹操对郭嘉的称誉;)
(许子远:三国时期,袁绍帐下谋士许攸的字。官渡之战时,因其家人犯法被捕,而叛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四爷爷应该和你提了,他想让你以后跟着我。你和我说,你欣赏郭嘉,而郭嘉是曹操的谋士,那你是觉得我像曹操吗?”
这问题其实有个“坑”。因为提起曹操此人,难免不会让人想到《三国演义》里,曹操那句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句话最早出现在孙盛《杂记》一书,《三国演义》只是引用)
这句话是好是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少爷与丞相,都是有“鸿鹄之志”之人。”略有些出乎吴歧意料,华和尚是这么说的。
但及至此处,不管华和尚是装的也好,还是他心里真这么想也好,吴歧对他几个问题的回答,都挺满意。
这种满意主要集中在:
一、同样作为智囊型人才,华和尚没有盛赞郭嘉的才智,反而说自己最喜欢郭嘉的地方,是他和丞相“君臣相得”——这是一种君主和臣子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关系。在这段关系中,君主代表最高权力,负责“治理国家”;臣子则以忠诚和奉献,帮助君主实现这一理想。
试问哪个君主,不想和自己的臣子,有这种“佳话”?
二、谦虚低调:不管华和尚实际本领如何,面上毫不骄矜自满。所以自述不敢和“奇佐”相较。但他又提及许子远,示意自己才能虽不及“奇佐”,却不会像许攸许子远一样,背叛主公,又行狂悖之事。
三、当他问华和尚“你是觉得我像曹操吗?”时,华和尚既没夸大,说他堪比、甚至比曹操还要厉害;也没表明他不如曹操,而是说他和曹丞相一样,都是有“大志向”的人——这确实让他挑不出毛病。
所以吴歧微微一笑,原本寡淡的神情,也带了点喜欢促狭人的淘气包模样:“那你喜欢我叫你“花花”吗?”
华和尚,“华”谐音“花”。
华和尚一噎,旋即一阵咳嗽:“……咳咳咳。”
这问题和前面那些,喜欢哪个三国人物,如何评价这个人之类的,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也可以说,是地球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8米),到地球最低点“马里亚纳海沟”(深度为米)之间的距离。
华和尚面苦,“小少爷……”求您收回成命。
吴歧不为所动,反而对他歪歪头,满脸无辜:“嗯?”
华和尚非时间静止的静止了三秒,最终还是戴着痛苦面具,点点头。
抛开一刹那怀疑自己耳背不提,华和尚细想,吴歧这种突如其来的、看似在戏弄人的话,其实也颇具深意。
“花花”是一个“昵称”,一个不正经的“外号”。但除此之外,这其实也是一个“讯号”,或者说“契约”。
小少爷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他:
如果他选择跟他,在别人面前,华和尚依旧可以是“华和尚”;但在“吴歧”面前,华和尚就是“花花”,也只能是“花花”。
这是一种服从性,或者说,顺从性测试。
如果他同意,作为少爷的吴歧,就会把他引荐到吴家;如若不然,他们只能江湖再见。
华和尚不是蠢人,他听明白吴歧这层意思,也确实愿意跟着吴歧。所以尽管内心有一万头“四不像”在策马奔腾,也还是应了吴歧这个称呼。
哎~~谁懂啊。
年轻的“主公”爱促狭人,非得叫他一个五大三粗,满身伤疤的大男人是“花花”,还不能让他沉默两秒,委屈一下吗?
这年头儿,做伙计难;做小少爷的伙计,难上加难。